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以前的冯小刚

这几天因为20亿的税款冯小刚又上了头条,自从演了《老炮儿》的冯小刚越来越像电影里的角色了但是年轻时候的他不是这样的。

“冯裤子”是电视剧里侮辱人的绰号,现实中,冯小刚的处境也好不到哪儿去,跟在那帮大院子弟屁股后面,有事没事献殷勤。

冯小刚不算正式的大院子弟,他小时候在大院待过,父母离异后,就跟着母亲搬进了胡同。失去优越感,家里又很穷,冯小刚的童年是在羡慕别人的眼光中度过的。没背景,少学历,冯小刚的起点很低。他跟在大院子弟王朔的屁股后面,慢慢混成了导演。

他们一伙人吃饭,冯小刚都是处于末席,用山东话叫做“扒席口”,就是服务员上菜的时候你得负责接菜,捎带着端茶倒水。

如今都在谈资源垄断,穷小子出头难,其实这不是新鲜话题,30年前的京城影视圈层级森严,由一帮大院子弟垄断着,想混这个圈,就得跟着这帮人。除非你像孙猴子,有天大的本领。

冯小刚没有天大的本领,他资质不算高,家里又穷,父亲早年被划成右派,他跟着母亲过日子,住在北京胡同里。从小他就羡慕那些大院里的孩子,天不怕地不怕,穿着大人的军装,翻天覆地的闹腾。

1991年以前的冯小刚

想闹腾,冯小刚没有这个资格。穷、没名、没资源,那些大院子弟高兴的时候跟他称兄道弟,不高兴的时候连吼带骂。他忍受着,等待着,1991年,他终于逮到了机会。

王朔、马未都、苏雷几个人攒了个剧本《编辑部的故事》,每人写几集,合起来后交上去,不成想没能通过审核,领导说剧本不行。于是大家就散了,白费了一场功夫。

过了一阵,领导又传下话来,说电视台急需资源,那个剧本拿回来再看看吧。众人一阵欣喜,才发现剧本找不到了。

那个年代没有电脑存储,写稿都用纸和笔,把写好的剧本再费脑子重新写一边,那帮大院子弟谁也不愿意干。这时候,冯小刚挺身而出,说自己记性好,试着靠回忆写一遍。这种苦差事,没人跟他抢。就这样,冯小刚熬成了编剧。

冯小刚记性真是好,基本复原了老剧本,还有所创新。电视剧筹备起来,选男主角的时候,冯小刚提了个人:葛优。那时候葛优演过电影《顽主》,在圈子里有点名气了,想请他并不容易,冯小刚自告奋勇接下这个活。

冯小刚不认识葛优,他跟王朔要到地址,到葛优楼下等。两人见面后,冯小刚说明来意,葛优拒绝了。

“我已经答应了张小敏,上她的《大冲撞》。正好和你们的时间冲突了。”

“你在那部片子里演什么角色?”

“就演一个宾馆的经理,配角。”

“那我们这出戏请你演的是主角,一号人物。剧本就是照着你写的。”

葛优为难了:“要不就算了。我先答应张小敏了,不上,就把人家得罪了。我也知道你们的戏有意思,可那也不能因为上一个戏得罪朋友啊。”

冯小刚赶紧说:你跟我不熟,不算朋友,王朔算你的朋友吧。你怕得罪张小敏,那你就不怕得罪王朔这拨朋友吗?

葛优忙说:我也不愿意得罪。

“那就好办了。反正都是得罪朋友,那你就权衡利弊,两害相权取其轻。上张小敏的戏,你得罪了我们,却只演一个配角;上我们的戏,得罪了张小敏,却演的是一个绝对的主角,保证戏一出来就炸了。主意你自己拿,我们等你的信。”

葛优也是大院子弟,父亲葛存壮是著名演员,他20岁出头就进了总工会文工团。虽然看上去油头滑嘴,其实是个实诚人。几句话,冯小刚搞定了葛优。

1991年以前的冯小刚

搞定剧本,拿下葛优,冯小刚立下头功,《编辑部的故事》上映后大热,是90年代最流行的电视剧之一。靠这部剧,冯小刚终于混出了名堂。

后来,那卷丢失的老剧本,突然间又被找到了;都是聪明人,几个老友一下子明白了冯小刚的好记性。

那是1991年,冯小刚终于迎来了人生的转机。通过改编王朔的作品走上了名导演之路。关于冯小刚与王朔的恩恩怨怨

请看下一篇文章《冯小刚的名导演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