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國際頂級青訓體系的要求接軌,恆大將足球訓練做到極致

今日,一份恆大集團有限公司的紅頭文件在網上流傳開來,文件名為《關於舉辦“恆大杯”馬德里足球冠軍賽的通知》。文件有3頁,核心內容是,從2019年起,恆大集團每年專項投入5000萬元,在西班牙舉辦“恆大杯”馬德里足球冠軍賽,每個賽季邀請馬德里90支最高級別聯賽隊伍參賽,每年兩個賽季,賽期十個月,確保西班牙分校14-18歲精英生每週都有高水平、高質量、高強度的比賽,每個年齡段每年參賽48場。經過核實,這一消息屬實,這無疑是恆大集團在足球領域的又一個大手筆。

與國際頂級青訓體系的要求接軌,恆大將足球訓練做到極致

2015年5月1日,恆大西班牙分校01梯隊與拉科魯尼亞俱樂部梯隊進行教學賽

有別於單兵作戰,恆大青訓有規劃成體系

自從恆大於2010年進入職業足球領域以來,其取得的一系列成績震驚了外界,2011年第一次打中超就奪得冠軍,2013年第二次打亞冠就將亞冠獎盃帶回中國,實現了職業化以來其他中國俱樂部都未能完成的使命,恆大未贏夠成為了恆大球迷響亮的口頭禪。

事實上,人們只注意到了恆大一線隊在職業賽場上高歌猛進,卻沒有意識到恆大在青訓領域的大動作。恆大足球早早就制定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第一步是,在起初的三到五年時間,通過世界頂級教練團隊、高水平外援、優秀內援,實施與國際接軌的管理模式和從嚴管理、重獎重罰的管理機制,打造中國最強俱樂部。這一步無疑早已成功實現,中超七連冠、亞冠兩個冠軍就是最好的證明。

與國際頂級青訓體系的要求接軌,恆大將足球訓練做到極致

與國際頂級青訓體系的要求接軌,恆大將足球訓練做到極致

與國際頂級青訓體系的要求接軌,恆大將足球訓練做到極致

“三步走”的第二步是,用五到十年時間,力爭2020年實現“全華班”並繼續領先。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早在2011年,恆大集團就投入19億元,在位於廣州北部100公里的清遠市開工建設了全球最大的恆大足球學校,希望培養出更多的足球人才。

與國際頂級青訓體系的要求接軌,恆大將足球訓練做到極致

恆大皇馬足校小球員在熱身訓練

如今,距離2020年的時間節點已經很近了。梳理一下恆大足球建校6年來的成果,數字中隱含著諸多信息:恆大足校已累計獲得國內外重要比賽冠軍56個,為中國國青、國少輸送球員269人次,為恆大俱樂部各梯隊輸送83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奪得四冠王的恆大U13球隊,是恆大足校成立之初招收的年齡最小的一批孩子,代表了恆大足校的發展軌跡,而U13年齡段又是註冊人數最多、競爭最激烈的,四冠王的成績證明恆大足校青訓的效果。

俗話說,十年磨一劍。過去,國內也有張引教練帶出了李金羽、張玉寧等遼小虎一代,徐根寶培養出了崇明島一代。與這些足球前輩僅依靠個人力量不同,恆大足球是依靠體系在前進,希望通過制度和模式為中國足球培養出更多人才,這樣的規模效應無疑更大。

青少年人均投入500萬,致力改變青訓尷尬現狀

如今,中超聯賽進一步朝著金元足球的方向發展。相比之下,恆大卻是不計成本投入在青訓領域,足校建設投入19億元,辦學六年來累計虧損超6.5億元。2018年起,每年投入近2億元,實施足校所有新招學生及西班牙分校學生“全免費”。據測算,一名精英學生從9歲入讀到18歲畢業,足校累計投入超過500萬元。

與國際頂級青訓體系的要求接軌,恆大將足球訓練做到極致

2014年10月8日,恆大西班牙分校開學典禮在馬德里中國文化中心舉行

這樣的投入或許堪稱天文數字,但現實逼迫我們必須儘早行動。曾幾何時,中國的青少年足球還能在亞洲摘金奪銀,那時我們曾自我安慰,雖然成年隊不怎麼行,但青少年隊伍強,未來總是有希望的。2001年,曲波、徐亮、杜威等“超白金一代”閃耀U20阿根廷世青賽,憾負阿根廷後止步16強;2005年,郜林、馮瀟霆等“黃金一代”揚威U20荷蘭世青賽,一球惜敗德國再次止步16強。後來,就沒有後來了,此後中國隊再未能入圍U20世青賽。年齡更小的U16國青,2004年亞錦賽奪冠之後,U16國青僅1次晉級8強,4次小組未出線,最近兩屆預選賽即遭淘汰。中國青少年球員水平江河日下,在亞洲賽場競爭力越來越弱。

