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飲食標準,很實用,收藏了吧!

飲食是人體賴以生存和維持健康的基本標準條件之一。

“食者生民之天,活人之本也。故飲食進則谷氣充,谷氣充則氣血旺,氣血旺則筋骨強”

但若飢飽失常,飲食不潔或偏嗜,就會影響人體的機能活動,從而導致疾病的發生。

因此飲食調節是養生防病的方法之一,主要有飲食的質、定時定量、飲食的烹調和四時調食等方面。

下面略指出幾條建議,來幫助人類進行養生。

1.飲食清淡(含意有二)

中醫養生飲食標準,很實用,收藏了吧!

飲食,健康,醫生,養生,糖尿病,高血壓

其一,口味清淡,酸、苦、甘、辛、鹹五味不能過偏。

如《黃帝內經》說“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流暢,長有天命”。如果“味過酸,脾氣乃絕;味過鹹,脈凝而心氣鬱;味過甘則骨痛,發落、腎氣衰;味過苦則皮乾枯,胃氣傷;味過辛則筋急爪枯,此五味之所傷也”。

其二,多食素而少食肉,少飲酒。如唐代孫思邈說:“養生要訣,常須少食肉”,認為肥肉美酒,爛腸之食。“過食肥甘則病生,過嗜酵釀則積飲”。

  2.飲食節制

中醫養生飲食標準,很實用,收藏了吧!

飲食,健康,醫生,養生,糖尿病,高血壓

晉代葛洪提出“養生之旨,食不過飽,飲不過多”。梁代陶弘景解釋說“飲食過多則氣滯,百脈閉塞,血氣不行則傷形”。明代《老老恆言》說“凡食總以少為有益,脾胃易磨運,乃化精血。否則,多食至受傷,故曰少食以安脾也”。從保護消化系統功能闡述了節制飲食的意義。後世龍遵敘在《飲食坤言》中指出:多食之人有五苦:一是大便數,二是小便多,三是擾睡眠,四是身重不堪修業,五者多患食不消化,自滯苦際”。以上觀點與現代醫學認為多食可致人體肥胖,誘發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心腦血管病,並可加快人的衰老過程,其理相通。

3.飲食因人制宜

中醫養生飲食標準,很實用,收藏了吧!

飲食,健康,醫生,養生,糖尿病,高血壓

傳統中醫藥學認為人體有寒、熱、虛、實不同的體質屬性,而所有的食物亦有溫、涼、潤、燥、補、瀉的特性功效,在食物的選擇上應當注意與人體的體質屬性相適宜,所謂“相宜者養形,不宜者傷身”。

如虛寒體質的人,宜多吃溫熱食品而不宜生冷寒涼食品。如陰虛火旺的人,宜多吃甘潤生津的食品而不宜溫燥辛辣的食品等等。

4.飲食因時制宜

中醫養生飲食標準,很實用,收藏了吧!

飲食,健康,醫生,養生,糖尿病,高血壓

自然界四時氣候的變化必然會對形體產生重要影響。隨四時變化而調整飲食是傳統養生法中的重要內容。如:春季,萬物萌生,陽氣開發,此時應多食嫩芽萌生類食物以扶助陽氣的升發;夏季暑熱炎炎,陰津易傷,此時應多食甘談清潤之品,以清暑生津。 秋季氣候轉涼乾燥,此時應少吃辛燥之物,多用溫潤養陰之品,以潤燥養肺;冬季萬物潛藏,氣候寒冷,此時應少吃寒涼之物,多用溫陽補腎之品,以護陽氣。

飲食,健康,醫生,養生,糖尿病,高血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