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80歲老太婆見人就說自己的兒媳婦,好還是不好,你怎麼理解

農村80歲老太婆見人就說自己的兒媳婦,好還是不好,你怎麼理解

說到婆媳關係大家都認為這是很微妙的,是一對天敵,特別在農村,在同一個屋簷下,或多或少都有些矛盾,有的甚至象仇人,整天吵吵鬧鬧。但在王楊村有這樣一位好媳婦,她和婆婆關係非常好,融洽相處,她就是70後好媳婦張粉連。

張粉連出生於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父母老實淳樸、厚道正直。自與丈夫王建平結婚以來,公婆都是地道的農民,婆媳關係融洽。婚後儘管家境不富裕,但是家庭關係很和睦。她精心照料身患重病的婆婆,多年來如一日體貼入微,從無半句怨言,在當地傳為佳話,是左鄰右舍公認的好媳婦。

農村80歲老太婆見人就說自己的兒媳婦,好還是不好,你怎麼理解

婆婆早年因中風臥床不起、生活行動不便,多少年來如一日,她精心照顧和伺候婆婆,給婆婆做飯、梳理頭髮、洗衣、洗澡、倒便盆等等。在家裡,她總是一口一聲“媽”,親熱地叫著老人。早年條件不好,老人的身體也不太好,自己經常在村子附近打臨工,每每颳風下雨,張粉連心裡就放不下老人,風再大,雨再強,老人的吃飯時間不能誤,不能讓老人餓著,自己頂著風冒著雨把老人的一日三餐安頓好。婆婆心情不好發點小脾氣的時候,張粉連就把委屈往自己肚子裡面咽,暗暗勸告自己,自己也會有老的一天。

當家裡的條件改善了,婆婆在她的照顧下身體也越來越好。婆婆縫人就誇自己的媳婦好,說自己是王楊村最幸福的老人。確實如此,親戚鄰居都說這樣的好媳婦在哪也找不到,村裡的其他老人都向張粉連的婆婆投來羨慕的目光,說老人是上輩子修來的福分。

農村80歲老太婆見人就說自己的兒媳婦,好還是不好,你怎麼理解

因為公公患有大腦積水,身體又差,在飲食上就特別挑剔,有很多禁忌。張粉連從來不嫌麻煩,專門做既有營養又適合高血壓患者的飯菜,公公的口味在家裡排在第一位,這甚至引起了孩子們的不滿,但是經過張粉連的教導,孩子們都懂事的接受了專門為爺爺做的飯菜。

隨著公公、婆婆年齡的增大,老人的身體也越來越差,還要帶孩子,但她硬是撐了下來。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然而張粉連的婆婆卻是久病床前有孝媳。既要服侍公公、婆婆,又要帶孩子上學,張粉連每天天未亮就起床,做好飯菜送到婆婆床前,服侍婆婆吃好早飯後再送小孫子上學,晚上伺候老人睡下後還要收拾家務到半夜才能入睡,她起早貪黑,披星戴月,任勞任怨,毫無怨言。

走進老人的房間,屋子被收拾的乾乾淨淨,老人身上穿得整整齊齊。夏天,張粉連不顧天氣炎熱,堅持給老人勤換衣服;冬天給老人床上鋪得厚厚實實的,睡覺前給老人被窩裡放上熱水寶。她從不閒老人煩,耐心細緻地照料著老人,還安慰老人,心疼婆婆。她用博大的胸懷包容婆婆,用心照料婆婆,讓婆婆安享晚年。

孝在堅持中凸顯厚重。雷鋒同志曾說: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張粉連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她的孝道,印證了她的孝心,展現了一個農村婦女尊老愛幼、淳樸真誠的博大情懷,塑造了一個農村媳婦的博愛、仁慈、善良的光輝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