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观中蜂结团特性,探究中蜂箱框效能:何世钧

2000 年退休后无事可忙, 我又重新养起了中蜂和意蜂。总结以前经验教训, 通过学习, 我对中蜂的结团特性有进一步认识。为了探索箱框与中蜂结团究竟存在何种因果关系, 就干脆取一套郎氏标准箱, 下用活动箱底, 中间用标准继箱, 上用一不锈钢丝网纱窗作副盖, 上盖大盖作蜂箱。春季用一较强分蜂群 ( 约 3 框蜂) 投蜂入箱不用框, 让其在纱盖下面结团造脾, 纱盖上盖覆布。这样做只要拿去大盖、覆布就可观察箱中蜂团情况; 提起纱盖可全面观察; 提起活动箱圈可观察到蜂团下面, 又便于清理箱底杂物、巢虫, 很方便。通过对野外、仓库、农舍中缸或柜内筑巢等自然中蜂群的观察, 进一步明确中蜂结团特性。再通过对箱内无框及有框群蜂团内、箱内蜂团外温湿度的观察, 得知中蜂和意蜂结团特性有较大差距。具体地说, 中蜂团内繁殖区温湿度与意蜂相似或接近, 但团外箱内温湿度则相差甚远。意蜂团外箱内温度较高湿度较小, 中蜂则相反, 这也是中蜂饲料消耗相对比西蜂少的主要原因之一。越冬箱内蜂团外意蜂总是把箱内温度调到10℃或更高, 在 7℃以下团外意蜂将会被冻死。而中蜂即使团内仍有虫卵在培育, 箱内团外温度可基本接近箱外气温或略高。晚秋初冬季节中蜂仍有一定粉蜜采入, 则团内温度为育子温度时因有相当水蒸汽发散出, 团外箱内温度又相对较低, 因此箱内湿度较大而呈饱和并有露点, 使箱内十分潮湿。而意蜂则相对湿度较低。从团外观察, 中蜂团似属“紧密型”而意蜂团相对松散, 但深入到团内观察则相反:中蜂蜂团外紧内松, 意蜂蜂团外松内紧。当箱内外温度在 15℃以上时意蜂基本上是满脾满箱爬而中蜂仍在结团护脾。中蜂表现出对意蜂箱、框的不适应。

中蜂适应什么样的箱、框呢? 四川农大龚凫羌老师对中蜂箱、框设计的数学模型是根据中蜂蜂王产卵能力和成蜂寿命来计算, 也就是说以中蜂群的“蜂量”为依据来设计箱、框尺寸。我的想法和思路是通过对中蜂自然筑巢群的蜂团大小 ( 直径和高度)及其造脾特性、过程来探讨中蜂箱、框的选型和设计, 并进一步探究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根据我多年观测中蜂自然群蜂团的直径, 发现强群 30~35 cm,高度则随贮蜜量的多少在 25~40 cm。在自然群内又观察到, 凡蜜贮存量少、新分出不久的群结团呈半球形; 贮蜜较多的多年老群, 冬天的蜂团呈扁球状,部分上部老熟封盖蜜脾护脾的蜂稀稀疏疏, 蜂团集中在蜜圈下方的子圈及下方。中蜂群对箱体的大小、形状要求并不苛刻, 这从中蜂在树洞、岩洞、土洞、墙内空隙、圆桶、方箱、长形箱等等不同形状的空间内均能筑巢这一点上即可说明, 而它自筑的巢脾倒有一定的规律。这又告诉我们箱型其实并不重要,对框的大小、结构、形状、功能则要有一定的要求。

假设一直径在 15 cm 左右的分出群或交尾群放入郎氏箱内用一意蜂巢框装上中蜂巢础造脾, 又放上隔板, 留出只是宽 30~40 mm 的一条狭小空间, 那么这群中蜂能适应吗? 又怎么能结成一个球状蜂团呢? 中蜂的回报是不接受并且把巢础咬成碎屑!

根据中蜂自造巢脾的形状、张数和大小都按照它的蜂量这一规律, 我们就只能设计能合适地 “套住”这些巢脾的巢框了。

在一个自由空间内筑巢的强群中蜂团直径一般在 30~35 cm, 高 25~40 cm, 呈半球形, 向扁球形发展, 中间巢脾较大, 两侧较小。每张巢脾的上部及两端为贮蜜区, 随贮蜜量增加成熟封盖区由上向下、由内向外扩展。下部为贮粉区, 即粉圈, 呈新月状。再下为子脾区, 呈圆形。从中间向两侧子圈直径渐小, 构成圆球形。中蜂护脾主要集中在子圈及其下方结团, 主要任务是护子, 其次是休闲。由此我们可以构想: 内围尺寸以 30~35 cm 的方形框为宜。其实, 中蜂和意蜂的蜂团基本相似, 只是意蜂团大, 直径 40~45 cm, 正常蜂量时要加上继箱, 上下两框巢脾也就构成了 45 cm 高和宽的方形。中蜂巢箱的容积要求比意蜂箱略小。具体地说, 1 只郎氏巢箱加上 1 只浅继箱已足够供中蜂强群居住。

