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在幼兒園被其他孩子打得鼻子出血了,該怎麼處理?

二哈視頻


在幼兒園孩子互相打架每個家庭都會遇到,做為幼兒園孩子家長感同身受,都很關心孩子是不是受欺負了,有時候一個班幾十個小朋友很和諧,大不了就是互相推諉, 但運氣不好真能碰見一個找事的孩子,這種孩子家庭原因造成的心理問題,自我保護意識太強,只能佔便宜,無理由突然打一下別的小朋友, 如果是真的打架,取決於老師的處理。

幼兒園老師處理小孩的打架問題,是其必修課之一,我對此也比較關注,最怕和稀泥的老師,遇到事就各大五十大板,即便是自己的孩子被打了,還真有老師說為啥他不打別人,就打你了。小孩子打架哪有那麼多理由,如果這一點處理不好,我會選擇轉幼兒園。

對於孩子自身來說,除非碰見那種心理不正常的孩子,老是打別人(打遍全班同學的孩子真有),一般的互相打架還是要孩子自己解決,其實可以發現,今天兩孩子還打架呢,明天又是好朋友,這一點很正常。

平時要教會孩子,不要欺負別人,但要是別人要欺負你,可以還手的。另外,孩子平時的鍛鍊必不可少,身體長的結實一點,那種愛對別人動手的人都是欺軟怕硬,對於硬氣一點的孩子他是不敢隨意動手的,罵都不敢。

如果孩子在幼兒園被打得出血,要及時處理,去幼兒園查看監控,到底是碰到哪裡了,判斷身體的情況是否需要去醫院,一般老師都是避重就輕,及時瞭解是誰的錯,通過其他家長和老師,瞭解對方孩子在班上的表現,如果僅是孩子間無意打鬧,身體也無大恙,可以大度一些,主要是孩子心理無創傷的話,若是瞭解對方孩子是個刺頭,故意搗亂,即可要求老師加大對其監管。(我是見過來幼兒園一個月不到,就被幼兒園勸退的孩子,老師也很無奈)


萬能的橙爸


首先父母該教孩子如何保護自己,要儘量避免與小夥伴發生衝突,從小教育孩子多包容,但不軟弱。萬一孩子被打了,請告訴他下次一定要向老師尋求幫助;也可以對那些蠻不講理的孩子打回去,或者儘量不跟他們玩耍;如果發生兩次以上的欺凌,這時家長要出面了,先去找到學校,與學校交涉,學校不能解決問題的情況下,可與對方孩子家長交涉,如對方孩子家長蠻不講理,那就報警。如果報警仍不能解決,那就讓對方的父母和孩子接受嚴厲的的教訓,讓他們知道歉讓不是軟弱,只是我們更有素質。

為了減少孩子間發生衝突,每一個家長需要給孩子營造溫馨有愛的成長環境,教育孩子學會管理情緒。當被欺負或不開心的時候記住父母永遠是寶寶的避風港。孩子的委屈一定要有人理解被得到傾訴或發洩,這樣孩子的成長會更加健康!





風清留香


如果是我,肯定是和老師談談,因為幼兒園的小朋友可能分不清輕重,但老師能啊,而且老師有看護孩子安全的責任。這個傷不是小傷,已經流鼻血了,肯定需要幼兒園一個說法的。

我家孩子的幼兒園也曾出現這種情況,不過不是兩個孩子打架,而且兩個孩子玩耍,一個推了另一個,結果被推的倒地磕頭了,流血不少。



當時,幼兒園老師趕緊帶孩子去醫務室,後又帶去醫院,老師趕緊通知雙方家長。我曾問過受傷孩子的父母,這事怎麼處理的。這家長說,老師態度非常誠懇,幼兒園也處罰了老師。那個推人孩子的家長也很懂事,來看過孩子幾次。感覺大家都是講道理的人,沒有推卸責任,而且孩子受傷也不是很厲害,就算了。



所以,我感覺,這種事情,一定要看老師和打人孩子家長的態度,如果她們處理得好,態度誠懇,孩子又沒什麼事,那咱也不太計較。但如果她們處理不好,咱態度蠻狠點也不是不行。

