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銷冠,你必須瞭解的6個底層思維,成長速度加快2倍!

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

這是在《思維方式》一書中,提出的一個公式。

裡面說到“擁有正確的思維方式,甚至比擁有智商、體魄等其他能力更為重要”。

為什麼自己明明很努力,卻還是不行?

為什麼有的人不算聰明,卻能取得成功?

許多情況下,處理事情的邏輯和方法,才是帶人跳出困境的首要因素。

瞭解以下6點,相信對打破你的固有思維,有所啟發。

想做銷冠,你必須瞭解的6個底層思維,成長速度加快2倍!

0 1.斯坦納定理

正確的溝通法則是少說多聽

心理學家Stainer提出,一個人在哪裡說的越多,在哪裡聽到的就越少。

古希臘有這樣一則傳說。

一位年輕人向蘇格拉底求教,學習如何演講。為了表現自己口才好,他半句未歇,講了很多話。

蘇格拉底默默聽完後對他說,“看來你需要繳納兩份學費。”

年輕人不解,“您為什麼要我交雙份呢?”

蘇格拉底解釋:“因為我需要教你兩件事,第一件事是如何閉嘴,第二件事才是如何開口演講。”

“要做一個善於溝通的人,最有效的一種辦法,就是學會聽人家說話。”

聲音專家朱利安在TED演講《五種令傾聽更有效的方法》裡談到,日常生活中,我們花60%的時間去聽,但真正被接收的只有25%。

想做銷冠,你必須瞭解的6個底層思維,成長速度加快2倍!

他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結婚時,我向妻子承諾每天聽從她,像第一次一樣”

“而現在 ,這是我每天功虧一簣的事情。”

想做銷冠,你必須瞭解的6個底層思維,成長速度加快2倍!

表達自己的意見很容易,專心聽別人講話卻很難。

有研究表明,實際溝通過程中,只有20%的人能排開主客觀干擾,做到傾聽。

而每一次認真聽別人講話,都是一次“韜光養晦”。

成功的溝通,往往靠的是準確把握別人的觀點。

—P·F·古德

0 2.忌鴕鳥綜合症

不找藉口是努力變好的第一步

沒興趣、做了也沒用、我不懂……

遇事總找客觀因素推諉,是一個人的致命弱點。

想做銷冠,你必須瞭解的6個底層思維,成長速度加快2倍!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有人問農夫:“你種麥子了嗎?”

農夫回:“還沒有,我擔心天會下雨。”

那人接著問:“那你種棉花了嗎?”

農夫:“沒有,我擔心會有蟲子吃棉花。”

那人還問:“那你究竟種了什麼呢?”

農夫:“我什麼都沒有種,這樣才是最安全的。”

社會心理學解釋,人總是在嘗試合理化自己的行為,意圖為自己的一舉一動找到推卸責任的解釋,從而維護自己的自尊、或者減少自己的焦慮,這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

人一旦為自己找到一個錯誤的藉口,不久就會再為自己找到一百個藉口。

—奧斯卡 · 王爾德

在潛意識中,每個人都認為自我的價值永遠是正確的。而為了實現這一觀點的正確性,人總是在自我說服、自我催眠。

“明知道太過肥胖對身體不好,為什麼不控制一下飲食?”

“我如果不吃飽會很不開心,而且節食對胃也不好呀”

“你怎麼今天又遲到了?”

“最近天氣冷,我媽總捨不得叫我起床”

就好比鴕鳥在遭遇危險時,喜歡把頭埋入沙坑,視線看不到,便自以為安全。

想做銷冠,你必須瞭解的6個底層思維,成長速度加快2倍!

