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粉丝超过 3500 万、却没花过一分钟,如今火速抢占亿万级市场

全网粉丝超过 3500 万、却没花过一分钟,如今火速抢占亿万级市场

如今日食记全网粉丝超过 3500 万,集均播放量 2000 万,早已是头部的美食IP。运作初期,猫咪“酥饼大人“与”姜老刀“使得这一档治愈系的美食栏目拥有了人格化。人格化加速了日食记的传播,在一众美食类视频中脱颖而出,打下了“温暖、治愈”的品牌调性

全网粉丝超过 3500 万、却没花过一分钟,如今火速抢占亿万级市场

日食记有点走日式是风格,视频里的字体很文艺,传递了姜老刀的一种温馨、舒适而富有仪式感的生活方式。

经过 5 年多的发展,日食记经历了优质内容到电商的过程,走到线下是“自然而然”,店铺作为内容触达用户的桥梁,可以更多维度地展现用户和日食记向往的生活方式。

把事情做到极致,伯乐自来

全网粉丝超过 3500 万、却没花过一分钟,如今火速抢占亿万级市场


姜老刀的名字叫姜轩。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大叔”,其实,他只是个留着一撮小胡子、生于1980年的男青年。

原本姜老刀只是一名电视台的编导,后来厌倦了体制内的工作内容,创业开办了自己的工作室,接着甲方爸爸的case养家糊口。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小伙伴们拍了一条姜老刀在做饭的视频,并上传到了网上,前前后后拍了三、四集,可是并没有火起来,反而穷得连买好看的碗做道具的钱都没有了。

由于姜老刀的执着与合伙人的经营方向不合,最后闹翻散伙了。但这也没有改变姜老刀的想法。接下来靠着信用卡撑了几个月,终于迎来了春天。一个天使投资人给日食记投了三百四十万人民币。第二年,日食记的估值到了五千万元人民币。

用姜老刀的话来说,不管做什么,做实事和做投机的通常逻辑会刚好相反,有人会想这件事能变现我就去做,而也会有一些人想,这件事,是我一辈子要做的事,其他的,再说吧。

小微觉得姜老刀的话十分值得各位创业者共勉,现在很多人功利心都太重了,有时用力过猛,反而弄巧成拙或者畏缩不前。

做短视频如何变现


在日食记刚起步的时候,姜老刀和他的团队为如何积累粉丝而头疼,培养第一批种子用户实在是非常的费力。当时,日食记在优酷的点击量不错,但是微博和微信上基本没有粉丝。

即使是没有粉丝,姜老刀也没有花很多精力在吸粉上,他说日食记从来不在吸粉上花一毛钱,只要认真的做好内容,就能吸引到志同道合的人喜欢他们

全网粉丝超过 3500 万、却没花过一分钟,如今火速抢占亿万级市场

姜老刀根据用户在优酷视频下的评论,做用户画像的分析,找出了日食记的精准粉丝群体是一群90年左右的女孩子,喜欢这种有温度、有仪式感的生活方式。

根据这一用户画像,团队开始进击社交网络进行吸粉。豆瓣成了姜老刀的首批用户获取的主战场,一炮而红,两天时间,微博积累了十万的粉丝

当有了一定的粉丝基础之后,日食记做一些广告的软植入作为变现的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广告都会接,姜老刀只接跟日食记的风格相符的产品广告。还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工业设计抄袭的不做,希望口播的不做,要露大Logo 的不做

看上去,日食记这么做无疑是一种自杀式的做法,其实并不然,现在与他们合作的品牌有无印良品,全家,星巴克,象印等等。

线下门店的布局尝试


从视频内容到电商再到线下店,在商业化的过程中,日食记一直在探寻IP的未来价值。无论是原生广告还是电商,以及线上线下的零售,在罐头场(美食内容IP“日食记”所属公司)的创始人姜老刀的思考中,这并不是其终局,核心是罐头场要成为年轻生活方式的IP,通过横向内容的扩容与供应链的深耕,将IP延伸到更广阔的空间。

全网粉丝超过 3500 万、却没花过一分钟,如今火速抢占亿万级市场

“日食记”走上了专业化工业化的制作流程,在美食视频中博得头筹。到目前,在全网已经拥有3500万粉丝,视频平均浏览量达2000万。

短视频已经成为消费内容的主要载体,渗透到了三四线广大人群,累计覆盖了10亿用户。日食记从微博开始累计用户,建立了一套内容制作方法论,并且开始有了品牌及IP的效应。经过5年,其治愈系的温暖调性牢牢占据用户心智,日食记已经拥有了正向的生长能力。

日食记在通过PGC视频积累起海量用户的头部公司在电商化后,开始试水线下,试图重构零售新生态。

全网粉丝超过 3500 万、却没花过一分钟,如今火速抢占亿万级市场

日食记的首家线下店近日开始试营业,门店面积 380 平,主要分四个部分:

1.水吧:基于日食记冲饮类目的零售产品,做咖啡特饮的现制体验;2.面档:由线上细分栏目《深夜一碗面》节目延伸,侧重面食、酱料和餐具的体验;3.线下零售板块:自营和优选品牌产品,用于线下引流,打通线上和线下的销售;4. 线下活动空间:用于主题展览、跨界合作、用户活动等。

日食记的线上内容一直在向观众传递“好好吃饭”的观念,在线下,日食记的门店陈列也更侧重生活场景而不是零售货架。在选品上,结合不用的主题区域,围绕早餐、下午茶、深夜一碗等主题,团队挑选了 100 个左右 SKU,其中以直营的产品居多,包括酱料、面等,也有优选的餐厨用品,保持每月更新。

做内容起家的品牌转移线下还有一个独特的优势,商业地产的更新升级,亟需自带流量的品牌,为shopping mall 带来更年轻的人群。日食记作为内容品牌,可以为整修后重新开业的世茂广场引流,同时换取极其优惠的物业权益,两家的合作更像是一拍即合。

全网粉丝超过 3500 万、却没花过一分钟,如今火速抢占亿万级市场

同时,它的产品正在进入更广阔的渠道,与线下体验店开业的同一天,日食记的天猫旗舰店及微信小程序同时上线,京东、唯品会的店铺也即将上线,冷萃咖啡系列产品已入驻盒马,除了门店,日食记还在寻找更多线下渠道(计划以IP授权的方式合作罗森便利店)。至此,日食记完成了线上与线下的整体商业化。

优质内容走向电商是必然,而电商转线下的趋势也已非常明显,但这条路能走多远走多宽,对团队整合线上线下资源的能力,仍然是巨大的考验。

*本文由Lickey原创,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作者立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