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骑士”的尴尬:纾困国资已达2000亿,128家上市公司忙减持


“白衣骑士”的尴尬:纾困国资已达2000亿,128家上市公司忙减持


深圳国资委在10月率先打响驰援上市公司第一枪,而在11月1日民营企业座谈会之后,包括北京、上海、广东等至少13个省份通过设立纾困基金等形式来驰援上市公司。截至目前,各地政府、保险机构、券商等成立的纾困相关产品总规模超过2000亿元。

国资战略入股民营上市公司或成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进入11月,沪深两市又新增20余起国资入股民企的案例,相较于此前国企接盘的高质押率、经营困难的上市公司,近期包括农业、交通、计算机等国家战略性产业的民营上市公司纷纷获得国资战略性入股。

这其中,过半数量是为解决上市公司重要股东股权高质押出现的流动性风险,而包括精艺股份(002295)、亿利达(002686)、欧浦智网(002711)、中元股份(300018)、回天新材(300041)、利德曼(300289)等多家上市公司转让还涉及到实控人可能变更的情形。另外,债务逾期、部分银行账户被冻结和强制划扣的欧浦智网也在本月迎来了“白衣骑士”。

但与此同时,部分民营企业上市公司暗流涌动。11月以来,A股逾百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减持计划,部分企业减持计划披露的时机颇值得关注和玩味。以上市公司机构股东、高管披露减持计划为代表的案例也越来越多。11月以来,A股逾百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减持计划,其中减持主体多为企业的机构股东和高管。据渤海证券最新研报统计,包括北信源在内,11月以来共有59家上市公司发布机构股东减持消息,并有101家发布了高管减持公告。

被称为今年“送转第一股”的正元智慧(300645.SZ)在11月21日回复深交所问询函时,随即披露公司员工持股平台拟减持部分股权的计划,董监高未来6月内有减持安排,可减持数量不超过13.7537万股。以近期引起舆论和监管双重关注的博天环境(603603.SH)为例,在其IPO之前就已持股的公司第二、三和四大股东,曾一度计划清仓减持各自所持股份,涉及股权比例合计高达31.35%。除博天环境外,仅在11月中,就有包括麦迪科技(603990.SH)、康达新材(002669.SZ)和诚迈科技(300598.SZ)等多家A股公司股东宣布了类似的清仓减持计划。

自2018年10月19日以来的反弹,券商板块无疑是这一轮反弹的领军者,更是多次掀起涨停潮,近1个月内,券商指数最高涨幅一度超37%。然而,券商在大涨的同时,亦成为减持的众矢之的。据Wind数据统计,一个月内,8家上市券商被重要股东于二级市场减持1.42亿股,合计套现金额超10亿元(该数据为参考市值)。

自10月19日沪指见底2449点以来,A股流动性危机在反弹中逐步解除,然而,不少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们正在通过减持方式,满足着个人的资金需求。据Wind数据统计,10月19日-11月21日期间,持股比例超5%以上的重要股东们,累计净减持4.64亿股,累计套现金额达17.78亿元。

截止11月20日,11月份共有128家上市公司发布减持公告:减持股份数量(上限)超过1亿股的共有3家;减持股份数量(上限)在3000万股-1亿股之间的共有6家;减持股份数量(上限)在1000万股-3000万股之间的共有30家。该128家上市公司股东们的减持理由可谓五花八门:个人资金需求、企业经营发展需要、归还到期融资贷款、基金到期、资金周转需要、改善个人生活条件等。2018年A股,减持套现已超700亿。招商证券提示,2018年四季度至2019年二季度,A股解禁市值将超过2万亿,这两次出清之后,解禁对于A股的影响将明显降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