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網粉絲超過 3500 萬、卻沒花過一分鐘,如今火速搶佔億萬級市場

全網粉絲超過 3500 萬、卻沒花過一分鐘,如今火速搶佔億萬級市場

如今日食記全網粉絲超過 3500 萬,集均播放量 2000 萬,早已是頭部的美食IP。運作初期,貓咪“酥餅大人“與”姜老刀“使得這一檔治癒系的美食欄目擁有了人格化。人格化加速了日食記的傳播,在一眾美食類視頻中脫穎而出,打下了“溫暖、治癒”的品牌調性

全網粉絲超過 3500 萬、卻沒花過一分鐘,如今火速搶佔億萬級市場

日食記有點走日式是風格,視頻裡的字體很文藝,傳遞了姜老刀的一種溫馨、舒適而富有儀式感的生活方式。

經過 5 年多的發展,日食記經歷了優質內容到電商的過程,走到線下是“自然而然”,店鋪作為內容觸達用戶的橋樑,可以更多維度地展現用戶和日食記嚮往的生活方式。

把事情做到極致,伯樂自來

全網粉絲超過 3500 萬、卻沒花過一分鐘,如今火速搶佔億萬級市場


姜老刀的名字叫姜軒。很多人都以為他是“大叔”,其實,他只是個留著一撮小鬍子、生於1980年的男青年。

原本姜老刀只是一名電視臺的編導,後來厭倦了體制內的工作內容,創業開辦了自己的工作室,接著甲方爸爸的case養家餬口。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小夥伴們拍了一條姜老刀在做飯的視頻,並上傳到了網上,前前後後拍了三、四集,可是並沒有火起來,反而窮得連買好看的碗做道具的錢都沒有了。

由於姜老刀的執著與合夥人的經營方向不合,最後鬧翻散夥了。但這也沒有改變姜老刀的想法。接下來靠著信用卡撐了幾個月,終於迎來了春天。一個天使投資人給日食記投了三百四十萬人民幣。第二年,日食記的估值到了五千萬元人民幣。

用姜老刀的話來說,不管做什麼,做實事和做投機的通常邏輯會剛好相反,有人會想這件事能變現我就去做,而也會有一些人想,這件事,是我一輩子要做的事,其他的,再說吧。

小微覺得姜老刀的話十分值得各位創業者共勉,現在很多人功利心都太重了,有時用力過猛,反而弄巧成拙或者畏縮不前。

做短視頻如何變現


在日食記剛起步的時候,姜老刀和他的團隊為如何積累粉絲而頭疼,培養第一批種子用戶實在是非常的費力。當時,日食記在優酷的點擊量不錯,但是微博和微信上基本沒有粉絲。

即使是沒有粉絲,姜老刀也沒有花很多精力在吸粉上,他說日食記從來不在吸粉上花一毛錢,只要認真的做好內容,就能吸引到志同道合的人喜歡他們

全網粉絲超過 3500 萬、卻沒花過一分鐘,如今火速搶佔億萬級市場

姜老刀根據用戶在優酷視頻下的評論,做用戶畫像的分析,找出了日食記的精準粉絲群體是一群90年左右的女孩子,喜歡這種有溫度、有儀式感的生活方式。

根據這一用戶畫像,團隊開始進擊社交網絡進行吸粉。豆瓣成了姜老刀的首批用戶獲取的主戰場,一炮而紅,兩天時間,微博積累了十萬的粉絲

當有了一定的粉絲基礎之後,日食記做一些廣告的軟植入作為變現的方式,但並不是所有的廣告都會接,姜老刀只接跟日食記的風格相符的產品廣告。還制定了嚴格的標準:工業設計抄襲的不做,希望口播的不做,要露大Logo 的不做

看上去,日食記這麼做無疑是一種自殺式的做法,其實並不然,現在與他們合作的品牌有無印良品,全家,星巴克,象印等等。

線下門店的佈局嘗試


從視頻內容到電商再到線下店,在商業化的過程中,日食記一直在探尋IP的未來價值。無論是原生廣告還是電商,以及線上線下的零售,在罐頭場(美食內容IP“日食記”所屬公司)的創始人姜老刀的思考中,這並不是其終局,核心是罐頭場要成為年輕生活方式的IP,通過橫向內容的擴容與供應鏈的深耕,將IP延伸到更廣闊的空間。

全網粉絲超過 3500 萬、卻沒花過一分鐘,如今火速搶佔億萬級市場

“日食記”走上了專業化工業化的製作流程,在美食視頻中博得頭籌。到目前,在全網已經擁有3500萬粉絲,視頻平均瀏覽量達2000萬。

短視頻已經成為消費內容的主要載體,滲透到了三四線廣大人群,累計覆蓋了10億用戶。日食記從微博開始累計用戶,建立了一套內容製作方法論,並且開始有了品牌及IP的效應。經過5年,其治癒系的溫暖調性牢牢佔據用戶心智,日食記已經擁有了正向的生長能力。

日食記在通過PGC視頻積累起海量用戶的頭部公司在電商化後,開始試水線下,試圖重構零售新生態。

全網粉絲超過 3500 萬、卻沒花過一分鐘,如今火速搶佔億萬級市場

日食記的首家線下店近日開始試營業,門店面積 380 平,主要分四個部分:

1.水吧:基於日食記衝飲類目的零售產品,做咖啡特飲的現制體驗;2.面檔:由線上細分欄目《深夜一碗麵》節目延伸,側重麵食、醬料和餐具的體驗;3.線下零售板塊:自營和優選品牌產品,用於線下引流,打通線上和線下的銷售;4. 線下活動空間:用於主題展覽、跨界合作、用戶活動等。

日食記的線上內容一直在向觀眾傳遞“好好吃飯”的觀念,在線下,日食記的門店陳列也更側重生活場景而不是零售貨架。在選品上,結合不用的主題區域,圍繞早餐、下午茶、深夜一碗等主題,團隊挑選了 100 個左右 SKU,其中以直營的產品居多,包括醬料、面等,也有優選的餐廚用品,保持每月更新。

做內容起家的品牌轉移線下還有一個獨特的優勢,商業地產的更新升級,亟需自帶流量的品牌,為shopping mall 帶來更年輕的人群。日食記作為內容品牌,可以為整修後重新開業的世茂廣場引流,同時換取極其優惠的物業權益,兩家的合作更像是一拍即合。

全網粉絲超過 3500 萬、卻沒花過一分鐘,如今火速搶佔億萬級市場

同時,它的產品正在進入更廣闊的渠道,與線下體驗店開業的同一天,日食記的天貓旗艦店及微信小程序同時上線,京東、唯品會的店鋪也即將上線,冷萃咖啡系列產品已入駐盒馬,除了門店,日食記還在尋找更多線下渠道(計劃以IP授權的方式合作羅森便利店)。至此,日食記完成了線上與線下的整體商業化。

優質內容走向電商是必然,而電商轉線下的趨勢也已非常明顯,但這條路能走多遠走多寬,對團隊整合線上線下資源的能力,仍然是巨大的考驗。

*本文由Lickey原創,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作者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