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八旬“老頑童”33年收藏近千件老物件追憶舊時光


“八十年代的上海555牌座鐘在當時是很有名的,誰家有了它可了不得了。”程正明說,這個座鐘是純機械的,每上一次弦走15天,每半個小時報一次時間,比如說5點了,裡面的小銅錘撞擊旁邊的銅杆,會敲5聲出來,如果10點了,就會敲10聲,質量特別好,特別準時。

說話人是家住江西南昌的八旬“老頑童”程正明,由於酷愛國粹京劇,便採用各種方式收聽,於是漸漸又迷上了收聽設備,開始收藏。

目前,老人收藏的物件主要有收錄機、留聲機、手錶等1000多件。程正明一有時間就會在家聽這些收錄機,因為他覺得聽收錄機裡的聲音,可以回憶兒時的那段美好的時光。他希望自己能夠一直聽下去,玩下去,不留下任何遺憾。

“我從1985年開始玩收藏,這是我收藏的第一臺收錄機,當時花了1000塊錢買的夏普575雙卡收錄機。”人生中第一臺收錄機,程正明倍加珍惜。上世紀80年代,收錄機是當時的一大“新生事物”,成群結隊的年輕人手提收錄機,到廣場上跳街舞的情形,是城市裡一道惹眼的風景。

“上海美多牌電子管收音機我很喜歡,有一排燈,晚上很漂亮,古色古香的。”這臺 六十年代左右的收錄機是程正明2010年收的。無論從功能還是價位來說,在當時都稱得上“高端產品”。

“這臺八十年代以前的上海紅燈牌高流電子管收音機很少見,我在2000年左右從朋友那裡收來的。”程正明第一次看到這種收音機,很喜歡,也具有收藏意義。

如今是一個懷舊的年代,漸漸淡出人們生活的黑膠唱片再度迴歸潮流。“黑膠唱片抓在手上有很實在的分量感。”程正明說,改革開放初期,一張黑膠唱片的市場價都是普通薄膜唱片的幾十倍,不是一般人會去消費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收藏的紅黃蘭綠黑的唱片便與日俱增,數量足有500餘張。至今,這些唱片還完好保存著,成為一段歷史的見證。

作為一名不折不扣的收藏愛好者,程正明還收藏著許許多多的老式手錶。這些手錶有機械錶也有電子錶,是他們那個時代中國男人追求時尚的見證。

“很多東西都早已停產沒有了,甚至當年生產的廠家和牌子都沒了,在我看來,它們已不再是一件實用物件,而變成了一段歷史一種文化,我只想把這段歷史文化保存下來。”程正明收藏的物品都是從舊貨市場及朋友家中淘回來的。

當唱針劃過唱片,充滿磁性的聲音從留聲機裡發了出來,感覺回到了20世紀初葉。這種聲音與今天數字化的聲音相比,有著完全不一樣的韻味,這是八十年代左右的上海美懸牌留聲機。

“紅燈牌電子管收音機711,作為上世紀70年代的“爆款”,它的山寨機型可以排成一面牆。”統計數據顯示,自1972~1980年,紅燈711系列共生產了186萬臺,創同期一種型號收音機產量最高記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