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瞎說“二次房改”?深圳18年170萬套房的真相

深圳是一個年輕的城市,所以特別容易激動打雞血,

這體現在經濟發展上就成了龍頭,體現在創新上也各種優異的表現,但體現在寫文章上就容易亂數標杆。

誰瞎說“二次房改”?深圳18年170萬套房的真相

昨天深圳又房地產調控了,深圳是全國少數幾個房地產市場控制的相對較好的城市,房價一直每個月都平穩的降一點。深圳雖然土地供應不足,但一直在通過其他各種約束政策努力的抑制房地產市場虛火。

昨天的政策被很多人解讀為二次房改:那麼事實是這樣嗎?

首先:深圳嚴格意義上,並沒有完整的經歷過第一次房改。

1998年,正式發佈第一次房改,確立住房就是資產,開啟土地財政時代。

1984年2月,鄧小平第一次視察深圳,為深圳題詞:“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

和其他城市比,深圳的存量公房比例非常低,是個年輕的城市。所以深圳最大的難題是舊改,舊改不突破,房改沒有地!

其次:深圳的政策中,供應結構變化了嗎?

深圳市發佈的 《關於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供應與保障體系的意見(徵求意見稿)》提出,將針對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和專業人才等各類群體,著力構建多層次、差異化、全覆蓋的住房供應與保障體系,並計劃將住房分為市場商品住房、政策性支持住房以及公共租賃住房三大類,佔住房供應比例依次為40%、40%、20%。

供應結構這個比例數據在過去的深圳也一直存在,在其他城市也早有提及(當然基本沒有完成)

那麼過去20年的房改政策,是沒有保障的嗎?

誰瞎說“二次房改”?深圳18年170萬套房的真相

從計劃看,最近的5年計劃,深圳的保障房供應計劃是每年7-8萬套。

“十二五”期間,部分非戶籍人口已納入我市住房保障,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重點企業可以將定向配租配售房源面向本單位非戶籍住房困難人才出租,二是取消公共租賃住房共同申請人的戶籍限制。

第三:深圳的18年供應170萬套,在市場中和其他城市數量對比:

深圳的土地供應難度很大,住宅土地供應在全國屬於最少的城市。這種情況下很多人擔憂深圳的170萬套房到底能不能完成供應。

時間長不代表數量多,按照計劃看,這個平均到每年10萬套不到的量,對於深圳這樣一個全國第三大的城市來說,很難說是夠!(當然深圳本來土地就少,城市規模不大)

如果能完成,這個數量對比其他城市也很難說是多。

人口要嚴格控制的京滬,

未來5年供應計劃分別是150萬套和170萬套。

誰瞎說“二次房改”?深圳18年170萬套房的真相

誰瞎說“二次房改”?深圳18年170萬套房的真相

另外看屬性:上海預計新增供應各類住房約170萬套。其中,商品住房約45萬套,以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為主;租賃住房約70萬套;各類保障性住房約55萬套。

也就是說:上海的商品房佔比26%。

北京:今後五年全市住房建設安排的150萬套住房,包括產權類住房100萬套,租賃住房50萬套。新建住房中產權類約佔70%,租賃類約佔30%。產權類住房中,商品住房約佔70%,其中,自住型商品住房、中小套型商品住房約佔70%。

而且最關鍵的是,2017年到今天,北京供應的所有住宅房源全部限價房非市場化,所以如果要說全國唯一一個接近二次房改的城市應該是北京。

誰瞎說“二次房改”?深圳18年170萬套房的真相

深圳每年不到10萬套的供應量,對應一年增加60萬人口,市場供需結構依然緊張。其中人才房的產權屬性,其實更接近3年前北京被淘汰的自住房。

不封閉運轉,不剔除投資屬性。帶來的需求將井噴。

這種情況下,當然,對於深圳來說,這也是當地房地產調控的一大步,但對於全國市場來說,這種政策,京滬等地已經提前發佈2年了。

別瞎說“房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