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鼎全-青藏線上不朽之雕像

青藏線上的軍人具有“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和特別能戰鬥”的三個特別精神。關注“青藏線老兵之家”分享我們曾經在軍營中工作、學習、生活的一些回憶和我們今天與明天的成長經歷。。。

張鼎全-青藏線上不朽之雕像

張鼎全

張鼎全,陝西淳化人,總後青藏兵站部原運輸科科長。在青藏線上與冰雪搏鬥20年,為高原運輸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同時以堅韌的毅力創作發表描寫青藏線汽車兵生活的大量文學作品。1991年5月被中央軍委授予“青藏高原模範幹部”榮譽稱號。因積勞成疾於1991年7月病逝,時年38歲。

坐火車走青藏線,完全感覺不到是在穿越生命禁區。看著身邊輕鬆快樂的旅客,我禁不住想,他們可曾見過,在不通火車的半個世紀裡,綿延2000公里的青藏公路上高原軍人運送進藏物資的不息車流?可曾知道,汽車兵中有個張鼎全,他用20年的青春與熱血,上百次翻越唐古拉山執行運輸任務,用20年對青藏線的愛激情寫作,留下一批謳歌高原汽車兵的文學作品。

《雪祭唐古拉》——張鼎全寫的最後一部也是惟一的長篇小說,如今依然在青藏線汽車兵手中傳看,每一個讀過的人,都深深為之感動和震撼。

緣分使然,17年前,我正是這本書的責任編輯。我與不曾謀面的張鼎全隔著幾千裡電話線交流修改意見,每次通電話,他不是在格爾木就是在拉薩,我從中感受著青藏高原的氣息,感受著他越來越緊迫的匆忙。半年後,驚悉他癌症晚期住進了西京醫院,我才明白他是在與病魔搶時間啊!

那個隆冬,我追尋張鼎全的文學足跡,踏上冰雪青藏線。一路聽著張鼎全用意志挑戰生命極限的故事:暴雪,狂風,揹包帶勒在頭上,上百次帶領車隊翻越海拔5000米以上的永凍帶;泥濘,塌方,斷糧斷水,零下30攝氏度的嚴寒中,數十次堅守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路段;病魔侵入骨髓,還以驚人的毅力奔波在生命禁區抓正規化運輸管理……戰友們說,張鼎全常掛在嘴上的,不是自己,而是那些把生命留在這條鋼鐵運輸線上的前輩和戰友。

我懂得了,他為什麼鍥而不捨地寫作,直到看得見生命的底線,仍在字裡行間用靈魂與長眠在青藏線上的英烈對話,與朝夕相處的戰友們對話。住院後,他在日記裡寫道:“我的生命因子只有放在青藏線上才最活躍。”正是張鼎全和千萬青藏線運輸兵這些頑強的“生命因子”,使高原運輸的“中樞神經”永遠保持著強勁的活力。

張鼎全-青藏線上不朽之雕像

當我帶著散發著油墨香的《雪祭唐古拉》緊急飛到西安,來到他的病榻前時,欣慰地看到了這位鋼鐵般的高原軍人手捧為之追求奮鬥了20年的成果流下無憾的熱淚。

10多年後,我又上青藏線,採訪張鼎全生前工作過的某汽車團。該團剛好創下10年安全馳騁天路一億公里的紀錄,承運的30多萬噸物資毫無差損。看到這個團的車隊在青灰色的高原公路上排出十幾公里,依次拉開準確的距離,嚴整、威武宛若一條鋼鐵巨龍,我真切地感覺到,張鼎全的生命正在高原運輸線上延續。

如今,青藏鐵路通車了,高原公路運輸主流也許將變為歷史,但汽車兵堅忍不拔的奉獻精神已經與高原融為一體。我們今天能看到的,是聳立在唐古拉山口的高原軍人雕像,雕像擁有數萬個名字,其中一個名字,叫張鼎全。

張鼎全-青藏線上不朽之雕像
青藏線老兵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