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误解太多了

科创板,误解太多了

今天上午,科创板的消息一出来,市场立刻沸腾了。等到下午证监会的相关具体解释出来,我直觉就两个字:稳了。

今天,新闻报道说,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

上午之所以市场这么紧张,是因为当前羸弱的市场环境。上午看到新闻,又是科创板,又是注册制试点。大家立刻联想到的是扩容二字。

但是下午证监会的具体解释出来后,创业板指数市场强势翻红。这个具体的解释信息量大,要点我用蓝色字体标注。

————————

下午盘中,证监会负责人表示,证监会将指导上交所针对创新企业的特点,在资产、投资经验、风险承受能力等方面加强科创板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引导投资者理性参与。鼓励中小投资者通过公募基金等方式参与科创板投资,分享创新企业发展成果。证监会和上交所将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抓紧完善科创板的相关制度规则安排,特别是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把握好试点的力度和节奏。

————————————

这个解释一出来,可以说,市场疑虑烟消云散。

1,首先,科创板从长期看,是资本市场的重大制度性利好。因为A股这些年看起来指数很弱,在根本上,并不是中国经济没有增长。而且很多新兴产业公司没在国内上市。从而没有给指数带来贡献。

腾讯从2008年底至今,涨幅起码三五十倍。阿里巴巴、百度等公司虽然上市时间不一。但是凭直觉去想,这些公司最近十年,都是十倍以上的增长。如果互联网新兴企业,全部是在A股上市,即便是给他们20%的指数权重。那估计我们的上证指数也许都到达4000-5000点了。

其实业内也一直呼吁,要给那些真正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公司,上市的机会。不能被传统的上市门槛卡住。这个时点推出科创板和注册制时点,我感觉出发点是让好企业上市,而不是为了降低门槛大扩容。

按照之前情况推断,盈利门槛相对宽松,保证优秀新兴产业公司上市,可能是科创板的一个最大特点。

所以这个事情,本身,是一件非常正面的事情。

2,节奏把握好了,则不必担忧。

投资者担心的扩容,本质上担心的是,在如果羸弱的市场环境下,市场资金分流的问题。

但资金分流的问题,本质上是一个度的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证监会说的很清楚,会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其实在市场环境比较好的环境下,历史经验表明,市场并不怕扩容。相反,高成长企业,能够推动市场进一步走好。2013年-2015年后的牛市行情,就是新设置的创业板主导的。

目前,市场面临的一个主要矛盾是股权质押问题,相信相关部分肯定能平衡好,这个度的问题。

合理的扩容,在让好公司上市,同时也是吸引了更多的场外资金入市。做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如果一个市场全是烂公司,就算几年不扩容,场外的资金也未必会进来。

所以扩容本身既有资金分流的性质,也有吸引场外资金的性质。关键,要让好公司成为扩容对象。

------------------

3,市场最近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如果以后很多互联网独角兽通过科创板上市了,是不是会导致大量中小盘股的边缘化。

这是另外一个层面的资金分流。最近几年的行情,无论是美股还是A股,都有比较明显的,少量蓝筹领涨,大量个股不涨的分化行情。而港股,则更明显的有这种特征。

一方面,像香港这种交投不活跃,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市场,个人投资者和游资比较少的市场。小盘股的确有边缘化的倾向。但是a股在相当长时间内,仍然在跟港股在这些方面不具备可比性。

另外,这几年的小盘股边缘化的行情,本质上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特殊阶段决定的。最近几年,高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行业,已经进入了巨头寡头时代,赢家通吃的特征明显。这种产业格局,在很多行业都比较明显。这也决定了这个阶段,大盘股更强劲。

如果未来出现新的产业浪潮,小公司在产业高速增长中的速度仍然会很快,小盘股也未必会比蓝筹股差。

另外,小盘股的活跃往往跟货币宽松程度有关。2015年底之后,美国开始收缩货币政策。导致全球流动性也开始收紧。a股和港股的小盘股也开始疲弱。

科创板,误解太多了

但是,在货币政策宽松的年月,即便是港股的创业板指数,在2015年上半年也一度暴涨。而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香港创业板指数一度从300多点涨到了900多点,涨幅其实比恒生指数更大。

____________

总之,科创板是资本市场的重大制度性安排,对整个市场发展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对于这一事件,需要全面辩证的看待。

只要推出时机得当,节奏把握好,不仅不是段子手们说的大扩容。相反,可能多年之后回首这一事件,才发现,无数牛股生于科创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