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覺得八十年代物質匱乏,但為什麼有些人還會想念那個年代呢?

AGreatMan397


我先給大家看一張圖,再來說說為什麼會這樣。



這是1978年到2009年的中國基尼係數增長趨勢,這玩意直白一點就是數值越大,貧富差距越大。而我們看到1978年的時候,我國的基尼係數僅有0.18,這個數字是非常非常小的。但是隨後的改革開放開始,當個人財富值在增加的時候,基尼係數也進入了爆發式增長,貧富差距越來越明顯。

再給大家看一張圖:


這是今年上半年各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地區,由於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家庭獲得並且可以用來自由支配的收入,是減去各種必要開銷後留下的錢,所以這才是反應中國各省最接近真實的財富。

比如說在各省GDP排名上,江蘇和廣東的經濟總量比浙江省高出25%—40%,但是浙江人少地小,一算人均可支配幾乎吊打江蘇、廣東二省,也著實反應了浙江居民的財富水準。

可是問題就來了,這表單即是最真實的,也是最殘酷的,不算直轄市,一共才6個省份的收入在全國平均水平以上。有17個省,5個自治區,1個直轄市(港澳臺三地不算)低於平均水平,其中最低的西藏平均才有6900,也就是說一個月最多隻有1000塊錢可以花,比北京低6倍。這好比一個段子,那就是我、馬雲和馬化騰三個人的財富加起來,富可敵國,實際上的“我”可以忽略不計。


不知道說到這裡,大家知道為什麼有些人喜歡80年代了麼?那個時代確實物質匱乏,但是貧富差距小,人們不需要去攀比,社會地位的差距也小,而如果努力還有出頭之日。現在社會越來越發達,貧富差距也越來越大,一個人再努力奮鬥,也許還比不過別人一個有錢的爹,而這部分人,相對來說就會懷念80年代。並不是那個年代有多好,只是那個年代對許多人來說是希望的象徵。


三觀粉碎機


是這樣子的。那個年代城鄉差距十分巨大。

農民辛辛苦苦做一年,上交公糧之後幾乎連溫飽也解決不了,生活沒有任何保障,沒有勞保,沒有退休金,60-70年其實農民過得比解放前還悽慘,我想沒有一個農村人會懷念那個年代,除非腦子進水了。

城裡人就比較舒服了,工作靠分配,糧食靠分配,房子靠分配,父母退休,子女可以頂上,幾乎用不著努力就可以過得很滋潤,退休後還有勞保拿。

懷念那個年代的人應該是那個年代的城裡人,適應不了後來的改革開放下崗。

那個年代,看起來貧富差距不大,其實很大,居民跟農民,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很多人把公平和平均搞混了,一個公平的社會制度,努力的人獲取更多,更富有,這樣才會激勵更多人去努力,社會才能發展。所以改革開放時要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

現在的社會越來越公平,只要肯努力就有希望。在那個時代,只要你是農村戶口就沒有任何希望。


光明右使8787


那個年代相對來說是公平的,幹部是做事的,老百姓是講理的,天是藍的,肉是香的,菜是乾淨的,老師是不談錢的。


性情中人166825600


我過去是農村人,但我感到上世紀七十年代的社會更好!那時,我村裡工值五毛多,鄰村兩塊多,收入比工人都高!工值高的原因是山上有果樹,集體派人看管,收入很高。後來分田到戶,山上的果樹也分到戶,分開後,果樹不好看管,都刨了,收入也降下來。原來村裡有拖拉機也賣了。柏油路沒人管,都爛了。想起來,想罵娘!


山海經易讀


記憶美化唄。

都覺得過去無比的好,過去無比的青春。別說八十年代了,你問問那幫老三屆。

就是那幫上山下鄉的,被髮配到農村,公認的慘不忍睹吧。

自己去問問,一問就是什麼《村裡有個姑娘叫小芳》,老三屆在農村吃盡苦頭,為什麼還懷念那段歲月?

年輕啊各位,誰不懷念年輕時代呢?儘管吃的,穿的跟什麼似的,但是畢竟那是年輕時代留下了汗水,淚水,和亂七八糟液體的地方啊。

誰不懷念年輕啊?如果你還年輕,你沒什麼記憶,你是不是覺得童年時代是美好的?

童年時代多好啊,無憂無慮,你那會真的無憂無慮嗎?

擔心的東西可多了,只不過現在看起來那些擔心的東西比較可笑罷了。

八十年代是我真正親身經歷的,那都是什麼年代啊,窮就算了,社會比較現在不公平的多了。

手裡有點權利就可以吆五喝六的情況比現在嚴重多了。社會階層比今天要固化多了。

八十年代多嚴格的“商品糧”和“農村戶口啊”,農村人活的慘兮兮的。國企部門,什麼“糧管所”“糧食局”“供銷社”的一些小員工都敢吆五喝六的。

買個自行車都要批條子,沒條子還不讓買。

想念?算了吧。


李建秋的世界


我們並不是懷念貧窮,而是懷念毛澤東時代,那個時代雖說窮,但人與人之間有的是真情,整個社會充滿了正能量,有安全感,沒壓力,有幸福感,那個年代壞人很少,坑蒙拐騙更少,活雷鋒到處都有,人們有信仰,太多太多的正能量說不完,不象現在一切向錢看,雖說條件改善了,但貧富差距太大了,尤其社會風氣太差,不說太多了,一句活,我們懷念的是平安年代,從精神上感到安全幸福的年代。


就半工半農


是的八十年代物資匱乏,但許多如是真的親情友情愛情沒有一點假。沒有地溝油垃圾食品問題藥品疫苗沒有假冒偽劣產品更沒有讀不起書看不起病住不起房的苦惱,這是一個人活在世上最起碼的生存條件。現如今除了媽媽是真的,其餘都有可能是假的人的生存受到了嚴重威脅。再加上住房醫療教育這三座大山壓著平民百姓身上能怪他們懷念八十年代的生活嗎?更別說還有什麼親情友情愛情了統統都沒有了。唯一剩下只知道錢!錢!還是錢!


劉啟鴻


十分贊同不需要理由說的,確實那個年代的人單純樸實,貧富差距不大,人民的公僕些也還很公僕,不像現在的社會,人心太亂太貪婪,不要說公僕了,就連人民教師和救死扶傷的醫生都全鑽進錢眼裡了,社會怪像層出不窮!經濟發達了有什麼用?只能是越來越亂!


xuebing2526


有的人真是豬腦子。百丈高樓從地起的道理都不懂。沒有毛澤東時代的和平年代,哪來現在的好日子,為什麼不要懷念呢?


扶正2


最不想回到那個時期的是農民,原因去問問長輩們。

思想上想回到那個時代的群體有如下種類:

1、城市居民。雖然那時物質條件極為匱乏,但城市居民有生活保障供給,至少不會被凍死餓死;

2、學生群體。雖然收入很低,城市居民生活壓力遠遠低於農民,包分配就業,學生畢業無後顧之憂;

3、政治投機分子群體。政治投機分子是最大利益獲得者,這些人群在當今充滿競爭的環境裡特別懷念那個混亂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