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獎最大槽點:《大象席地而坐》是不是皇帝的新衣?


金馬獎最大槽點:《大象席地而坐》是不是皇帝的新衣?



文 | 河 西

11月17日晚,第55屆金馬獎在臺北市頒獎典禮隆重舉行,各大獎項名花有主。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最有分量的最佳劇情長片獎頒給了已故青年導演胡波的遺作《大象席地而坐》。

一時間,《大象席地而坐》刷屏。

青年導演、自殺、和王小帥的恩怨、母親的淚水,都足以勾起我們的同情心和好奇心。我也沒忍住,就找了個網址把這部近4個小時的電影看了。

看這部片子之前,我已經有心理準備。近年金馬獎幾部電影都在我的差片榜上,所以我對金馬獎的選片標準並沒有抱太多的期望,但我仍然沒想到這部電影會如此糟糕。

如果你看過,你大概會和我有一樣的感受。《大象》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就是假,假到不能再假,尬到不能再尬!

為了喪而喪,就可以不講基本的邏輯?

河北省某縣男主韋布遭校園霸凌,爭執推搡之中,失手將校園霸王推下樓梯,不知道對方是傷了還是怎樣了,看對方倒地他撒腿就跑。試問,此時,如果是你,你是畏罪潛逃,還是積極救護傷者,並把事情原委告訴老師?

男主此時居然還跑去找他的女同學,然後對她說:“我想去滿洲里。你跟我一起去吧。”

一個河北的中學生想要去滿洲里,你去幹嗎?看大象。北京動物園沒有大象,一定要去滿洲里看?滿洲里那麼冷的地方有大象?

而如果傷者死了,你揹負一條命案,想要同為中學生的女生跟你浪跡天涯?腦子怎麼想的?

同時,這位有故事的女同學,在和一個比她大大概二三十歲的猥瑣男老師談戀愛。

男主逃出去後,拿了根桌球杆滿世界晃盪,看到一個老大爺,就去跟他說:“我想跟你借錢。用這根桌球杆來抵押。”


金馬獎最大槽點:《大象席地而坐》是不是皇帝的新衣?


這位老大爺,之前自己家的狗給一隻大白狗給咬死,他拎著自己的狗跑去找大白狗的主人:“你家的狗把我家狗咬死了!”

對方問:“那我家的狗呢?”

老大爺:“跑了。”

男二號把朋友的老婆睡了,被朋友堵了個正著,此時,朋友對男二號不僅沒有厭惡辱罵拳腳相加,甚至都沒有問是怎麼回事,直接就在男二面前跳樓了。男二啥事沒有,跑去找他一直在追沒有追到的女生,把這事告訴她。女的問他:你為什麼做這種事?男的答:因為你不見我。

最後結尾高潮戲更是讓人忍無可忍:死者哥哥總算抓住男主了,毫無理由就想放了他。正在這時,男主的同學拍馬趕到,一箇中學生居然拿著一把槍,大喊:“放了他。”人家不已經放了嗎?也不管,同學打傷對方,自己吞槍自盡。出了命案了,男主居然啥事不管,跑去瀋陽,然後聽到了大象的聲音。我明確地講,這是我長這麼大看到最爛的電影。

你說說看這劇情,胡編都不敢這麼編!!!

……

槽點太多,不一而足。我想請問一下金馬獎的評委,你們在電影院裡坐4個鐘頭看這樣的電影,就沒有感覺如坐針氈嗎?屁股是給強力膠粘住了?居然還看得津津有味,是不是以為大陸同胞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所以特興奮如獲至寶?

整體風格有點像第六代的何建軍,都是很壓抑,可是何建軍的壓抑要有力量得多,而這部《大象》給人的感覺不過是為賦新詞強說愁而已,我一點也不感動。何建軍拍《郵差》是1995年,第六代20多年前玩剩下的,被金馬獎捧上天去,你們的趣味還停留在20年前是不是?

同樣是多條線索幾個人物的並進交織,同為青年導演的忻鈺坤,其導演的《心迷宮》的敘事處理就要巧妙。相比之下,《大象席地而坐》根本就是硬來,霸王硬上弓。不管合理不合理,不管邏輯不邏輯,只要發洩了心中對這個世界的不滿,好像他就很爽。他是爽了,觀眾不爽!


金馬獎最大槽點:《大象席地而坐》是不是皇帝的新衣?


劇情沒劇情,要合理臺詞沒合理臺詞,要人物性格沒人物性格。千人一面,所有的人物,都不過是導演一個人的投射,所有的黑暗,都不過是導演一個人的黑暗而已。我不知道這部電影是怎麼評上最佳劇情片的,就是因為導演自殺了嗎?

還是因為男主對著空氣大喊:你是人渣!

這種空洞的口號就讓眾多該片擁躉者激動得無以復加?

王小帥之前流出的微信截屏我當時看了覺得王小帥說話太重不近人情,現在看來,說出了我的心聲啊:“你以為別人是傻X看不出你要表達的膚淺的東西?”


金馬獎最大槽點:《大象席地而坐》是不是皇帝的新衣?


在我看來,王小帥是第六代導演中最會講故事的一個,他對影像和敘事的掌控,甚至超過賈樟柯。《闖入者》這樣的作品,對歷史與現實的冷靜反思,令人動容,其深度,在近年的中國當代導演中,幾乎無人可以與之匹敵。這是一部非常精彩的電影,和《闖入者》相比,空喊口號的《大象》實在是太青澀了;和《大象》相比,《闖入者》才更像一頭真正的大象,沉穩內斂而有力,相反,《大象》徒有其表,空洞無物,嚇唬小朋友還可以,嚇唬不了我。

我相信王小帥的判斷力,而事實上,我的觀影感受和王小帥也是完全一致的。


金馬獎最大槽點:《大象席地而坐》是不是皇帝的新衣?


皇帝什麼衣服也沒穿,可是金馬獎的評委和各種吹捧這部電影的人就是看不到。雖然說出真相總是很殘酷,但這就是現實,是遠比這部虛假的電影所表現的要真實的現實。

一個青年導演自殺了,對他的同情也好,鼓勵也好,給予一定的肯定和褒獎是可以理解的,但過度就是對其它優秀作品的不尊重。當然了,如果金馬獎一直是這樣的眼光,那大家都去拍這一類型的就好了,反正能得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