不過,歸根結底,孩子最重要。一切處理都以孩子為中心,委屈點家長沒什麼的,別讓孩子今後在幼兒園無法得到老師正常的對待。


懶媽媽的育兒之路


從幼兒園管理的法律法規來解釋這個問題吧。通常來說,孩子在就學期間,如果發生問題,幼兒園是要負責任的。

如果說孩子在幼兒園跟其他孩子打架,老師沒有負責任,沒有管教,或者甚至根本當時就不在場。那麼幼兒園疏於管理,要承擔責任。這裡要注意老師犯的錯誤由幼兒園承擔,幼兒園作為主體。

如果說孩子打架的過程中老師進行勸阻,並且及時制止了孩子,但是由於能力問題沒有成功(這種情況在幼兒園通常不會出現),那麼幼兒園不承擔責任,或者僅僅承擔次要責任。

打人的行為是不對的。對方的小朋友對你的小朋友造成了身體上的傷害,這個小朋友的監護人需要承擔責任。同樣的,如果你的孩子傷害了對方,你的孩子也要承擔責任。

這是處理方面。但這樣的處理,僅僅處理了被打傷的結果,並沒有處理孩子為什麼會打架這個事件的原因。

這個事件的起因很可能是你的孩子做錯了,對方生氣沒有控制好情緒,而打了你的孩子。這時候雙方都有錯誤,打人的孩子需要為他的行為承擔責任,而你的孩子因為自己最開始的起因是錯的,也需要為對方道歉。

建議兩個孩子、雙方家長和老師做到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搞清楚事件發生的起因和經過。否則打人的小孩雖然做錯了需要道歉或者是承擔賠償責任,在他的心裡,如果你的孩子也有錯,但他卻沒有得到道歉,他的心裡是不平衡的。這樣的情緒沒有解決,很可能下次再發生同樣的問題。

簡單的說:

第一,詢問兩個孩子和老師當時發生了什麼事情。真實的搞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

第二,讓打人的孩子道歉。如果需要賠償,跟他的監護人、幼兒園協商賠償。

第三,如果你的孩子也有錯,讓你的孩子也向對方道歉。

最後,欣賞兩個孩子道歉的勇氣,並且相信他們會做出改變。

兩個孩子道歉之前,都需要處理他們的情緒,如果他們不願意道歉,那麼就說明他們心裡有不愉快的情緒,需要先處理。


作者:Annie媽媽育兒,情緒教練、正面管教講師、高級兒童情商指導師、兒童財商講師。歡迎關注我,並與我交流。


Annie媽媽育兒


幼兒園的小朋友不知道輕重,也難免不了磕磕碰碰。家長們也不要太著急,是不小心碰的還是打的,首先得弄清怎麼回事?如果確實事有欺凌現象,老師肯定會嚴肅處理!如果只是不小心孩子碰到了而導致的,告誡孩子們一切小心,不能打鬥,要有秩序!

孩子都是寶,但也不能太當寶!我覺得孩子們磕磕碰碰也是一種成長,孩子有孩子的相處方式,也許兩個比較要好,不知什麼原因吵起來了,還動起手來,過後又後悔了,兩個寶貝就是這麼可愛!

有的時候,不要太當回事,寶貝們成長起來會更快!個人建議而已!





毛老師的育兒寶典


幼兒園孩子在幼兒園被打,可能家長會很不舒服,但是小孩子的事情呢都是陰晴不定的,比如我家閨女前幾天回來說誰誰欺負她,隔兩天呢又說這誰誰是她的好朋友(這是同一個孩子)。那我怎麼辦呢?首先肯定孩子的感受,因為在一瞬間確實是有好的不好的體驗。抱一抱她就好了。至於你的孩子被同學打出鼻血,老師肯定會知道的,那老師沒有和你直接溝通呢,可能有老師的考量。你可以私下側面和老師溝通一下。

對於孩子呢,個人覺得小孩子的事情讓小孩子自己處理比較好,他有自己的一套相處的模式,即使是打架也是一種相處,就如同我們初高中階段男孩子之間打架之後又一起喝酒一樣,它也是一種相處。

