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揭祕水產養殖過程中草魚吃食後浮出水面狂遊可能原因分析

為您揭秘水產養殖過程中草魚吃食後浮出水面狂遊可能原因分析

漁中愉-水產養殖

草魚是我國重要的淡水養殖魚類,其生長快,肉質肥嫩,味鮮美,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

在自然狀態下成魚以吃水草為主,是典型的草食性魚類,喜食的種類有苦草、輪葉黑藻、浮萍等。

在人工飼養條件下,可投餵各類喜吃的水草、陸生禾本科草類和精飼料。因其生長迅速、飼料來源廣,是中國淡水養殖的四大家魚之一。

目前草魚的養殖方式主要為大水面養殖、池塘精養、網箱養殖等,其中池塘精養及網箱養殖是集約化的高密度、高強度投餌養殖模式,其生長速度快、產量高、見效快。

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其中最為突出的是病害頻發,常因各種原因,導致病害暴發。

引起草魚死亡,導致經濟損失。故養殖戶極為重視病害防控及其他異常情況,時刻關注魚類生長。

但是近幾年來,草魚的一種行為一直困擾著養殖戶,其主要特徵表現為草魚吃食後有一部分魚頭伸出水面,然後快速呈直線遊動,持續時間有的長達數小時,不分早中晚餐。

規格從魚種到1~2.5 千克成魚,季節從草魚吃食開始一直持續出現。從華南、華中到華北都有發生,但並未出現大規模死魚情況。

筆者特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實地調查,現就其原因進行分析,以期與同行交流,共同進步。

筆者通過與養殖戶交流、到現場實地查看、與飼料及漁藥公司技術服務人員交流等方式,將可能的原因歸納為以下幾種觀點,現分別分析。

一、缺氧

主要觀點認為在於大量的草魚在餵食時集中於一片狹小的範圍,在短時間內那一片水域溶氧急劇下降,吃食完後,一些缺氧較為嚴重的草魚處於迷糊狀態,到處亂竄。

但是據瞭解,投餌點短時間內溶氧急劇下降,而經過使用微孔增氧及增氧機同時開。

並且溶氧監測儀瞬時反應溶氧沒下降的情況下,吃食完後草魚仍舊有此情況發生,經過多次,數量未曾發生較大變化。

二、寄生蟲感染

有的技術員認為出現此種情況的草魚可能是大腦裡有蟲子,導致瘋狂亂遊。

在很多情況感染寄生蟲,確實草魚會亂竄,特別是魚種階段,但一般使用殺蟲藥物可以治癒。

發生此種情況的草魚,經筆者及相關同行取活魚解剖,鏡檢觀察,並未發現有蟲子,使用水產殺蟲藥亦未見效果。

三、肝膽問題

由於目前藥物大量使用、高密度投餌、高蛋白飼料的使用,魚類的肝膽問題一直不容樂觀。

草魚養殖過程中,肝膽問題一直困擾著養殖戶,直接影響草魚生長,影響經濟效益。

故有觀點認為,草魚此種行為也可能跟其肝膽不能正常工作有關,具體怎麼有關,很難說,需廣大科研工作者進一步探究。

但就筆者見到的來說,在養殖一線,有一種瘦長的草魚,被養殖戶稱為“蛇魚”,也會出現頭出水面亂遊的現象,解剖肝臟呈土灰色,膽發黑。

四、吃粉塵料

一般小草魚數量多,密度大,養殖戶把握不準投餵量,如果飼料粉末較多的話,小草魚就會出現狂遊行為。這種情況筆者曾親眼所見,大草魚一般很少出現此種情況。

五、飼料太乾

現在使用的草魚飼料多為高油脂、高蛋白的飼料,當然是符合草魚的營養要求,但是投餵強度高。

就像人一樣,天天吃肉,肉雖然是符合人的需要,但天天吃估計沒幾個受得了。

所以攝食過多導致脂肪肝。其次飼料太乾燥,草魚難以下嚥。這種情況在廣西、貴州等地表現得比較明顯,特別是網箱養殖。

六、總結

綜上所述,草魚出現此種行為,歸根結底是對目前養殖環境不適應的一種反應。雖然目前尚未引起較大危害,但就飼料能量利用來說,也是一大損失,值得注意。

為此建議養殖草魚應做到水源充足,水質良好,進排水暢通,交通運魚方便,飼料資源豐富,生態環境條件良好。

必須選用健康活潑的優質魚種,自繁自育的魚種的親本應來源於有資質的國家認定的原種場,苗種經無公害培育而成。

質量符合相關標準,具備品種優良性狀,條件具備的最好自繁自育為好,如從外地引進魚種須經檢疫合格方能引入。

魚種放入前須經消毒處理,如30~40 克/米3的二氧化氯消毒5~10 分鐘、1%~3%食鹽浸泡5~10 分鐘等。

草魚在自然水域主要取食水草,在池塘無公害養殖中,適宜採用配合科學配比的顆粒飼料,減少殘餌對水質的汙染,充分提高餌料利用率。

搭配投餵的水旱草應柔嫩、新鮮、適口。餅粕類及其他類餌料,要無黴變、無汙染、無毒性,並經粉碎、浸泡、煮熟等方式處理後,製成草魚便於取食、易於消化的餌料。

投餵餌料要堅持定時、定位、定質、定量的投餌原則,還要通過觀察天氣、水體情況及魚的吃食量確定合理的投餵量。

漁藥使用嚴格按照使用規範進行操作,選取國標漁藥,嚴禁超量超標使用,嚴禁使用禁藥,正確診斷魚病,對症用藥,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

(《科學養魚》, 2016(4) 楊移斌 艾曉輝 董靖 胥寧 劉永濤 楊秋紅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