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日停牌後發中國醫藥史上最大併購,上海萊士的“豪賭”?

在停牌新規的“敦促”下,已經停牌183天的上海萊士公告稱10天后復牌,同時公告了其重組進展,不僅重組標的發生了變化,併購的金額也高達近400億。多年藉助併購市值達到千億,上海萊士與其說是產業大亨,不如說是一個金融資本玩家。

183日停牌後發中國醫藥史上最大併購,上海萊士的“豪賭”?


11月22日晚間,接連進行跨境併購的上海萊士發佈重組公告,公司擬收購天誠國際100%的股權,其下屬核心資產為英國BPL及天誠德國全資子公司Biotest。同時,上海萊士擬向西班牙基立福公司發行股份以換取其全資子公司GDS的100%的股份,引進國際血液製品行業龍頭基立福作為上海萊士重要戰略股東。

這兩筆收購高達393.5億,堪稱中國醫藥史上最大的併購案。

眾所周知,上海萊士是一家主營業務為血液製品生產的龍頭企業,但是這家公司的出名卻是因為炒股。這一年多以來,上海萊士的“股神”名號已經不復存在。據半年報顯示,上海萊士因炒股的虧損已經高達13億。9月25日,上海萊士發佈公告稱,基於對二級市場不確定性因素的考慮,公司決定提前終止陝國投·持盈78號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

事實上,在今年2月上海萊士被曝出炒股鉅虧之後,其就開始停牌。在停牌的9個月裡,上海萊士發佈了多份並不理想的財報。

11月6日,證監會發布了《關於完善上市公司股票停復牌制度的指導意見》,在這一指導意見中,上市公司股票超過規定期限仍不復牌的,原則上應當強制復牌。隨後銀億股份在11月20日被強制復牌,復牌兩天大跌近20%。

作為A股知名的停牌“釘子戶”之一,上海萊士的復牌時間迫在眉睫。在發佈鉅額收購之後,上海萊士同時表示,將於10天后復牌。而這個高達近400億的收購,更像是上海萊士的一場“豪賭”。

近400億的併購案的“飲鴆止渴”?

根據公告,上海萊士將以繼續推進重組為由停牌,不過在11月22日晚其發佈的重組進展公告中,重組的標的的選擇和併購金額都出現了變化。

根據此前公告,上海萊士計劃通過160億跨境併購2家血液製品企業BPL及Biotest。而在此次重組進展中,全球最大的第三方血漿供應商BPL已不再處於重組標的之列。取而代之的則是位於西班牙的國際血液製品行業龍頭Grifols,S.A.的全資子公司GDS,公司計劃向基立福發行股份以換取GDS100%股權,從而引進基立福作為重要戰略股東,公司預計Grifols,S.A.在交易完成後將成為上海萊士持股5%以上的股東。

併購標的的更改也導致了收購涉及資產的增加,而這筆收購預計也會形成交較高的商譽。目前,上海萊士因收購形成的商譽高達57億,佔總資產的比例為49.4%。這些商譽是上海萊士從2013年-2016年持續“買買買”的結果。

2008年,上海萊士成功在A股上市,上市之初上海萊士的業績雖然也在持續增長,但淨利潤的增長幅度卻很緩慢,其股價始終平平無奇,沒有突破。直到2013年,上海萊士找到了併購稠化估值的方式,其股價也出現了量價齊升的局面。


183日停牌後發中國醫藥史上最大併購,上海萊士的“豪賭”?


2013年5月,上海萊士擬以5300萬美元購買區域性血製品龍頭泰邦生物9.9%的股份,此後出現臨時中止。2個月後,上海萊士重啟該收購案並修訂重組計劃,並於2014年1月最終完成了收購。

2014年12月到2016年11月,上海萊士以53億元的對價成功收購安徽同路生物;2016年上海萊士收購海康生物,這筆收購讓其單採血漿站一舉超越國內同行,成為國內血液製品的行業龍頭。

此後的上海萊士將收購的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場。

2016年8月,上海萊士控股股東宣佈以現金10.59億歐元收購BPL 100%股權。

持續的併購不僅讓上海萊士逐漸成為海內外的血製品產業的龍頭企業,也讓其股價從2013年7月的2.78元上漲開始上漲,在2015年曾一度達到26.59元,

市值也從不足5億成長為超千億的巨頭。就在停牌前,上海萊士的股價也達到了19.52元。

儘管上海萊士的近年來總體業績可觀,但是連續的併購也讓其資金承壓。資料顯示,截止10月12日披露的股權質押數據,上海萊士的累計質押比例已經達到71.29%,在A股三千多家公司中處於14位。其控股股東目前累計質押的股權佔其持有股權的96.2%。

瘋狂併購帶來的股價上漲,曾讓上海萊士嚐到了“甜頭”。而在停牌新規和證監會商譽警告的關頭,在臨近復牌前公佈重組進展,頗有為股價“豪賭”一把的意味。這筆收購距離上一筆已經相隔一年多。

都是炒股惹的“禍”

這一年多,上海萊士持續享受著由炒股帶來的巨大盈利。

2015年1月22日,上海萊士通過大宗交易以26.10元每股的均價,耗資近5億接盤萬豐奧威 。2016年2-3月,上海萊士通過二級市場再度精準低吸,增持了萬豐奧威232.52萬股,耗資6504.5萬元。

同年10月,上海萊士通過大宗交易一次性獲利了結,共盈利6.68億元。之後通過類似的操盤方式,上海萊士直接或間接買入了富春環保和興源環境,均獲利頗豐。據悉,僅2016年,這三隻股票為上海萊士帶來了12億元的投資收益。

被炒股所帶來的巨大利益所迷惑,公司也不斷提高其投資的金額。公告顯示,2015年1月宣佈擬使用最高不超過10億元用於風險投資,使用期限為2年;2016年2月,公司將投資上限提升至40億元。使用期限由原2年調整為自2016年2月22日起3年。

事實上,老虎財經綜合上海萊士2014年之後的財報來看,在公司沉浸在炒股的巨大盈利時,其主營業務並沒有同步上漲。


183日停牌後發中國醫藥史上最大併購,上海萊士的“豪賭”?


2018年,上海萊士半年報顯示,公司因購買權益類理財產品導致了13億虧損,而其2017年整年的淨利潤不過才8.3億。10月29日,上海萊士披露三季報,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14.09億元,同比下滑3.99%;歸母淨利潤為虧損12.93億元,同比下滑237.51%;扣非淨利潤則為4.08億元,同比下滑16.76%。

似乎是已經從炒股的鉅額虧損中清醒,在9月25日,上海萊士發佈公告稱,基於對二級市場不確定性因素的考慮,公司決定提前終止陝國投·持盈78號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

並稱要回歸主業。這筆近400億的收購能讓上海萊士挽回頹勢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