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質量,從陌生到熟悉

生命的質量,從陌生到熟悉

在一個地方呆久了,對於司空見慣的事情,就會不覺得有什麼了,但仔細的想想,還是會想出許多不一樣的東西的。比如,廣東中山的一個小鎮的交通,就能從中看出不一樣來。

這裡同全國大多數地方一樣的道路、交通信號燈,但人們等信號的行為就有很大差別。

這裡的人基本都是在行道線後等紅綠燈,搶行的人不能說沒有,但很少很少,不管是汽車、電車、還是行人,都會自覺地站在線後等待。而所有的路口基本不見協管員與交警,只有在修路時,道路管制的情況下才會見到交警的身影,街上以前見過城管站在路口維護一下次序,而城管也只是站在路口,卻不見有人違反交規,久而久之城管的身影也不見了。而交通協管員,這裡根本沒這個崗位。

而我所在內地的一個省會城市裡生活了很久,對那裡的交通狀況瞭解的很多,真是很不理解人們為什麼根本等不及紅綠燈,就迫不及待的搶在綠燈還沒亮起,而對使的汽車過完後就一擁而過,甚至是黃燈變的時候就擁過去,阻斷還沒通過完的車輛,從而阻斷交通。

內地,交通協管員與交警是標配,如果早中晚高峰沒有交警只有協管員的話,路口擁堵那是百分之百的,什麼信號燈,那都是給別人看的,不關自己的事。即使有協管員在,也會有大量的人越過行道線,如果協管員管的松一點,電動車就會擠到路中間

曾經生活工作過的一個公司的老闆說過這樣的調侃:在北上廣,你要是違反交通規則,別人都會像看傻瓜一樣的看著你,讓你覺得你就是傻瓜。而在咱們這裡,你要是遵守交通規則,別人都會把你當傻瓜看。雖說這是調侃之語,但卻道出了地域不同,人們的思想覺悟的天差地別。

在這裡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不管是騎電動車的摩托車的,只要是本地人都會帶頭盔,而外省人卻基本沒人帶。

通過這兩件小事,不光看出人的素質的高下,還可以看出人們對生命質量的重視與否。騎電車、摩托帶頭盔,遵守交通規則,首先就是對自己生命的尊重,讓生活不出意外,高質量的生活。而那些不顧交通規則,不注意自己生命安全的省份交通事故是不是高於發達省份,我沒關注過有關報道,沒有發言權,但最起碼的對自己生命的尊重都不在乎,那麼對別的事的態度就可想而知了。

生命的質量,不是光有保障就能解決的,高的道德素養,良好的習慣的養成,還是要加強宣傳、引導加嚴厲的處罰才能逐步形成。和平時期,我國因交通事故而傷殘死亡的人數,是遠遠大於小的局部戰爭的,而好的交通習慣的養成,是不是會大大減少這種不必要的傷痛呢?

尊重生命,讓自己活得更有質量,我們是不是該從這些小事做起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