令人心寒的成績背後是尷尬的青訓現狀,從1990年代至今,在中國足協備案的各年齡段青少年球員從65萬人,迅速縮減到如今的三四萬人。不止一次聽到一些國字號教練們說,某個年齡段全國可供挑選的苗子只有幾百人。指望在幾百人裡選出一支將贏球當做習慣的球隊,無異於痴人說夢。

即使是職業化如火如荼的今天,青訓現狀也沒有明顯改觀。2016年,49家中超、中甲及中乙俱樂部中僅20%擁有獨立梯隊,中超僅9%的俱樂部青訓年投入超過1000萬元。拿中國足協出臺的中超聯賽五級梯隊的規定來說,不少俱樂部連一支像樣的梯隊都沒有,只能把所在城市裡一些學校足球隊掛靠為自己的梯隊。這樣的操作或許可以應付足協,但對於中國足球的發展毫無益處。

與國際頂級青訓體系的要求接軌,恆大將足球訓練做到極致

許家印在恆大西班牙分校與學生們交流

為了加快青少年球員的成長,2017賽季,中超聯賽引入了U23政策,即每場比賽必須有至少一名U23球員首發,不過由於各俱樂部U23球員普遍水平不高,部分俱樂部甚至無人能夠達到首發水平,因此聯賽中出現了十分奇葩的一幕,比賽剛開始兩三分鐘,首發的U23球員就被真正的主力球員換下。

2018賽季,U23政策繼續升級,每場比賽每隊U23球員上場人數必須和外援上場人數相等,其中至少有一名U23球員為首發球員。由於很多球隊無法派上足夠的U23球員,因此常見的一幕是:比賽終場前,兩名U23球員被匆匆換上。中超聯賽官方APP數據顯示,2018年中超聯賽,全部上場的U23球員中,累計上場時間排名第30位的只有不到800分鐘,即平均每場比賽出場不到30分鐘。更讓人意外的是,聯賽冠軍上海上港全部U23球員出場時間只有1727分鐘,排名所有16支中超球隊最後一名,平均每場比賽3名U23球員合計出場時間還不到60分鐘。

將聯賽辦到歐洲大陸,幫助青少年球員融入當地

這種局面不能再持續下去了。令人欣慰的是,以恆大為代表的有識者,建立了足校,完善了梯隊,校內聯賽如火如荼,每個年齡段都可以同時派出幾支球隊參賽,2018年10月份結束的U14中國足協盃賽中,恆大足校非最強隊獲得了全國冠軍,令人震驚,也凸顯了其青訓的成果。

此次恆大馬德里足球冠軍賽的舉辦,無疑能進一步完善自己的青訓體系建設。馬德里足球冠軍賽每年兩個賽季,賽季持續10個月,每週都有比賽,這樣的賽制可以幫助恆大西班牙分校學生充分適應職業聯賽賽制,按照以周為單位的訓練和比賽週期進行訓練和生活,早早地向職業球員身份靠攏。

比賽少一直是困擾中國青少年球員的難題,按照恆大馬德里足球冠軍賽的安排,每個年齡段的恆大西班牙分校學生每年參加48場馬德里足球冠軍賽,加上其他比賽,每年參賽場次可達到60場,這一數字已經接近歐洲頂級職業聯賽隊伍的參賽場次,從很大程度上能夠解決中國青少年球員賽事匱乏的問題。

過去,中國球員海外留洋

與國際頂級青訓體系的要求接軌,恆大將足球訓練做到極致

2018年8月,恆大西班牙分校03梯隊與意大利國際米蘭俱樂部梯隊進行比賽

失敗者多,主要原因是過不了語言和文化關。恆大西班牙分校學生將在西班牙留學5年,不僅有比賽,平日也要正常上文化課,包括西語課,5年下來,不僅球技漲了,語言溝通也沒了障礙,對於西班牙和歐洲文化也有了一定了解和融入,這些都為其成年後在歐洲俱樂部站穩腳跟打下堅實的基礎。

2018賽季中超大幕落下,恆大無緣聯賽八連冠,恆大的球迷自然遺憾,畢竟,這樣的紀錄在世界足壇都十分罕見。但實際上,對於目前的恆大,這樣的結果雖然略顯苦楚,但恆大足球人的目光十分長遠,按照恆大足球“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三步是持續抓好青訓,恆大足校不斷輸送人才,俱樂部“全華班”取得更多冠軍,為中國足球打進世界盃貢獻人才。我們相信,依靠著紮實的青訓體系和龐大的人才儲備,當恆大足校這些青少年時期的冠軍隊成熟起來,恆大俱樂部和中國足球終將收穫豐碩的果實。

與國際頂級青訓體系的要求接軌,恆大將足球訓練做到極致

2018年10月5日,恆大足球學校05梯隊榮獲2018年全國青少年足球超級聯賽冠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