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借的“小而美”的P2P平台被勒令清退,该怎么办?

出借的“小而美”的P2P平台被勒令清退,该怎么办?

在过去的一个月,清退俨然成为了行业主旋律。一方面,各地监管加紧制定网贷机构的退出方案,另一方面,虽没有正式文件公布,但陆续传出有地方监管在合规检查工作中清退小平台的动作。

仿佛头顶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从半空中掉落。在被勒令清退的那一瞬,不仅拥有在投资金的投资人内心焦灼,P2P老板恐怕也是非常崩溃的——不但要响应监管要求,还要面临诸多投资者投资资金的兑付,另外还得催促借款人提前还款——这一波系列操作的难度显得相当之大。

如果你是一家被勒令清退的P2P小老板,你会怎么办? 今天与大家分享下,结合现有的一些做法,从P2P老板的角度出发,谈谈怎么操作,才能够最大程度全身而退。

一、机构接盘

机构接盘根据机构行为,又可以分为主动接盘和被动接盘。当然,接盘只是个口语化的讲法,稍显书面一些的是兼并、收购等。

主动接盘

是指具有一定实力的大平台出于战略需要,主动寻求小平台实施接盘。通常为拥有庞大体量的大平台为合规备案,试图找到一个干干净净的“壳”装入资产,这种关系就好比红岭创投跟亿钱贷。

被动接盘,从意愿方面来讲不如主动接盘那么积极,通常存在监管等部门的强制介入,最近的典型案例是四大AMC参与化解网贷风险,某省金融机构与P2P平台的结对帮扶等。背后的机构公信力及措施的强制力是实施接盘行为的有力保障。

机构接盘风险在数种退出策略中风险最小,对投资人来说的保障最为充分,而且这也被监管机构所推崇,从各地《退出指引》所提到的市场化处置等表述中可见一斑。当然,这对被接盘P2P平台的要求也相当之高——作为壳子,你需要从事真正的P2P业务、资产清晰且相对优质。

二、投资人催收

雷潮以来,最早提出自行催收的是车贷平台图腾贷。 那为什么平台不亲自上阵?

一来平台人手不够,一旦决定退出,那么多标的——到期的、没到期的,都得一块儿处理,工作量加大的同时,平台员工还存在离职的可能性,这会加剧人手的不足。

二来一些老赖态度强硬,稍稍频繁一点,他们就要抱怨甚至投诉“暴力催收”,平台分支机构的催收人员由此“进局子”的例子也发生过不止一次。

总之,平台催收收效甚微,由此轮到投资人亲自上阵。前段时间,P2P平台爱投资自行催收引起了业内热议,据说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如果你是P2P老板,老老实实从事信息中介但资产质量没有达到机构接盘的层级要求,不妨考虑一下投资人催收的方式,把逾期借款人姓名、地址等全部向投资人披露出来,为投资人自行催收尽可能提供更多便利——这不仅会减轻平台催收的负担,而且可洗刷平台非法集资的嫌疑,毕竟,真标才是投资人开展上门催收的大前提。

三、以物兑付

以物兑付的办法在P2P行业由来已久,各种类型的资产层出不穷,酒、树木、机票、酒店、野山参等。

理论上,P2P平台只是作为信息中介,并不承担借款项目的风险,那为什么还要P2P平台来兑付呢?

因为此类平台多少存在业务上的瑕疵,甚至有的已经构成了犯罪行为。比如以酒兑付的P2P平台徽融通,实质上构成了自融;又比如某民营巨头旗下几家P2P全部逾期,提出用机票兑付。由此可见,自融平台、假标平台,根本没有办法让投资人自行上门催收——即便上门,也催不出什么效果,因为自融和假标导致资金风险高度集中,这也是为什么监管反复强调,P2P要多做小额分散业务。

四、分期兑付

分期兑付是一个平台常用且都可以用的方法。

总共分36期,每月X日兑付——只要动动嘴皮子,先拖上一阵子,后续等租用的办公场地清空,员工都遣散或另谋出路之后,能否兑付就听天由命了。

这种兑付没有任何保障——如果有财产,至少还能够采取以物兑付,来缓解投资人的焦虑情绪。然而,一些平台的账上早已亏空,投资人才不会相信空口无凭的花言巧语。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能够看到一些平台前期号称N期兑付,过不了多久平台老板就给抓进去了。

结束语

如果你投入的“小而美的”平台,其实还是有希望的,毕竟老板也不愿意为了千八百万经受牢狱之灾。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良性并不是所有平台能够做到的,一来良性退出需要良心之人实施,二来有些老板有心无力,也是没有办法挽回败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