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雙》觀感 每個人的靈魂都舉世無雙的

《無雙》觀感 每個人的靈魂都舉世無雙的

《無雙》藉助一個普通的假鈔案件,給大家展現了一個拷問靈魂的舞臺,也提出了每個人的人生中都要面對的對善惡真假的質問和選擇。

《無雙》觀感 每個人的靈魂都舉世無雙的

電影《無雙》從剛開始讓人以為又看到了香港的警匪片,平庸劇情,緩慢節奏。是發哥不減當年小馬哥的酷範兒維持著觀眾的注意力。

《無雙》觀感 每個人的靈魂都舉世無雙的

但影片到後半段,峰迴路轉,疊彩紛呈,一切變得精彩起來了,逆轉一個一個接踵而來。這也許是影片慢熱的原因。

《無雙》觀感 每個人的靈魂都舉世無雙的

大家發現,發哥飾演的人物根本不是畫家,畫家是李問自己。發哥飾演的人物根本也不存在,一切都是李問杜撰出來的,他巧妙利用敘事詭計和行動表演,騙過了警方,而導演也通過精心的鏡頭安排,騙過了觀眾。

最後發現阮文從頭至適都是整過容的秀清,真正的阮文直到影片最後一個鏡頭才出現。

《無雙》觀感 每個人的靈魂都舉世無雙的

結尾才發現,李問和正真的阮文之間根本沒有愛情,他們只是鄰居,李問只是單方面喜歡阮文......

為了能有機會站在心愛的鄰家女孩面前,郭富城飾演的李問鋌而走險研製假鈔。

《無雙》觀感 每個人的靈魂都舉世無雙的

在同軍火大佬交易的時候,意外救下一位形似鄰家女孩的妹子,然後藉口被燒傷,把她整容成鄰家女孩的樣子。

《無雙》觀感 每個人的靈魂都舉世無雙的

秀清和李問之間的感情交流令人唏噓。秀清真心愛李問,而李問愛的是阮文。李問說他不配得到最好的,能跟秀清假戲真做就知足了。真的假的又有什麼關係?我們這樣的人,反正都是假的,何不讓假的逼真一些。面對李問這樣的心態,秀清感到累是必然的,她最後的選擇也是最好的選擇。

《無雙》觀感 每個人的靈魂都舉世無雙的

最後還是秀清替所愛的人選擇了真,結束了這假錢,假情,假人編造出來的虛假的一切

《無雙》觀感 每個人的靈魂都舉世無雙的

吳復生代號“畫家”,他也是學美術的,家裡三代做假鈔。吳復生就是李問,李問就是畫家。

《無雙》觀感 每個人的靈魂都舉世無雙的

片中那個李問複製“丟了”的畫《騎士、死神與魔鬼》時入迷,達到了一種走火入魔的境界。吳復生關注到李問,也是因為那副臨摹畫,德國畫家阿爾佈雷特·丟勒於1513年創作的銅版畫《騎士、死神與魔鬼》

《無雙》觀感 每個人的靈魂都舉世無雙的

在他最初的願望中,他是畫家,是一切藝術、美好的代名詞。但現實中,他只是一個做假鈔的。一個對美術痴迷的人絕不甘心自己只是一個做複製品的蠢蛋。

《無雙》觀感 每個人的靈魂都舉世無雙的

所以,他幻想自己是被現實生活所逼迫,被吳復生這個黑老大所逼迫。

《無雙》觀感 每個人的靈魂都舉世無雙的

吳復生 意思“無復生” 就是無法復生,說明了李問的一切真善也就難於復生的處境。片中這幅畫也是陰喻,影片也是這情節,騎士被魔鬼引誘,墮入深淵無法自拔,最後死神來結束這一切。

《無雙》觀感 每個人的靈魂都舉世無雙的

這樣的事情,說起來很荒唐。但我們哪個人不是一邊罵著墮落的自己,一邊又原諒著自己。哪一個人不是一邊憧憬著美好的自己,一邊又繼續過著得過且過的日子。每一個人都有面對分離的兩個自己的時候,一個善,一個惡。人的靈魂的兩面就是這樣平時處於一種善惡真假的矛盾交互疊加態,只有面對抉擇時才會歸一,展現出靈魂的真實一面。

《無雙》觀感 每個人的靈魂都舉世無雙的

影片開始就由本來不存在的發哥父親替李問提出了偽命題,一個放棄愛情的男人,做什麼都做不成,其實那是李文在愛情問題上境界和認識。而發哥瀟灑的說了我是極少數不為女人而活的男人,也就展示了不為情所困的境界,所以就能從來沒出過事。

《無雙》觀感 每個人的靈魂都舉世無雙的

愛是付出,而不是為了佔有,所以能做大事的人,也肯定是大愛無疆的人。 其實應該是放棄愛的一事無成,放下情的才能了無牽掛更易成功。情是為了自己,為了佔有。李問沒能超越自我,是情非愛,走上這條不歸路,騙人騙己,造假鈔殺人,這是為了得到愛嗎,是她愛的人需要的嗎,其實只是為了佔有,被自欺欺人和慾望所牽引墜入人性陰暗的深淵。

《無雙》觀感 每個人的靈魂都舉世無雙的

《無雙》觀感 每個人的靈魂都舉世無雙的

片中吳復生的有毒雞湯,說的的其實恰恰相反,

《無雙》觀感 每個人的靈魂都舉世無雙的

《無雙》觀感 每個人的靈魂都舉世無雙的

這個世界每個人都是主角,每個人的靈魂都是獨一無二,舉世無雙的,除了那些迷失出賣自己的靈魂的人們。所以秀清毀滅的其實只是一個完全出賣了自己靈魂的軀殼而已。

李問就算有了財富,也一樣還是沒得到愛情,也不是想幹什麼都行。

我們也從暗黑中提取點正能量給大家

《無雙》觀感 每個人的靈魂都舉世無雙的

《無雙》觀感 每個人的靈魂都舉世無雙的

《無雙》觀感 每個人的靈魂都舉世無雙的

《無雙》觀感 每個人的靈魂都舉世無雙的

上面的的經典對話也許是大家可以借鑑的,能成功的人必然是把事情做到極致的人,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舞臺和團隊,做得完美,才是真正的遊刃有餘。最後還有片中所說的行規,嚴守紀律規則的團隊和人才有存活下去的機會。這行規也是每個人的原則底線,不去突破才能不掉入罪惡的深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