意大利經濟學者VilfredoPareto,在觀察10世紀英國人的財富和收益模式時發現,任何一組事物中,起決定性作用的部分總保持在20%的比例,剩下的80%則相對沒那麼重要。

出現問題,大多數情況下,只有20%的人會正確面對並主動承擔。

長此以往,勇敢的人取得更多進步,推脫的人大都原地踏步。

這也是普通銷售與TOP銷售最大的區別:面對問題,是從外界找原因還是先從自身找原因。

一個讓你置身事外的藉口對你來說並不是好事,它會讓你離客觀越來越遠,阻擋你更高效的解決問題。

想做銷冠,你必須瞭解的6個底層思維,成長速度加快2倍!

0 3.反木桶理論

提升你的不可替代性

木桶理論曾在一段時期大行其道:它告訴人們,木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短板。你的弱點,會決定你的高度。

但如今的社會分工下,面面俱到的人,往往會面面稀鬆。

比起全能,真正能讓你脫穎而出的,是你在某個領域上的卓越和極致。

前不久網絡上出現了一個名詞叫“斜槓青年”。

它出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撰寫的書籍《雙重職業》,指的是一群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於是被眾多青年人所追捧,不少人也勵志成為新時代的“斜槓青年”。但現實中更多的是被人錯誤的解讀,一味的追求所謂的”斜槓“而不再專注。

最後成為了一個擁有眾多”斜槓“的無業遊民,遊走在各個職業鏈的底端。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想在一時間接觸更多的信息,擁有更多的標籤,就無法在單個的事情上保持專注,努力做到極致。

想做銷冠,你必須瞭解的6個底層思維,成長速度加快2倍!

就如一個銷售如果想學PPT製作、構圖、樂器、美妝護膚.......,那麼她就很難在銷售諮詢中做到極致,也便能輕易被取代。

但如果一個人專注自己的領域的同時,只是附帶學習一些簡單的愛好,那就另當別論了。

與其在多個領域痛苦掙扎,不如把精力都放在目前擅長的領域的提升上。

因為從無能到平庸,和從一流到卓越相比,人們需要付出多得多的努力。

將特長放大,提升自己的不可替代性,讓自己在某個領域可以用“專業思維”解決問題,用邊際價值定義自己,在競爭中會顯得更出眾。

0 4.善用5why分析

培養自己的好奇心

“知識是一種快樂,而好奇則是知識的萌芽。”

一位外國小哥製作了一段火柴人視頻來闡述好奇的意義:

好奇教會了我語言:

想做銷冠,你必須瞭解的6個底層思維,成長速度加快2倍!

好奇帶我去看了奇妙的流星雨:

想做銷冠,你必須瞭解的6個底層思維,成長速度加快2倍!

好奇促使人解開很多未知的門:

想做銷冠,你必須瞭解的6個底層思維,成長速度加快2倍!

“好奇創造了前進的動力和樂趣,也讓我們不斷思考為什麼去解決問題。”

好奇可以讓人一口氣讀完一本書、掌握更多知識……

而“5why分析法”是利用好奇心處理問題的其中一種方法。

指的是對一個問題點連續問5個為什麼,逐漸抽絲剝繭,找到問題的本質原因。

想做銷冠,你必須瞭解的6個底層思維,成長速度加快2倍!

工作中我們也可以試著使用5why分析解決問題:

問題一:客戶說她要再考慮考慮

為什麼客戶說要考慮考慮?要對比商量

為什麼客戶要對比商量?覺得肯定還有更好的

為什麼客戶認為還有更好的?現在不急,想多看看

為什麼客戶現在不急?覺得現在學或不學沒啥區別

為什麼客戶覺得區別不大?不知道學了有什麼用

問題二:我的任務沒有完成

為什麼我任務沒有完成?時間不夠用

為什麼我時間不夠用?工作時沒有分清主次

為什麼我沒有分清主次?不確定哪些比較重要

為什麼我對重要性不確定?任務目標不清晰

為什麼我的任務目標不清晰?沒有提前做好整理和規劃

實際運用中,還可以將次數擴展,直到找出根本原因。

想做銷冠,你必須瞭解的6個底層思維,成長速度加快2倍!

