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騎士”的尷尬:紓困國資已達2000億,128家上市公司忙減持


“白衣騎士”的尷尬:紓困國資已達2000億,128家上市公司忙減持


深圳國資委在10月率先打響馳援上市公司第一槍,而在11月1日民營企業座談會之後,包括北京、上海、廣東等至少13個省份通過設立紓困基金等形式來馳援上市公司。截至目前,各地政府、保險機構、券商等成立的紓困相關產品總規模超過2000億元。

國資戰略入股民營上市公司或成為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新趨勢。據公開信息不完全統計,進入11月,滬深兩市又新增20餘起國資入股民企的案例,相較於此前國企接盤的高質押率、經營困難的上市公司,近期包括農業、交通、計算機等國家戰略性產業的民營上市公司紛紛獲得國資戰略性入股。

這其中,過半數量是為解決上市公司重要股東股權高質押出現的流動性風險,而包括精藝股份(002295)、億利達(002686)、歐浦智網(002711)、中元股份(300018)、迴天新材(300041)、利德曼(300289)等多家上市公司轉讓還涉及到實控人可能變更的情形。另外,債務逾期、部分銀行賬戶被凍結和強制劃扣的歐浦智網也在本月迎來了“白衣騎士”。

但與此同時,部分民營企業上市公司暗流湧動。11月以來,A股逾百家上市公司披露了減持計劃,部分企業減持計劃披露的時機頗值得關注和玩味。以上市公司機構股東、高管披露減持計劃為代表的案例也越來越多。11月以來,A股逾百家上市公司披露了減持計劃,其中減持主體多為企業的機構股東和高管。據渤海證券最新研報統計,包括北信源在內,11月以來共有59家上市公司發佈機構股東減持消息,並有101家發佈了高管減持公告。

被稱為今年“送轉第一股”的正元智慧(300645.SZ)在11月21日回覆深交所問詢函時,隨即披露公司員工持股平臺擬減持部分股權的計劃,董監高未來6月內有減持安排,可減持數量不超過13.7537萬股。以近期引起輿論和監管雙重關注的博天環境(603603.SH)為例,在其IPO之前就已持股的公司第二、三和四大股東,曾一度計劃清倉減持各自所持股份,涉及股權比例合計高達31.35%。除博天環境外,僅在11月中,就有包括麥迪科技(603990.SH)、康達新材(002669.SZ)和誠邁科技(300598.SZ)等多家A股公司股東宣佈了類似的清倉減持計劃。

自2018年10月19日以來的反彈,券商板塊無疑是這一輪反彈的領軍者,更是多次掀起漲停潮,近1個月內,券商指數最高漲幅一度超37%。然而,券商在大漲的同時,亦成為減持的眾矢之的。據Wind數據統計,一個月內,8家上市券商被重要股東於二級市場減持1.42億股,合計套現金額超10億元(該數據為參考市值)。

自10月19日滬指見底2449點以來,A股流動性危機在反彈中逐步解除,然而,不少上市公司的重要股東們正在通過減持方式,滿足著個人的資金需求。據Wind數據統計,10月19日-11月21日期間,持股比例超5%以上的重要股東們,累計淨減持4.64億股,累計套現金額達17.78億元。

截止11月20日,11月份共有128家上市公司發佈減持公告:減持股份數量(上限)超過1億股的共有3家;減持股份數量(上限)在3000萬股-1億股之間的共有6家;減持股份數量(上限)在1000萬股-3000萬股之間的共有30家。該128家上市公司股東們的減持理由可謂五花八門:個人資金需求、企業經營發展需要、歸還到期融資貸款、基金到期、資金週轉需要、改善個人生活條件等。2018年A股,減持套現已超700億。招商證券提示,2018年四季度至2019年二季度,A股解禁市值將超過2萬億,這兩次出清之後,解禁對於A股的影響將明顯降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