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榜樣:王曉旌不當後媽當親媽 用豁達和真誠暖三家

“真正的愛是給予,是奉獻,是吃虧在前,是像春風和太陽一樣,溫暖他人、和諧社會。”初次見到王曉旌時,她便開門見山,講述了她用豁達和真誠暖三家的故事。

北京榜样:王晓旌不当后妈当亲妈 用豁达和真诚暖三家

王曉旌與公婆聚餐

我要像太陽照暖這個家

11年前,王曉旌和金濤第一次見面是個特別冷的冬天。她下班剛出門兒,就看到金濤站在馬路邊等她,倆人握手時,他的手涼得讓人打了個激靈。原來,他早就到了,怕曉旌不容易認出他來,就一直站在那裡等。過馬路時,金濤下意識地擋在她的左、右側,讓曉旌體會到他的善意和溫暖。但現實還是澆了曉旌一頭冷水。她第一次到金濤家做客時,覺得自己像是走進了一口枯井。孩子穿著大了幾號的衣服,金濤的毛衣袖子脫了線,年近80歲的爺爺特意從老家過來照顧父子倆,端出的午餐卻是鹽水煮黃豆、還有半瓶醬豆腐。吃飯時,屋裡靜得能聽到針落地的聲音。

曉旌注意到,金濤胳膊上有一條一尺多長的傷疤。原來前妻生病時,他每天都是匆忙和慌亂的。一個雨天,他不慎摔倒在樓道,胳膊骨折。他強忍著疼痛打車到醫院做了手術。現在,他胳膊裡的鋼板早該取出了,但他一直沒心情去。曉旌決定,讓金濤去預約手術,她搬過來住,照顧祖孫三人。金濤說:“你搬過來,房子總要重新粉刷一下吧?這樣迎你進門,太寒酸了。”曉旌想,重新裝修起碼要兩個月,不僅耽誤兒子的學習,還會有汙染,而且這麼快把媽媽的痕跡抹掉,兒子會難過。就對金濤說:“家裡什麼都不變,孩子和他媽媽的照片也不要從牆上撤下來,把我的傢俱和電器搬過來,我的房子租出去,房租貼補家用……”

2008年3月21日,39歲的曉旌和41歲的金濤登記了。婚後,曉旌感到家裡的氣氛還是沉悶。每天孩子放學後,不怎麼打招呼就默默地進屋寫作業;吃飯時全家不交流,邊吃邊看電視;家裡有什麼事兒也不對孩子說,把他當作旁觀者。她想了幾天後,把全家召在一起開了個會:“咱們是個重新組織起來的家庭,大家原來都不熟悉,現在生活在一起,有事兒要讓大家知道。以後,無論誰回家都要和大家打招呼。不管是誰,離開家三天以上,回來都要和家人抱一抱。有一天,金濤酒後回家難吐得難受,本來已經睡下的孩子又爬起來,給爸爸端來一杯溫水,拿來一條毛巾,說“爸,您好點了嗎?”金濤一把攥住曉旌的手流淚了,他說:“有這句話,我已經不難受了。”

曉旌無私地溫暖著這個家,也得到了家的溫暖。她上班遠,每到颳風下雨,父子倆就會一起撐著傘去車站等她。週末時,一家三口兒會去唱卡拉OK,愛意融融。

我不當後媽當親媽

“沒有血緣也可以有愛,沒有血緣也可以有真情,我要給孩子當親媽!”這是曉旌的心裡話,她從心底接納了這個沒有血緣的兒子。但後天培養的母子情,需要加倍的付出。

有一次,孩子問曉旌:“媽媽,你們會不會再要一個孩子?有了弟弟妹妹,就不愛我了吧? ”和愛人商量後,曉旌去辦了放棄生育手續。她跟兒子說:“我們決定了,只要你一個!以後兩個媽媽只有你一個兒子,你一定要好好學習,給我們爭氣啊!”

曉旌變著法子為全家人做飯,有機會上街就要給兒子買件新衣裳,把兒子的學習和冷暖都放在心上。“她對兒子情商的培育有大功勞。”金濤由衷地評價。曉旌既不因兒子早年喪母而嬌縱溺愛,又對他每個成長階段的身心發育關心備至。兒子的性格越來越陽光,不但學習好,而且唱歌、打球、跳舞、演戲樣樣活動都積極參與,還競選上了班長和學長團成員。眼看著兒子長成了一米八的大小夥子,曉旌開始為他今後上什麼樣的大學操心了。

金濤說,曉旌想讓兒子出國留學。可前妻患病後,治療費用很高,耗盡了家裡的積蓄。面對家裡的窘境,曉旌決定把單位分給她的房子賣掉,這可能是最好的解決辦法。金濤說:“這是你的婚前財產,是你的保障啊。”曉旌回答:“你和孩子給了我這麼好一個家,你們倆就是我最好的保障。”2017年8月,兒子踏上赴美留學的行程,曉旌去機場送別。兒子已經走到了閘機口,卻忽然停了下來,曉旌正疑惑是不是忘了什麼東西,兒子回過身大步走向曉旌,緊緊地抱住她。這一抱,曉旌的淚水就像開了閘一般……

讓三家長輩老有所養

結婚後,曉旌才意識到,她要面對三家老人。為了讓老人們都老有所安,她選擇了嘔心瀝血地付出,並且無怨無悔。

2017年,她年近八十的父親發生第三次腦梗,住進了ICU。父親病情嚴重,醫生說,老人也不適合居家護理。曉旌與妹妹一起盡心盡力,為父親聯繫醫療護理和康復機構,同時將母親接到自己家居住。在堅持一年多的康復治療後,父親已經能夠生活自理、輔助行走,被醫生認為是個奇蹟。在父親能回家護理時,曉旌又出資十幾萬,把父母家改造裝修,安置牆體扶手、老人專用坐便、輔助洗澡設施及煤氣報警裝置。父母高興地回到了煥然一新的家,曉旌也放心了。

相比父母,家在南方的公婆身體健康,喜歡攝影和旅遊。每逢寒暑假,曉旌和愛人睡沙發、打地鋪,騰出臥室邀請老人來京居住,享受天倫之樂。她送公婆的都是新潮玩意兒,單反相機、隨身帶的電飯煲和各種保健食品等。公公加入了老年攝影班,學會了P圖,還不時發來攝影新作,樂在其中。

曉旌深知,愛人前妻的老母親和繼父最不容易,兩位老人都80多歲了,經歷了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苦,唯一的小女兒又在國外。將心比心,曉旌和愛人一到週末就帶著孩子和老人一起吃飯,還將米麵油、水果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帶過去;逢老人過生日、老家來親戚,她必定迎來送往招待;老人生病時,她陪同診治,住院了,她到病榻前探望;每年清明節,她還會準備好祭品,陪同老人為親人掃墓。

10年來,曉旌拖著這樣一個家,一步步往前走。身為中國財貿輕紡菸草工會紡織工作部部長,她還有繁重的工作任務,她珍惜在工作崗位的每一天。

她挖掘的行業先進典型,被評為全國“最美職工”唯一的先進集體,並在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中進行報道;她還參加了國際勞工組織在泰國召開的全英文國際會議……但她也不是鐵打的,最後還是累倒了。幸運的是,經過一年的積極治療,曉旌的病情有所好轉。出院後,她一如既往地照顧這個家,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一如既往地微笑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