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輩子不買房,這輩子會過得怎麼樣?看這些名人怎麼說?

沒房飄搖如浮萍派,和沒房自由肆意派,你是哪一派?

買房,像是一場養成類遊戲的開局,在產權上寫下自己的名字開始,便計劃起陽臺擱置幾盆鮮花,明天又拖回家一座毛茸茸的懶人沙發,雖不經常做飯,但全套廚具尤其是火鍋,都要有。


如果一輩子不買房,這輩子會過得怎麼樣?看這些名人怎麼說?


但在大城市擁有自己的房子,對大部分的年輕人來說,遙不可及。

大城市遷徙人群日常是這樣的,流水的外賣單和吃剩的盒飯,租來的房子裡室友永遠比快遞小哥陌生,全部的家當可以在一小時內全部收在行李箱和從超市要來的大紙箱裡。

分答在討論中拋出話題:如果你在大城市工作卻沒自住房,以後也不打算買房了,你覺得這一生將會過得如何?答案當然是兩個極端,沒房飄搖如浮萍派,和沒房自由肆意派。沒房飄搖如浮萍派

是啊,畢竟房子是安居樂業的基本,是談婚論嫁時的標配,是沒有更好理財手段時的暫且安心,是以教育為代表的社會公共服務權利的准入門檻…

更何況,租房子,似乎更難以得到生活保障。

全部的障礙就是高企的房價,但總要買,當然如果你有除了房產投資之外更好的資產保值方式,那就隨性一些咯。


如果一輩子不買房,這輩子會過得怎麼樣?看這些名人怎麼說?


科學家種太陽|中科院心理碩士 產品副總裁 注會

我覺得這個問題問得很心酸。因為作為一個普通人,在大城市工作,那就意味著這個人應該家裡不是特別有錢,沒有什麼遺產,也沒有什麼賺一個億的小目標。

他就是一個普通人,作為一個普通人,他的收入來源主要是兩個渠道,一個是打工,出賣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以及一些勞動技能,換得一份工資和薪水。

另外一個思路,就是通過已有的資本,用錢去生錢,做一些槓桿的操作。

而買房,在大城市買房,往往不僅僅是自己住,它至少能夠防止你的資產貶值,你要知道買房不僅僅是為了投資,是為了防止資產貶值。

這個時候,如果你有工作、有技能、有資本,但是你選擇了不買房,也不打算買房,那你這一輩子在資產槓桿這個層面上,就是去了一個非常好的房地產的投資手段,那你可能如果在別的地方能補回來還好,如果補不回來的話就會稍微辛苦一些。

鬱翔|壹房東CEO

我覺得每個人都有選擇生活的一種權利和方式,但是呢,不裝逼地說,我覺得應該會過得沒有太多的歸屬感。

因為,你在大的城市,沒有自己的房子,也不打算買房子,你的小孩、你的太太還有你的家庭都隨著你一起奔波,這裡租房然後去那裡,我覺得你很難定下來,有句話叫:常挪的樹長不大。

你這個樹沒有根基,不能紮在這個城市去深入這個城市,或者說是定下來,我覺得這一生都是在漂泊和動盪當中度過的,而且,需要通過一些手段把你整個的資產,你的這種條件穩定下來。


如果一輩子不買房,這輩子會過得怎麼樣?看這些名人怎麼說?


馬丁|著名主持人,中年胖子

給大家講個段子吧:一男一女前去相親,女孩問:你有車嗎?男孩說:沒有。女孩又問:你有房嗎?男孩說:沒有。女孩急了,起身就要走。“你沒車沒房來相什麼親,騙子。”

男孩兒慢悠悠地說:“雖然我什麼都沒有,但是我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股東呀。”女孩一聽趕緊就跑回來了,“哎呀,你早說嘛,討厭,哪家公司啊,我知道嗎。”

男孩說:“中石油啊,我買了他的股票,現在沒解套。”這是一個老段子,但是它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房是什麼。房是錢,房是資產。

所以如果你有足夠的資產或者說你有足夠的本事掙到資產的話,你有沒有房無所謂。如果你沒有,那麼房子就很重要了。

所以我們不能苛責那些要求有車有房的父母和女孩,因為房子是最能體現摸得著的財產,沒房,真的好難啊。


如果一輩子不買房,這輩子會過得怎麼樣?看這些名人怎麼說?


