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石家庄称之为-火车拉来的城市

为什么石家庄是火车拉来的城市,简单来说就是两条铁路没有交回的在一起,因为轨道的窄和宽不能统一,所有铁路运输的货物需要在两个火车站之间中转,产生了很多运输,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慢慢发展壮大的,下面请看资料。

据清光绪《获鹿县志》记载,在“县东南三十五里”,“街道六,庙宇六,井泉四”。

“石家庄村当时的面积不足0.1平方公里,大约只有200户人家、600余口人,村民主要以种植小麦、棉花、玉米为生。”石家庄市地方志办公室编辑苟志俊介绍,百余年前的石家庄村,大致位于今天石家庄市新华区北大街以西、北后街以南、大桥路以北、北荣街以东的范围内,也就是今天的中兴服装广场、金亿城服装广场和美麟花园小区一带。

事实上,早在1902年,已经有一条卢汉铁路经过石家庄村村东,并在此设立车站。然而,因为“石家庄”这个小村的名气实在太小了,不得不借用了当时村子附近的大镇振头镇之名,命名为“枕头站”。

“大概在当地振头的‘振’发音像‘枕’,洋人也搞不清楚,给站起名时便错写成了‘枕头站’。”收藏有1917年法文版《正太铁路》摄影集的石家庄历史文献收藏家王律解释说。不过,枕头站在当时只是一个三等车站,隶属于临近的二等车站正定站,“有职工、路警十几人”。

“如果没有后来正太铁路的修建,这里也许只能是卢汉铁路——也就是后来的京广线——上一个不起眼的三等小站。真正推动石家庄开始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应当说是1904年正太铁路的修建。”王律说。

1898年5月21日,在清政府的照准下,山西商务局曾与华俄道胜银行在北京签订《柳太铁路合同》。“太”是山西太原府,“柳”指的则是与正定府隔滹沱河相望的水运码头柳林堡(今桥东区柳林铺)。

“当时的正定府是冀南地区的繁华所在,铁路在此与卢汉线衔接,本来很是相宜。但经过勘测,该路如果要修到正定,就必须在当时相当宽阔的滹沱河上架铁路桥。为了节约成本,有关方面才决定把起点挪到卢汉铁路同样设了站的柳林堡。”苟志俊说。

然而,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让此事一度搁浅。直到1902年,清政府才与华俄道胜对原合同进行了修改,借款4000万法郎筑路,华俄道胜拥有用人、管理、购料等一切权利。此时,铁路正式命名为“正太铁路”,但东起点仍定为柳林堡。

真正改变“石家庄”这个蕞尔小村命运的,是1903年秋正太铁路总工程师、法国人埃士巴尼的到来。

原来,埃士巴尼等人通过实地勘察,认为正太铁路并无必要在柳林堡建站。因为滹沱河是一条季节性河流,除雨季外,“该河下游一带水浅,不能行驶轮船”,根本不可能实现正太车站、卢汉车站与河运码头三者相交的设想,筑路器材也不可能用轮船运至柳林堡。而如果把终点选在石家庄村,刚好可以使由村西获鹿方向而来的正太铁路与南北走向的卢汉铁路“垂直相交”。

就这样,埃士巴尼决定,采用线路最短、费用最省、工期最快的方案——将正太铁路东起点改设在石家庄村东。

1904年5月,正太铁路正式动工,铁路线路总长243公里,全线建有隧道23座、桥梁1200多处,共设车站35个。“而石家庄站作为正太铁路的东起点,第一次出现在世人的视野中。”王律说。

为什么石家庄称之为-火车拉来的城市

石家庄站

为什么石家庄称之为-火车拉来的城市

大石桥

为什么石家庄称之为-火车拉来的城市

老火车站

为什么石家庄称之为-火车拉来的城市

新火车站

为什么石家庄称之为-火车拉来的城市

石家庄北站

1907年10月正太铁路全线通车。必须提到的是,虽然当时的卢汉铁路和正太铁路同在石家庄村东设站,但是两条铁路并未真正交会。这是因为前者使用的是轨距1.435米的国际标准轨道,而后者是1米的窄轨,轨距不同,无法对接。”石家庄市政协原秘书长、文史委原主任栗永说。

后建的正太铁路为什么反而没有使用国际标准轨道?民间对此曾有多种揣测。

今天,在国家图书馆的馆藏中,有两幅绘制于光绪末年的彩绘《正太铁路全图》,图右上角的图说部分,明确回答了这个问题——“本路以羊肠九曲中通过,工事颇艰,故改用窄轨”。

“并未真正相交的铁路交会点,使开办转运字号成为当时石家庄的热门生意。来自山西的煤炭和来自京津及南方各地的煤油、洋广杂货等等,都要靠这些工人在两条铁路间转运。从正太铁路开通到辛亥革命爆发的短短四年里,原本方圆不足0.1平方公里的石家庄已向东南延伸出数百米,在火车站周边形成了一个小型的商业区。”栗永介绍。

到1928年,仅转运字号一项就已发展到21家,石家庄终于从一个农业小村,变成了重要的货物集散地。而真正为石家庄向现代城市发展奠定基础的,是近现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工厂主要负责整个正太铁路轨道和机车的维修保养。”创建于1905年的正太总机厂(今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的前身)是石家庄最早出现的大型工厂之一,上世纪70年代入厂工作的赵大龙回忆,当年厂里的老师傅们曾告诉他,早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厂里就已经有了数百产业工人。“石家庄的第一个党小组,就是在正太铁路工人党员的基础上建立的。”

1921年秋,来自湖北的民族纺织企业楚兴公司,在当时的石家庄站东南(今天棉七生活区一带)购地,建立了大兴纱厂。这家被视为石家庄近代棉纺织行业奠基者的企业,在当时几乎代表了华北地区纺织企业的最高水平,到1924年就雇有工人1700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