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才子,侍奉三代皇帝,最後被埋入雪堆凍死

解縉(1369.12.6-1415.2.22)字大紳,號春雨,江西吉安府吉水人,明朝第一任文淵閣首輔,與徐渭、楊慎並稱為明朝三大才子,位列才子之首,主持編纂《永樂大典》。文章雅勁奇古,詩詞豪宕豐贍。才華橫溢,學富五車,下筆不能自休,書法小楷精絕,尤擅狂草,詩詞工於五言,氣勢恢宏,想象奇特。律詩絕句,逼似李白,亦近唐人。解縉為人才華橫溢,剛正不阿,從政後因直言進諫屢遭貶官。最後既然因為明成祖的憐愛,無辜死於錦衣衛之手。

明朝第一才子,侍奉三代皇帝,最後被埋入雪堆凍死

解縉畫像

據《四庫全書》中記載,解縉,洪武二年(1369年)生於江西吉安府一書香門第之家,自幼聰穎絕人,有神童稱號。解縉還在襁褓之中時,母親便用木棍在地上寫字讓他認識,五歲時,父親教他詩文,便可以識記下來,七歲時,已經可以開始寫文章,十歲,一天能背前言文終身不忘,博學強記。十二歲,學通四書五經,經史子集,貫穿其中義理。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進士,位列三甲第十名,當年官授翰林學士,隨伴朱元璋左右深受賞識,曾進萬言書對洪武前期朝政提出建議,主張應該簡明律法,賞褒善政。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時年22歲隨父歸江西吉水,閉門著述,潛心治學,校改《元史》,禮寫《宋書》,刪定《禮記》。

明朝第一才子,侍奉三代皇帝,最後被埋入雪堆凍死

解縉狂草作品

有一年冬大雪,人們將雪團成一個和尚,請他以雪人為題作詩,解縉略加思索即出口吟道:

此僧從未入孃胎,昨夜天宮降下來。

暫借此間投一宿,明朝日出返天台。

此詩一出,眾人心悅誠服,無不交口稱讚。

明朝第一才子,侍奉三代皇帝,最後被埋入雪堆凍死

古時兒童堆雪人景象

才學盛名,一時無人出其右。朱棣曾說:“天下不可一日無我,我則不可一日少解縉”,重視憐愛之情可見一斑。後世才人亦認為“解縉之才,有類東方朔,然遠見卓識,朔不及也”,“義節千秋壯,文章百代尊”。

永樂八年(1410年),進京覲見,適逢朱棣北征未還,乃覲謁太子朱高熾,後被小人讒言“伺上出,私現太子,徑歸,無人臣禮!”朱棣嫉恨重臣參與太子朋黨之爭,

以“無人臣禮”將解縉投入大獄。永樂十三年(1415年),在一次看囚犯名冊時,朱棣見到解縉姓名問:“縉猶在耶?”本意是問解縉還在大牢裡面嗎?原本是關心憐愛之意,錦衣衛紀綱會錯聖意,以為是解縉還活著嗎?當晚用酒將解縉灌醉,而後拖到積雪中埋起來,最後一代文豪解縉被凍死,結束了明朝第一才子傳奇的一生,時年僅四十七歲。解縉去世後,家中財產被抄沒,妻兒宗族都被流放到遼東。

正統元年(1436年)八月,明英宗朱祁鎮下詔赦還所抄家產給解縉家人。成化元年(1465年)明憲宗朱見深下詔為解縉平反昭雪,恢復官職,贈朝議大夫,諡文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