不過必要的自我保護還是要教會孩子的,最後如果孩子回來沒有主動尋求幫助,作為家長只需默默關注就好。


一隻狼鼴鼠


孩子們的戰役,父母有三招。

 第一招,讓孩子理解“被人欺負不是沒用的表現,每個人都會遇到”。當孩子哭訴時,你應該立即停下手中的工作,蹲下來與孩子平視,輕輕地抱著孩子,這可以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很重要,並且消除孩子的不安。同時對孩子表示同感:“媽媽知道你很難過、委屈。”待孩子情緒平復後再詢問是怎麼回事,確定是孩子受委屈之後,要給予安慰,讓孩子明白被人欺負不是因為自己沒用,每個人都可能遇到,讓孩子儘快擺脫氣餒和自我否定的情緒。  第二招,家長們在發現孩子們出現交往衝突時,首先要保持冷靜,只要沒有發生危險,就只做個冷靜的旁觀者,不出手干涉,不替孩子強出頭,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處理問題。我們不可能時刻護在孩子身邊,在你可控的範圍內,訓練孩子解決衝突的能力,才是制勝高招。   第三招,教會孩子在發生衝突的時候怎樣保護自己,並尋求幫助。想要讓孩子們學會保護自己的深厚內力,可不在一朝一夕,家長們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就應該有意識地培養。靠強健的體魄讓孩子們面對劣勢不會吃虧,不怒自威的自信人格能在關鍵時刻震懾惡勢力。江湖有名言,出門在外靠朋友,每個孩子要學會交朋友,有自己的“圈子”,當你擁有一個強大的朋友“圈子”的時候,無論多調皮的同學在跟你動手之前還是要三思你“圈子”的威懾力。如果還是無法解決,那就只有最後一步,向老師和家長尋求幫助。


大家一起來巧學


作為一名幼兒園老師,我覺得孩子之間不可能說打的鼻子出血,因為孩子很少能目的性的朝著其他孩子攻擊,大多數情況都是孩子之間玩鬧不經意間的行為。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我記得有一次孩子們戰隊,後面小朋友要往前走,前面突然抬頭,導致後面小朋友撞到前面孩子的頭,鼻子出血,還有一次,是孩子在跑,撞到其他孩子的頭,鼻子出血,還有一次是那個孩子學奧特曼打怪獸一臺胳膊吧旁邊小朋友鼻子弄出血了,這些都是孩子們之間玩鬧,並不是故意的,所以在遇到這類問題,家長一定要了解清楚,具體原因


用戶1575385538664


孩子之間會發生一些爭爭吵吵的事情,是很正常的。

那個孩子肯定也是無心的,但自己的孩子受傷了,作為父母會心疼是可以理解的。

這個事情要先看老師如何處理,如果老師的解決辦法能夠讓你滿意的話,那就按老師的。如果老師拿此事不當一回事的話,做父母的就應該站出來,至少要讓打人的那個孩子明白:這樣的行為是不可以的,並要求其向自己的孩子道歉。

看過李玫瑾教授講的一段話:如何解決孩子內向或者自卑?

答案是讓孩子多運動,從孩子三歲到12歲期間,長跑對他們來說是一項很好的運動,不僅可以鍛鍊他們的肺活量,也可以鍛鍊他們的力氣,而一個有力氣的孩子,他們就能保護自己不被欺負,這樣就不會容易自卑。

而我認為,運動對於孩子學會保護自己來說,也是一項很好的措施,即使是在打架過程中。


遇見湘女子


這個問題就像昨天回答網友說孩子在幼兒園被咬的問題類似。

我是這麼看待問題的,成人是拿現有社會、素質、道德等成型意識去看待問題,但孩子這個年齡段和你所提到的情況,本能佔大部分,搶東西嘛。哪個家長都不會教孩子以打人方式來欺負別的小朋友,(實在有也是無語了),但環境可能會塑造一些這樣的行為意識。

解決問題才是正解,但解決的結果兩個方向:各懷不快的道歉和其樂融融的和解;

雙方家長的態度,老師的處理方式,都決定了結果的走向。

這件事應該園長牽頭,給雙方做一個調解和引導,促成那“其樂融融”;

但事實上,很多都是家長站出來調解,尤其可能遇到“無所謂”“小題大做”“護犢子”思維的家長時,“受害”小朋友的家長也就更氣結,結果也就不愉快。

對於孩子,我會引導他去增加體能,也會和他“打架”,更重要的是引導他,自我保護,判斷好壞,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