古玉學步(131):古玉看皮見真章 次生結晶不可仿

古玉辨識有大開門的、有一眼仿的,也有反覆辨識難以確認的。從收藏來說,既然反覆難以辨識,則很簡單——直接否決放了;但從藏玩來說,真仿一探究竟才是樂趣所在,所以還需探究其本來面目。

古玉有幾個“不可仿”(參見《古玉學步(1)》)的特徵,都是相對而言,不可仿不是沒有仿而是難以仿到位,但是現代仿技也越來越高明,用帶有不可仿特徵的殘件或者老料仿古卻是常見,就更需要在多個方面交叉辨察、互相印證了。

古玉辨識一假皆假、全真方真,但有一種現象可以一真定真,無可挑剔,那就是——古玉表面出現的次生結晶。

古玉次生結晶是古玉經歷滄桑後產生的工上自然態之一(參見《古玉學步(26):如何鑑識假仿真到代仔細甄別工上自然態》),古玉入埋後會在與土石交融過程中產生新的物質,其中有一些生成次生結晶;次生結晶絕對不可仿,如果在古玉的表面見到次生結晶(圖1),則一真定真(如果在蝕斑裡見到次生結晶還需要進一步考辨,因為高仿也有用綹裂帶次生結晶的老料做新仿的)。

古玉學步(131):古玉看皮見真章 次生結晶不可仿

圖1

由於不同類型的玉質帶有不同的礦物質比例,所以產生的次生結晶也不盡相同,

和田玉與各類地方玉的次生結晶不相同,即使和田玉中白玉、青玉、碧玉的次生結晶的表現形式也有差別。

以和田為例,其次生結晶的狀態基本上可以歸納為:扇形狀、亂柴狀、柱體形狀、雪片形、雨點狀等等,略舉例如下:

1)、扇形結晶(圖2),是發生在玉表下的次生現象,呈斷裂狀,其生成的時間約在2000年以上。

古玉學步(131):古玉看皮見真章 次生結晶不可仿

圖2-1

古玉學步(131):古玉看皮見真章 次生結晶不可仿

圖2-2

古玉學步(131):古玉看皮見真章 次生結晶不可仿

圖2-3


2)、亂柴結晶(圖3),是發生在玉表下面與玉表之間,生成的時間應與扇形結晶的時間相差不多,也需2000年。

古玉學步(131):古玉看皮見真章 次生結晶不可仿

圖3


3)、柱形結晶(圖4),柱形結晶往往是玉體表面以下發生成形,成形機理與水晶類似,分段呈現斷裂狀,生成的時間應在2500年以上。

古玉學步(131):古玉看皮見真章 次生結晶不可仿

圖4


4、雪片結晶(圖5),就是常說的蒼蠅翅了,附植在玉體的表層,藉助放大鏡就可以見到;雪片結晶下面的玉質往往也有很多變化。這種內外都有質變的生成時間需要1500年左右。

古玉學步(131):古玉看皮見真章 次生結晶不可仿

圖5-1


古玉學步(131):古玉看皮見真章 次生結晶不可仿

圖5-2

古玉學步(131):古玉看皮見真章 次生結晶不可仿

圖5-3


5、雨點結晶(圖6),是高古和田玉所常見的墓葬出土特徵,生成時間需要800年以上,如玉質也同時發生結晶變化的,則需要1200年~1500年以上。

古玉學步(131):古玉看皮見真章 次生結晶不可仿

圖6-1

古玉學步(131):古玉看皮見真章 次生結晶不可仿

圖6-2

以上次生結晶生成時間皆指酸性溼坑的情況下,北方幹坑出土的古玉的生成時間還要延長很多。

古玉的次生結晶雖然還是在“形”的範疇,但是由於已經深入到微觀領域,所以還需要在細仔觀察的基礎上靜靜地揣摩,才能領悟到次生結晶狀態的內涵,切莫捕風捉影似是而非。

如果以上近距圖還不能瞭解次生結晶的狀態的話,則藉助於高倍放大鏡領略一番次生結晶在微距下觀察的樣貌,或許能夠增加對次生結晶狀態的理解(圖7)。

古玉學步(131):古玉看皮見真章 次生結晶不可仿

圖7-1:微微凸起表面的黑色部分為陽起石礦物晶體的次生表現成像

古玉學步(131):古玉看皮見真章 次生結晶不可仿

圖7-2:圖中凸起的褐色部分透閃石礦物晶體的次生表現成像

古玉學步(131):古玉看皮見真章 次生結晶不可仿

圖7-3:次生結晶覆蓋工痕

古玉學步(131):古玉看皮見真章 次生結晶不可仿

圖7-4:蝕洞蛀孔的成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