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控放鬆了?房價是否會上漲?

樓市調控暫告一段落,政策進入“修正”階段!

調控放鬆了?房價是否會上漲?

近期,房地產市場頗為詭異。一方面,在“堅決遏制房價上漲”的要求下,各地紛紛給房價這匹野馬套上韁繩,樓市的確冷靜不少;另一方面,很多地方的種種神操作,又釋放出令人想入非非的信號。還有個別雜音,以“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為由,為樓市鬆綁。

調控放鬆了?房價是否會上漲?

現象一:政府出手次數少多了

自本輪調控啟動以來,多地限價、限購、限售、限貸、限商“五限齊發”,力度之大,範圍之廣,歷次調控,無出其右,對房價的“殺傷力”那是槓槓滴。

調控放鬆了?房價是否會上漲?

就拿今年來說,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1至10月,全國範圍內的房地產調控次數達到了410次,月均41次,日均1.3次。這種“照顧”,還沒有其他市場享受過。

但進入11月份,氣氛變得微妙起來。簡單來說,就是調控次數有了明顯下降。相關數據顯示,上週各地合計發佈相關房地產政策5次,月內累計僅12次,且主要集中在對違規行為的懲處上。

這是神馬節奏?

現象二:首套房貸利率不再“高攀不起”

本輪調控中,首套房貸利率上浮對樓市降溫起到了重要作用。從此前的八折到上浮10%、20%乃至更高,首套房貸利率有點讓人“高攀不起”。

近來,這種狀況也在發生變化。雖然數據顯示,10月全國首套房貸款平均利率為5.71%,環比上升0.18%,為連續22個月上漲,但環比漲幅已經回落。

北京、深圳、南京、廣州、杭州、佛山等熱點城市還出現部分銀行下調房貸利率現象,這是自2017年以來首次多城同時出現房貸利率回調。

調控放鬆了?房價是否會上漲?

透過現象看本質,透過信息看乾貨。樓市種種怪相,裡面蘊含的信息量還真不少。

一、樓市調控成效顯現,市場向預期方向發展

當前,房地產調控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效,房價過快上漲的勢頭已經得到遏制,市場對於樓市預期更加平穩,“房住不炒”觀念深入人心。在這一背景下,調控頻率有所下降是正常的,但這絕不意味著調控會放鬆,方向會轉變。種種政策表明,中央遏制房價上漲的決心不會發生改變,調控舉措不是裝裝樣子的“花拳繡腿”,房地產調控決不會半途而廢、前功盡棄。

二、調控手段或將更加市場化

為了遏制房價快速上漲,各地政府在前期調控過程中,使用了不少行政手段。這些措施短期內對抑制房價、降低風險起到了作用。但是,也帶來了一定的問題,比如後市供應緊缺、剛性需求被遏制,等等。

從長期來看,房地產調控思路必將從以行政措施為主向綜合施策轉變,最終形成包括金融、土地、財稅、住房保障、市場管理等一攬子政策工具,實現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目標,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

我國經濟在面臨內外諸多不確定性的背景下,作為南天一柱的房價,根本不具備大跌的經濟背景。

經濟上,除了北京、上海、深圳、廣州以及部分強二線城市,由於產業鏈條多樣,對房地產依賴度較小外,絕大多數二三四線城市對土地財政有極大的依賴,而且城市級別越弱,產業越單一,依賴度越高。


調控放鬆了?房價是否會上漲?

所以,儘管誰都知道房價虛高,但騎虎難下,不能大跌。

為了既能防止房價大跌,又不至於重新點燃樓市。政府一邊緊緊守住調控政策,一步也不放鬆。同時,通過利率上漲幅度收窄的方式,以求激活樓市成交量。

利率下調釋放的信號再明確不過,樓市調控本質已經發生變化,過去是抑制需求,如今是保護需求,過去時抑制房價過快上漲,如今時保護房價過快下跌。

後續應該會有更多房價調整幅度較大的城市下調利率,如此勢必會刺激樓市成交量,讓已經入冬的成交量稍微回暖一些,以穩房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