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修來世 只為今生——西藏岡仁波齊轉山

西藏神山岡仁波齊,屬於藏傳佛教、印度教、苯教和古耆那教共同認定的世界中心,

諸神居住的地方。到岡仁波齊轉山,是許多虔誠信徒一生的心願。

不修來世 只為今生——西藏岡仁波齊轉山

離開喧鬧的珠穆朗瑪峰基地營,車子再度駛上九拐十八彎的道路,我們在中途望了一眼佩枯措和希夏邦馬峰,便前往薩嘎小鎮,先在那兒過一夜,隔天再繼續向西行,朝向西藏阿里地區普蘭縣內一個名為塔欽的小村莊。

塔欽是轉山的起點和終點。“那一年,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相傳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所寫的情詩,總會在阿里途中繞絮耳際,詩裡那座山,就是岡仁波齊神山。

不修來世 只為今生——西藏岡仁波齊轉山

外國人必須申請入藏函且全程要有一名導遊陪同,我們在境外通過網絡便利聯絡當地旅行社辦理,先飛成都領取入藏函,再轉往西藏省會拉薩,在貢嘎國際機場和藏族導遊普措扎西及漢族司機小夏會合。

西藏地區遼闊,在那遙遠西南邊陲的阿里,被喻為“世界屋脊的屋脊”,平均海拔約4500米。阿里四處荒蕪卻擁有極致風光,車行時望向前方長長的盡頭,彷彿是一條開往天堂的道路。

前往塔欽途中,車子突然停在大路旁,普措下車遙指遠處一座形似金字塔的高峰,頂端有終年不化的白雪覆蓋,那就是岡仁波齊,屬於藏傳佛教、印度教、苯教和古耆那教共同認定的世界中心,諸神居住的地方。到岡仁波齊轉山,是許多虔誠信徒一生中要達成的心願。

不修來世 只為今生——西藏岡仁波齊轉山

依體力完成轉山之行

多數人會在塔欽住宿一晚,隔天一早出發,依體力用兩天或三天完成轉山。由於每年都要接待眾多朝聖客,塔欽的吃喝住宿都沒問題,但條件都比較一般,最豪華要數喜馬拉雅酒店,我們原打算轉山後租間客房舒舒服服洗個熱水澡,可是都被印度朝聖客訂了,一房難求。

隔天在招待所附近的小餐館吃早餐後,穿過大街便是一望無際的山路。普措在檢查站幫我們辦理手續,轉山路程正式開始,遠處是連綿雪白山巒橫躺在藍天底下,景色壯闊,走起來神清氣爽。

不修來世 只為今生——西藏岡仁波齊轉山

大約一個小時後到達一個小山坡, 那裡有一座瑪尼堆,掛滿五顏六色的經幡,轉山藏民五體投地匍匐,雙手往前直伸,行磕長頭之禮。我們在此駐足片刻,居高臨下望盡四面遼廣風光。

轉折下坡便是拉曲河谷,草坡偶爾冒出精靈般的土撥鼠,不久遇到轉山的標誌建築“兩腿佛塔”,據說從拱門下穿過可得到神的眷顧和保佑,我們穿來鑽去,帶著滿滿的祝福再往前走。

經過的第一座寺廟是曲古貢巴,“貢巴”藏文是寺廟的意思。曲古貢巴建立在中部峭壁上,峭壁下是清澈凜冽的拉曲河,河水延綿長流,隨著潺潺水聲,我們步履不停,剛開始的這段轉山路其實並不難行。

不修來世 只為今生——西藏岡仁波齊轉山

調節呼吸提防高山症

對於伺機發作的高山症,須要做好預防和懂得應變,想到藏族能夠世世代代在這裡安然生活,就不覺得它那麼可怕。轉山的目的在於轉山,不去計較時間與速度,放緩心情與腳步,時時調節呼吸,累了就歇息以恢復體力,便能夠順利完成轉山。

8月中旬雖然是夏季,還是需要穿禦寒衣物,登山鞋,帶上登山杖和雨具。雖是如此,環顧同行的藏民們,都是簡單裝備普通包鞋就來轉山了。對藏民而言,除了嚴冬和雨季,一年到頭都是轉山的季節。我們遇上一家子,奶奶媳婦兒子孫子女七八人,適逢學校假期,大大小小就一起來轉山。

