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博會:打開對外開放另一扇門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拉開帷幕。170多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會,3600多家企業參展,40多萬名境內外採購商洽談採購。這場全球貿易盛宴,是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是國際貿易發展史上的一大創舉。進博會如何為全球經濟注入中國正能量,各國企業又如何蓄勢待發?

《中國深度財經》欄目組來到現場,主持人張彤和摩根史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一起走讀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進博會:打開對外開放另一扇門


中國為什麼此時舉辦進博會

2017年5月,中國宣佈從2018年起每年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這是中國主動開放市場的重大政策宣示和行動。

泰國副總理宋奇表示,在全球經濟挑戰增多的背景下,泰國支持開放政策,中國40年的開放也證明了開放的重要性。

章俊表示,得益於4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躍居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近幾年中國經濟遭遇經濟發展的新矛盾,同時全球範圍內的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在這樣的背景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加強與各國的經貿外來、搭建共贏的合作平臺,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


進博會:打開對外開放另一扇門


從廣交會到進博會 進口消費成中國經濟發展主動力

1957年在廣東舉辦首屆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反映了當時發展對外貿易的迫切需求。61年後的首屆進博會則反映了消費已經超過出口和投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主動力,意味著中國開始成為全球最大進口市場和消費市場。

目前中國是世界第二大進口國,2017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0%左右。另外,中國目前有三億多中產消費者,未來十年到二十年,這一群體將增長到六億多,是美國的兩倍,歐盟的三倍。正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演講中所說: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

進博會期間,中國政府宣佈,預計未來15年,中國進口商品和服務將分別超過30萬億美元和10萬億美元,全球企業將分享到中國市場和改革開放的更多紅利。


進博會:打開對外開放另一扇門


12個主賓國 中國的“鐵”夥伴

本屆進博會設立了12個主賓國,包括巴基斯坦、南非、埃及、俄羅斯、英國、德國、加拿大、巴西等等。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貿學院院長黃建忠認為,主賓國的選擇體現了中國一帶一路的發展思路,也突出了這些國家與中國的貿易關係以及未來的貿易發展潛力,12個國家是中國全球朋友圈的典型代表。


進博會:打開對外開放另一扇門


全球產品秀場 從高端裝備到親民消費

企業展分為七大展區,具體涵蓋了消費電子及家電、服裝服飾及日用消費品、汽車、智能及高端裝備、食品及農產品、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和服務貿易。新產品新技術發佈的數量超過100多項,有的還是全球首發、亞洲首展,首次進入中國的展品多達5000餘件。

展廳裡有全世界最小的心臟起搏器、最薄的血壓儀,有3000萬元的紅舞鞋,也有平民餐桌上的葡萄酒、水果和醬料等美食。

最吸引企業眼球的是智能與高端裝備展區。智能及高端裝備展區細分為航空航天、集成電路、工業智能化和機器人。產品必須是境外品牌和境外生產。價值近2億元人民幣的直升機在此展開首秀,來自捷克的會飛的汽車充滿科幻感,200噸重的龍門銑床則是這次博覽會的“巨無霸”展品。


進博會:打開對外開放另一扇門


美國缺席 美企參與熱情高

作為中國擴大進口、推動對外合作的盛會,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眾多國家和地區積極參與,並組織企業精心參展。德國和瑞士等製造業強國派出了最強參展陣容;法國更是出現了企業展位供不應求的火爆局面。

美國政府與企業的表現就比較微妙。此前,美國官員公開宣稱,美國政府不參加進博會;11月1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特朗普通電話,特朗普又表示支持美國企業積極參加進博會。

雖然政府態度搖擺,美國企業卻一直熱情高漲,據中國商務部統計,共有近180家美企參加企業展,參展企業數量位列第三。

進博會:打開對外開放另一扇門

電商風頭足 科技使貿易更包容

電商的表現可圈可點。在展會的第二天,京東、阿里和網易考拉等企業就紛紛祭出鉅額成績單。無論發達國家還是非洲等不發達國家的企業,也都對電子商務充滿期待,跨境電商成為眾多國外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首選方式。

進博會高層論壇上,科技助力貿易發展也成為重點議題。馬雲、比爾·蓋茨、雷軍、丁磊等大佬紛紛提出主張,聚焦如何推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發展服務貿易、數字經濟和電子商務以推動貿易創新增長,挖掘增長新動力以及促進貿易投資互動和可持續發展。


進博會:打開對外開放另一扇門


WTO首席經濟學家Robert Koopman也表示,中國在電子交易領域有領先優勢,中國電子商務科技的發展降低了貿易成本,值得全球企業借鑑。


進博會:打開對外開放另一扇門



進博會:打開對外開放另一扇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