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批發價格“攔腰砍”,蔬菜賣出“白菜價”

往年天氣逐漸變冷之後,蔬菜的價格會隨著氣溫的降低而上升,但今年入冬後,“菜籃子”的價格反而沒漲,多數蔬菜的價格反而比去年同期便宜。日前,記者探訪城區蔬菜批發市場及部分農貿市場瞭解到,今冬菜價普遍比較便宜,賣出“白菜價”的蔬菜不在少數。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蔬菜種植面積擴大以及集中上市是造成菜價下降的主要原因。

往年並不便宜的蔬菜今年價格也跌得厲害

“今年的蔬菜,除了極少數之外,其他都比去年同期便宜。”在蔬菜批發市場內,批發商李老闆說,當前批發價在1元以下的蔬菜不在少數,賣出“白菜價”的蔬菜也不少。“現在白菜的批發價每斤從兩毛到4毛不等,就連之前價格較高的菠菜,現在批發價也就5毛錢。”李老闆告訴記者,最便宜品種的大白菜,地頭價還不到1毛錢,批發商搭上油錢、人工等費用,一車上萬斤大白菜頂多賺幾百塊錢。

記者隨後又採訪了多位蔬菜批發商,他們告訴記者,今年入冬後的菜價比往年便宜。“入冬後白菜、蘿蔔的價格比較便宜,大家都能理解,畢竟往年價格也不算高,但有些往年並不便宜的蔬菜,今年價格也跌得厲害。”據蔬菜批發商朱老闆介紹,去年11月份,菜花的批發價格在1.2元/斤左右,今年菜花的批發價也就5、6毛錢,價格和去年同期相比直接“攔腰砍”了。

多種因素影響菜價下降,預計下個月將季節性上漲

“往年天冷了,菜價漲,今年反而便宜了。”據蔬菜批發商周老闆介紹,由於價格相對穩定,他基本上每年冬天只賣菜花、白菜、蘿蔔等三樣蔬菜。今年10月下旬,菜花剛上市不久,當時的批發價格還在每斤2.5元左右,他去周邊縣區拉了一車近7000斤菜花用於批發銷售。“拉回來當天沒賣完,準備第二天接著賣,沒想到第二天菜花的批發價直接跌破2元錢。”

相關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今年我市周邊縣區菜花的種植面積有所增加,大雨天氣後補種的數量也很多,這些都導致菜花上市後價格大幅走低。“往年的菜花會根據菜農的種植時間陸續上市,今年的上市時間比較集中,造成市場供大於求,價格自然會下跌。”

對於近段時間我市蔬菜價格的整體情況,據相關業內人士分析,8、9、10月份的菜價相對較高,11月之後菜價便宜了,這種情況的產生與多種因素有關。該業內人士說:“8月份大雨天氣後,很多菜農進行了補種,延長了蔬菜的上市時間,大量的蔬菜集中於10月中下旬開始上市,導致價格連續下降。”同時,進入11月之後,我市本地及周邊縣區的蔬菜供應充足,雖然外省的品種逐漸增多,但隨著和本地蔬菜重疊進入市場,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菜價的攀升。

“進入冬季之後,氣溫逐漸下降,全市進入銷售尾期的露天蔬菜品種賣相、質量下降,售價偏低,從而進一步拉低菜價。”據該業內人士介紹,隨著寒冷冬季的到來,氣溫繼續走低,省內及本地產蔬菜自供能力下降,市場逐漸依託南方調運蔬菜供應需求,生產、物流運輸等成本相應增加,預計12月份蔬菜價格將呈現季節性小幅上漲態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