因考虑到郎氏蜂箱是通用性最广, 市场售价又便宜, 且又能十分方便地及时购得, 一旦用郎氏蜂箱饲养中蜂解决了其适用性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之后,用它来推广和提倡活框饲养中蜂将是最能被蜂友接受并采用、最易推广的最佳方案。目前做一只别的型号的蜂箱都要 150 元或更多成本, 而郎氏蜂箱只卖 70 元左右一套。

2001 年以后, 我又用现成的意蜂箱再次试养中蜂, 并对框脾结构、尺寸和箱内摆放作了改进, 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到 2007 年 12 月 16 日发稿时, 越冬的中蜂群势在 0.7 m2, 相当于 9~10 个郎氏标准框的蜂量。

巢框的结构、尺寸和具体制作方法如下: 意蜂箱内围长 47 cm、宽 37 cm、高 25 cm, 能容得下蜂团直径 35 cm 的中蜂强群, 在蜂量、进蜜量和贮蜜量较大时可加浅继箱以扩大箱内容量, 当蜂量较少时可用隔板以缩小箱内容积并留一定空间给中蜂和人。新设计的中蜂巢框内围尺寸方案有两种: 一种是在郎氏蜂箱内侧钉 2 根木条以承放框耳; 另一种则不用钉木条,用铁片做的框耳直接挂在箱侧上。前一种框内围宽31 cm, 后者宽 33 cm, 其余尺寸均一样。用长 22 cm意蜂框的边条木做边条, 用长 330 或 350mm、宽 10mm、厚 4~5 mm 的 木 条 或 竹 条 做 上 下 框 梁, 为 子 脾 框。另用 1 根边条木中间锯断作边条, 上下框梁也用一样大小的小竹木条做蜜框。因为蜜框将直接放在子脾上、框梁上, 两框梁若过宽, 接合处易生巢虫, 上下梁均用小竹木条中蜂造脾时会对中造。用 0.35~0.50mm 厚白铁皮做成如 L 形状的连接板, 用法是当新分群蜂量仅两三框时可暂不用蜜框, 连接板框耳与子脾框上梁平着连结。用 2 枚直径 5 mm、长 10 mm 自攻木螺钉把连接板固定在两边条木上。当蜂量有 2 脾以上时, 2 个蜜框上下串连放在脾外一侧让中蜂造脾,待各有约半张时就可将二蜜框拆开放脾两侧继续造脾并产子或贮蜜。蜂量再增加时在两边蜜框内侧再放 1个子脾框, 待造整张脾时, 天气转暖可加半继箱。将子脾框连接板往上移半框固定, 在子脾框上面便可装蜜框了, 蜜框与侧连接板不用旋螺钉, 插在侧连接板的沟槽中, 摇蜜时不用动下面子脾框, 只抽取上面蜜框即可。在 3 个整框外侧可放空子脾框或蜜框以扩大蜂巢。只要蜂数密集有造新脾扩巢需求, 中蜂就会不断造新脾。

由 于 新 设 计 的 蜜 框 外 围 尺 寸 仅 35 cm×12 cm,不能用原摇蜜机取蜜, 要用 4 根意蜂框上梁和 4 根边条, 做 2 个“担架”状的框, 中间能装入蜜框, 才能用原摇蜜机取蜜。

具体管理方法简述: 中蜂在下面巢箱内的子脾春夏季节一般只保持 2~3 脾, 外侧放一 1/3 巢础或用小块中蜂耳状脾的空子脾框或空蜜框以扩大蜂巢, 有4 脾及以上蜂时就可加浅继箱并在子脾上加蜜框以扩大巢脾及蜂巢。扩脾、扩巢的原则是看成蜂是否密集。只要蜂能把巢脾护得不露脾且产卵积极、造新脾快, 便要及时加空脾扩巢。气温较高季节一般不必放隔板, 但为使新加入的框造脾平整, 在外加一隔板也无妨。到晚秋初冬天气转冷下面子脾框可适当多几框并在外侧加保温隔板; 冬季和早春, 蜂巢应远离巢门, 可减少外出蜂数量, 活动箱底不动, 把巢箱调个头摆放。若越冬蜂在 4 框以下, 则在中间放一隔板,箱底两头开门, 一箱可养双群对越冬春繁极有利。

中蜂取蜜时只取全封盖蜜框中的蜜, 原则上不取下面子脾框中的蜜。子脾框中的封盖蜜若影响产卵,可用刀片割去蜜盖, 再喷少量清水以作奖饲, 促使产卵、加快造新脾。用专用蜜框也可生产巢蜜。


细观中蜂结团特性,探究中蜂箱框效能:何世钧


文献仅供参考学习!如有不正确请纠正与补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