沒房自由肆意派

這群人強大的安全感來源於自己,不依託于于鋼筋水泥。

沒有房貸的負擔,可以去旅遊,買最新款的口紅和包,租來的房子裡,用心拾掇也能溫馨舒適。

把周圍”不買房娶不到媳婦“、”還沒買房,奮鬥不夠拼呀“、”初中班上那個混的現在都兩別墅了“這些叨叨全部當成白噪音就好了。

劉希平|公關\賤身\年會\職場\社交\生活

你還真問對人了,我就沒有買房子,以後也不打算買房,現在不是也過的挺好的。你看過《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暢銷書嗎?教人理財的。

作者就是叫人不要買自住房,要買房可以,純粹也是為了投資,不是用來住的,我挺贊同這個觀念的。

而且現在買房子好像都是為了後代買,像我是個單身主義者,將來應該也不會有小孩,那何必花這麼多的錢在買一棟房子上。那不如把這些錢在有生之年都花在自己或朋友身上,不是就特別享受人生嗎。

所以我現在能夠常旅遊、常血拼、請朋友吃飯,悠遊自在。當然,像我不能養兒防老,那就要為自己的後半輩子早做打算。

所以我比較早開始就投資理財,就是為了存夠老本,將來才能夠無憂無慮地養老。


如果一輩子不買房,這輩子會過得怎麼樣?看這些名人怎麼說?


葛巾|珠寶時尚品質生活鑑賞者

這個回答,可能會傷及到一群人的自尊心,但是實際上,只要你的家庭財富和年收入到達一定的程度,比如說超過100萬以上,那麼基本上租房或者自住房其實是沒有什麼太大差別的。

那麼以北京(樓盤)、上海(樓盤)為例,差不多一個月付出一萬五到三萬元左右,就可以租到這個城市比較好的服務式公寓或者是別墅。

那麼,其實有很多跨國的高管、財富人士、對到各地生活有渴望的人,差不多都是以這種形式來生活的,他們一輩子租房,那麼也不會帶來特別大的障礙。

私立學校也不需要戶口的綁定。一個城市裡面最好的房子,最好的公寓,很多是隻租不賣的。

龔琳娜|歌唱家,中國新藝術音樂創立者

你這個問題問的太好了,關鍵是我們的自信心是建立在哪裡,是建立在你有一套房子嗎?

還是建立在你住在這套房子的時候,哪怕這個房子,是你借的或者租的,可是你把這個房間佈置的特別溫暖,這裡面有你的愛人,有你的小孩,你們一起做飯做菜,在這一瞬間,這個房子的空間就是屬於你的。

有一天,你離開了這個房子,它就不是你的,哪怕你手裡拿著一張房子的契約,可是你從來不去住這個房子,你太忙了,你買一大套別墅,那個別墅裡住的都是園丁和保姆,那你說這個房子真正是屬於誰的呢?

而且我們人的生命,當你離開了,你什麼都沒有過,所以我認為,在當下活著特別重要,我們不要成為房奴,我們要讓我們現在擁有的哪怕只有一間小小的房間,也溫暖。

我就覺得這完全不是問題,事實上現在更多的人選擇用這樣的生活方式。因為買房意味著你要把一大筆資金放在一個地方,一直不能調用。

當然了,它會有增值的可能性,這樣的一個增值是不是你想要的,以及你如果把資金用在另外的地方,會不會對你有更大的產出,或者更有意義的產出,其實對於每個人來說答案都是不一樣的。

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房子當然好,但是沒有屬於自己的房子,我認為,也不影響自己的生活,事實上全球很多國家的青年人都選擇無房的生活,我覺得其實這越來越不再是一個問題了。

女王C-cup|性科普作者、心理諮詢師、靈魂歌手

一是會過的比較自由,不會因為買了房,要還房貸之類的事情就被套牢了。

買了房之後在工作上、情感上、家庭上肯定都會束手束腳一些,畢竟在大城市嘛。二是房價下降的時候,自己破產的可能性會比較低。

三是可以專注當下生活,做一些其他理財,壓力會比較小,會從容很多,因為經濟上更寬裕。


如果一輩子不買房,這輩子會過得怎麼樣?看這些名人怎麼說?


不過,買不買房有時候真的由不得自己做主呀,房子背後畢竟承載了太多教育、醫療等社會福利。

經濟學家巴曙松認為,如果能夠完善房屋租賃流通和保障,也能讓人生活安定。

巴曙松|金融專業人士,有金融實務經驗的研究者

目前我覺得值得提出來的是,在中國現在的教育、醫療、金融各種體制下,房地產不僅僅只是房地產,往往還成為了你可以合法從銀行體系獲得債務融資槓桿的載體,是享受教育醫療的紐帶。

所以與其是要不要房子住,還不如改變這種社會保障、教育、金融體系。

其次,還要完善房屋的流通、租賃市場制度,保護租房人的利益,使得他也有相應的安定感,這是我覺得應該重點提出來完善改進的。

買不買房都好,只要能夠給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以安全感——這可以是一個暖暖的小窩,是可觀的賬戶數字,是一身今天辭職也能迅速再賺錢的本事,也可以是簡陋的老居民樓裡家人燒的一碗熱湯。

最關鍵的是要過得自在,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