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的五條溝,每一條都美不勝收

西藏的"措"、西藏的"山"吸引著無數遊客來到這片神聖的土地,他們看措看山,偏偏忽略了西藏的"溝"。其實在山水眾多的西藏,"溝"也是個很有特點的存在,今天攻略君就為大家介紹五條蜿蜒盤旋在喜馬拉雅上的"溝",這五個被"砍"出的缺口,被譽為世界十大最美景觀之一。這五條南北縱向的裂谷,彷佛五處遺世獨立的桃源。

喜馬拉雅的五條溝,每一條都美不勝收

受徒步愛好者喜愛的嘎瑪溝位於定日縣與定結縣朋曲河下游的重要支流嘎瑪藏布,是一條海拔從2000多米到5000多米的美麗山谷,素有"世界最美麗谷地 "之稱。嘎瑪溝以其陡峻的峽谷、蔥鬱的森林、五彩的杜鵑花及清澈的泉水聞名於世。此外,從嘎瑪溝裡可看到世界最高峰珠峰及其東坡,從北坡觀賞到世界第五高峰馬卡魯峰。

在谷底,抬頭看高大雄偉的雪山冰川,低頭聞幽深之谷的滿鼻花香,賞爭奇鬥豔的奇葩。嘎瑪溝有著世界著名的骨灰級徒步路線,整條徒步線路氣候多變、海拔高,人跡罕至,極其艱辛,不過它的魅力就在於此,給人一種挑戰自我的快感。而真正意義上的徒步從優帕村到曉烏措開始,翻越曉烏拉埡口,就進入嘎瑪溝核心區。在到達了蘭花谷後,谷底的風景就突然變成森林,植被豐饒,不知名的野花成片出現。

喜馬拉雅的五條溝,每一條都美不勝收

喜馬拉雅的五條溝,每一條都美不勝收

亞東溝距日喀則市約300公里亞東縣境內,海拔從2300米到2700米不等,溝內降水充沛,森林茂盛,奇花異草,五彩紛呈,被譽為"西藏的小江南"、"後藏的氧吧"、"世外桃源"。"喜馬拉雅"在印度語中是雪域的意思,亞東卻是她冰冷外表下最溫情的一面。亞東溝是夾在兩座山的山谷裡,溝裡面有一條水流相當湍急的河,河兩岸的風景有點象四川沿路風景的味道。

由於受印度洋暖流的影響,四季常青,山上長滿著五顏六色的灌木叢,在秋季裡的景緻頗有幾分九寨溝的風韻,沿著亞東溝一直下坡,樹林越來越多也越來越茂密,空氣也似乎溫潤了一些。這裡的雪峰高聳雲霄,氣勢磅礴;山谷間的冰川,在陽光照耀下,似一條條銀龍飛舞;而在山腰繚繞的雲朵,亦不甘寂寞,變幻著各種舞姿,把雪山妝點得楚楚動人。

雪山下是一個長形的高山湖泊,清澈透明,在陽光、藍天、雪山的映襯下,呈現出淺藍、深藍、淺綠、深綠、墨綠等多層顏色,給人神秘莫測的感覺。湖面不時掠過不知名的水鳥,湖上黃鴨雙雙對對在水中嬉戲。而湖岸,綠草如茵,開滿了各色小野花,牛、羊、帳篷、牧人散落其間,悠然自得,形成一幅美麗動人的畫面。

喜馬拉雅的五條溝,每一條都美不勝收

喜馬拉雅的五條溝,每一條都美不勝收

陳塘溝距定結縣城170公里,距日喀則市約400公里,位於珠峰自然國家級保護區核心區,海拔為2040米左右,亞熱帶季風氣候,屬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自然風景區,是荒涼貧瘠的青藏高原中一塊富饒的綠色海洋,獨特的夏爾巴風俗閃爍著誘人的古風古韻。進入陳塘溝,山高谷深,落差極大的雪水河,咆哮著向下流去。人在這裡顯得非常渺小,處處體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陳塘溝裡,蔥綠的原始森林與峻拔的雪山交相輝映,玉帶似的瀑布在四季常青的林海中飄蕩,明澈的湖泊描繪著藍天白雲般的畫卷。

喜馬拉雅的五條溝,每一條都美不勝收

喜馬拉雅的五條溝,每一條都美不勝收

吉隆溝距日喀則市約600公里,是五條溝中最深的一道,珠峰自然保護區內面積最大的森林景區,生機盎然、綠色蔥蘢,有動植物1000多種,素有"西藏最後的秘境"、"珠穆朗瑪峰後花園"的美譽,"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便是這兒真實的寫照。嚴格說,吉隆溝長度為93公里——從縣城駐地宗嘎鎮到熱索村。宗嘎到吉隆小鎮,從海拔4200米到2600米,從貧瘠的高原氣候到草木豐盛的原始森林,一天裡走過了兩個世界。海拔不斷降低,綠色逐漸佔據視野。放眼望去,無邊無際的森林綠意盎然、生機勃勃。巨大的海拔落差造就了吉隆溝獨特的生態環境,溝內擁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

喜馬拉雅的五條溝,每一條都美不勝收

喜馬拉雅的五條溝,每一條都美不勝收

樟木溝距日喀則市約473公里,位於聶拉木縣樟木鎮境內,希夏邦馬峰東南側,是318國道的終點。它是喜馬拉雅地質落差變化最迅速,地質景觀變化最豐富的一段,峽谷幽深,森林蒼鬱。樟木溝逼仄、險峻,懸於峭壁,是綠色世界,瀑布天堂。沿公路順著彎曲的河谷,穿入幽深的峽谷,繞過蔥綠的林澗,偶爾出現高遠而隱蔽的石窟和山間小寺。在雨季到來時,山間到處是流水及懸垂崖頭的瀑布,翠峰直插雲霄,森林茂密蒼鬱,溪流碧澄清澈,奇花異葩繁多,風景美如畫卷,空氣纖塵不染。

喜馬拉雅的五條溝,每一條都美不勝收

喜馬拉雅的五條溝,每一條都美不勝收

五條"溝"各有各的特色,如果你看慣了西藏的"措"和"山",不如來喜馬拉雅看看這五處遺世獨立的溝吧。

更多藏區旅行資訊、無人區穿越組隊信息歡迎關注本訂閱號,查看往期文章,發私信與攻略君互動,歡迎加入今年下半年第二三期無人區穿越,我們在無人區裡等著有趣的你!點擊下方"瞭解更多",查看無人區穿越路線詳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