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金庸怀念青春:明月依然照大江

我一直做着不切实际的梦:有机会能见见金大侠,人生就圆满了。

现在梦醒了——金大侠这一次是真的离开了江湖。

第一次接触金庸,是1985年春夏时节。因为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之后又看了半本残破的射雕小说,被坑苦了,因为找不到完整的书,惦记苦恼了好久。

第二次接触到金庸,已经是师范时。班上同学从街边书摊租回《倚天屠龙记》四册,大家传着轮流看。传到我时,正下晚自习,租书的同学要求第二天还给他。我一下自习就跑去学校小卖部买了两节电池,当晚打着手电趴在被窝里从打熄灯铃看到打起床铃,看完第一册。第二天用第一册换来第二册,当天白天加晚上继续熬夜看完第二册。

第三次接触金庸,是我参加工作后。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跑到商店买了一套三册的《笑傲江湖》。之后连买带借,看完金大侠的全部武侠小说。

看书不算什么,喜欢看金庸的人太多了。以我的观察,如果加上电视剧的影响力,算上四大名著,在当今中国,应该也没有超过金庸武侠作品影响力的作家和作品吧?

我对金庸的喜爱,不止于看书、追剧,我还写。2003年起,我开始写武侠、写书评、像曾经活跃于书摊的金庸新、全庸们一样写金庸作品的外传、歪传和后传。我第一次发表的书评,就是评金庸武侠小说中的爱情;我第一次发表的小说,就是武侠小说;我第一次混网络论坛,就是在当时最火的武侠网站九阳村的金庸版;我第一次在虚拟世界认识朋友,就是一群金门弟子;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做论坛版主,就是当金庸版版主……

在九阳村的那段时光,于我,是最美好的江湖,每天都离金大侠很近。虽然也看也评古龙梁羽生,也与古派梁派弟子各种切磋,但对于我来说,金庸才是江湖老大。他的十四本书被看烂了,人物、武功、爱情、门派、武打、兵器、排位、朝代、美女……横向比纵向排,掰开揉碎重组,可以说,在乌央央金门弟子的努力下,金庸小说中的武侠世界,几乎被1:1复原了,仿佛那就是真实的历史、真实的人物。

我在九阳第一次发文章获得飞刀奖励,就与金庸有关——续写《天龙八部》,因此文被九阳写手jianmo(武侠作家子茱)关注并邀我去金庸版。我那时候上网不久刚去九阳,还不清楚论坛里分金版古版梁版。到了金版,如同黄蓉回到桃花岛,这里全是同道中人,大家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各种折腾。那时候九阳村金庸版常常会举办写作比赛,当然是武侠为主题。比如我们曾经举办的擂台赛中,就分为红蓝两队,两队参赛写手分别以“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中一个字为题写武侠,接龙加对抗。我记得我当时领到的是“神”字,写的小说是《神行蝶变》。只是这样的擂台赛往往也是高开低走,很难得走到最后。虚拟世界里,有一个人不给力,接龙可能就断了;有一个人风格不同,擂台就可能打不下去……但这样的活动却非常锻炼人,写作时要快、要会接别人的招、要善埋伏笔、要敢想敢写……当年的金版成长起来一批武侠写手,我也混在这支队伍里,甚至写了一篇《金庸群侠传之双双飞》,把金庸小说主要人物全放在一起——教翠羽遇萧峰。

金庸版另一个颇有影响、也特别值得一说的创作活动是金夜沙龙。每期全员参与点评版中一名作者的武侠小说。我记得第一个被拍的好像是jianmo的《碎日》,多篇在金夜沙龙被拍砖过的武侠小说后来正式发表,我的小说《眼波横》是其中之一。当时金版有个十几岁的小姑娘邹琳,因为写武侠小说颇有名气,还受到金庸老爷子的接见——自古英雄出少年啊!她的小说也在金夜沙龙拍过,印象最深的是她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恋爱情节也写得风生水起,让人大跌眼镜。

在九阳村金庸版的时光,是我在网络江湖、武侠世界里最快乐、最疯狂的时光,之后就再也没有那样的激情,什么样的论坛也吸引不了我那样投入地参与论剑。这一段时光,随着九阳村的没落而消逝,一起远去的,还有我们的江湖梦武侠梦。

九阳村虽然不在了,金庸却无处不在,尤其是以电视剧的方式,不间断地提醒着我江湖犹在、侠义尚存。一拨拨演员一次次翻拍他的经典之作;一代代的黄蓉、小龙女,一代代的萧峰、张无忌,轮番出场……在荧屏上,江湖一直不寂寞,美人如玉,刀剑如梦。

金庸在,武侠便在

清风拂山岗,明月照大江。

人终有一去,金庸大侠也终于驾鹤西去了。94岁,堪称高寿,大师归去,无须悲伤。像九阳旧友王十二所说:最好的怀念,是在夜深人静时,把金庸的书再看一遍。

而我,还可以有不一样的纪念方式——我接着编的天龙八部还没写完呢!十几年过去,写了十几万字后就一直放在那儿。因为难以割舍的武侠情结,每年整理自己的文稿时,都会把这篇未完的小说整理一下,舍不得就此放下、就此结束——是不是应该重新开始接着写完呢?关于金庸大侠的梦醒了,自己的武侠梦还可以继续做,是吧?

所谓传奇,就是不会谢幕——至少在我这里——

武侠在,金庸便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