0 5.斷舍離思維

丟掉你不必要的包袱

經濟學中,一個概念叫“機會成本”。

在資源、時間有限的條件下,想要完成一件事,就會喪失做其他事的機會。

一天只有24小時,時間有限,而要做的事常常是無限的。

在這一矛盾下,篩選和排序就顯得尤為重要:

必要性是篩選的標準;而重要/緊迫性則是排序的標準。

斷舍離的主角並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而時間軸永遠都是現在。

—山下英子

很多時候我們做事效率低下,最主要的原因是任務目標不清晰,而目標不清晰的原因是你的事情太多。

在職場上,也有可印證的理論——POA行動力,公式是這樣的:

想做銷冠,你必須瞭解的6個底層思維,成長速度加快2倍!

這意味著,在其他指標不變的情況下,目標聚焦程度越高,行動力也就越強。

刪繁就簡,重點才能一目瞭然。

0 6.拒絕拖延症

一隻藏在大腦的猴子

常聽到人說,“Deadline(最後期限)是第一生產力”,平時浪費時間,期限前通宵加班。

論文開學就佈置了,可學期過半還只有一個標題;

年初的減肥計劃,剩三個月過年,體重卻停滯不前;

月初領的指標,不到月底最後一天絕不全力以赴;

……

想做銷冠,你必須瞭解的6個底層思維,成長速度加快2倍!

這是大多數人被拖延症綁架的人生。

拖延症,是一種不必要的自願推遲。

“不必要”,就是不理性的選擇,而“自願”意味著,很多人明知這是不良的習慣,也沒法擺脫。

研究表明,網絡時代拖延症成因中,56%的上班族和學生,會在學習或工作時因受到干擾而轉移注意力。

換句話說,拖延症的人大多不是主動放棄的,而是干擾太多,自控力太差。

之前聽過一個關於拖延症的演講:

裡面說到,拖延症患者的大腦,比正常人多出了一隻名為“及時行樂”的猴子。

當大腦中理性按照計劃做事情的時候,猴子會干擾正常的決策,因為猴子沒有計劃的概念,它只在乎“簡單”和“快樂”。

想做銷冠,你必須瞭解的6個底層思維,成長速度加快2倍!

但拖延,並不能使人快樂。大多數拖延症患者存在焦慮心理:即便行動上沒有進展,心理上的緊張卻難以消解。

法國心理學家Zeigarnik曾將受試者分為兩組,讓他們去完成20項工作,期間他干擾一組受試者使他們無法完成任務。

結果,雖然兩組在接受任務的時候都呈現一種緊張狀態,但順利完成者緊張狀態隨之消失,未能完成組緊張感依然存在。

一邊著急,一邊怠慢。

因此,克服拖延心理一定程度上能緩解焦慮。

如何擺脫拖延症,以下三點很重要:

一、給自己設定小目標,做好任務清單:把需要做的任務細化為一個個小目標,最好加上短期反饋,這樣一個看似很高的指標就變得沒那麼艱難了。

把每月的指標分上中下三旬做分解,並適當給自己一些獎勵;

把每天的通時分11點、15點、17點、20點四個時間段做分解;

還有邀約、到訪、簽單......等同樣可以做分解。

二、遠離誘惑源頭,控制外部環境:對於新一代的人來說,適當遠離手機視頻APP也許就是克服拖延的第一步。

三、從易到難,更容易滿足:一部電影裡說,先剪左手指甲的人更喜歡先做簡單的任務,也更容易得到快樂和滿足。所以克服拖延症,也可以嘗試從簡單的任務做起。

想做銷冠,你必須瞭解的6個底層思維,成長速度加快2倍!

以上,6個底層思維,哪個讓你最受益?


銷售其實是一個很掙錢的行業,而那些做不出業績的銷售人,多是因為能力不過關,強烈推薦下面這個銷售課程,乾貨滿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