首天的轉山路走了約22公里,中途在一個補給站吃午餐,選擇只有方便麵和罐頭食品,汽水和能量飲料,飲食簡單卻也可補充體力。

不修來世 只為今生——西藏岡仁波齊轉山

傍晚時分抵達止熱寺的住宿地點,導遊普措已經提早抵達為我們訂了三個通鋪床位,通鋪人多擁擠,我們避開去止熱寺溜達。赤紅色外牆的止熱寺是寧靜的,據說當年古倉巴大師曾在此地看見一頭野犛牛,它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卻在磐石上發現犛牛一角。獅面空行母為他指點,示此乃最佳修行之處,於是就有了這座止熱寺。

寺宇不大,攀上最高一層,三面圍牆擋著了強風,這裡是仰望岡仁波齊的最佳位置,我們平靜面對輝煌壯觀的神山北壁,在陽光照耀下,山壁散發著奇異光芒。偶爾三兩個藏民到來磕長頭,寺的一隅插著五星旗。西藏之行經過的每個城鄉邊境都有安檢,重重又重重,家家戶戶屋頂上展示五星旗,行腳至此,一切盡在不言中。

不修來世 只為今生——西藏岡仁波齊轉山

5000米高地過一夜

當夜幕低垂,我們到帳篷搭成的茶館吃個簡單晚餐,其實頭又開始犯痛,胃口也不好,外頭風大天寒,可是心情是平靜的。

在海拔5080米高地度過一夜是個難忘的經歷,通鋪周圍多是印度朝聖客,導遊照顧周到,顯然大家都很疲累,人多但不喧鬧。住所設備簡陋,衛生欠佳,我們用溼紙巾草草清理一下,大約晚上九點鐘就寢,此刻突然下起雨,打在透明塑料的屋頂,滴答滴答,陪著入眠。

隔天清晨六點,天色未亮就起身出發。這是更具挑戰的一天,必須攀越海拔5630米的卓瑪拉,“拉”在藏言指的是埡口。這途中要跨過幾個山坡,陡峭的石頭路並不好行,更何況海拔越高空氣越稀薄,走幾步便得停下喘口氣。一些印度朝聖客則僱用馬伕,騎馬越過這一段。

越靠近卓瑪拉,五彩經幡和風馬旗更是密佈,讓人陷入豔麗的旗海之中。過了埡口,轉山心願等於達成一半,下山路再怎麼艱難,也能讓人更有信心去完成。普措一早在埡口等著,抵達埡口的歡愉之情讓我們留戀不捨離開,然而若不拋開不捨之情,就得在山中再過一夜了。

下山路陡峭,需要良好的登山鞋才容易走,途中經過託吉措,還要橫渡一處冰川。“措”在藏語指的是湖,託吉措相傳是神明沐浴的地方,水色碧綠如玉,矯健敏捷的青年藏民特意爬下去取水,據說此水能洗淨汙垢和孽障。

不修來世 只為今生——西藏岡仁波齊轉山

友善藏民午夜引路

我們是在午夜時分才回到塔欽,讓導遊先行一步去訂客房。其實途中還有一個住宿點祖楚寺,設備一樣擁擠簡陋,多數人選擇直接回去塔欽,走不動的其實還可以付錢招車。

到祖楚寺補給站時下了一陣雨,我們堅持用雙腳走完轉山之路,等候雨勢小點就穿上雨衣離開。一路煙雨迷濛,天色漸漸昏暗,不少藏民越過我們,正好在一個岔路猶豫不決時,藏民一家停下相詢,然後陪我們夜行山路。

由於已經精疲力竭加上語言不通,一路上我們走走停停,兩組人並沒多說話,直到看見遠處閃著燈光,塔欽小鎮就在前方,漫長的下山路終於要到盡頭。藏民一家為我們指點了前往小鎮的道路便分道揚鑣,這一路相伴,讓我們感受到藏民的善良與友好。

不修來世 只為今生——西藏岡仁波齊轉山

抵達塔欽已經午夜12點,一些商鋪居然還亮著燈不打烊,還有三三兩兩在鎮上溜達的遊客。我們一回到客房倒頭就能睡,一夜無夢,直到一縷陽光從碎花布窗簾透進來,睜開眼睛,才真實地體會到已完成了這趟轉山之行。

據說轉山一圈,可洗盡一生罪孽;轉山十圈可在五百輪迴中免下地獄之苦;轉山百圈可在今生成佛昇天;而在釋迦牟尼誕生的馬年轉山一圈,則等於常年的十三圈。我望著磕長頭匍匐在山路的人們,深刻地體悟到宗教的精神力量。但我更加相信因果報應,轉山不修來世,不為洗滌罪孽,如此貼近大地,就只是單純地想完成今生的一樁心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