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农村人成功啦,成为年轻富婆,靠的是什么?

靠0.0008利润做全球第一


这些农村人成功啦,成为年轻富婆,靠的是什么?



浙江省义乌市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的老板叫楼仲平,他的公司坚持生产一个不起眼的产品已经有25年了。他把这个产品做到了全球第一,年利润2亿,但单件产品的利润只有0.0008元。

楼仲平成长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他小时候最大的痛苦是饥饿。为了填饱肚子,他不得不跟着父亲出去做生意,倒卖过很多商品,还承包过鱼塘。承包鱼塘的时候,他因触电被送进医院,虽然救回一条命,但三根手指上留下了伤疤。

1991年,楼仲平到义乌租摊位做生意,一个月能赚到一万块钱,生活大为改善。偶然的机会,他花五万块钱买了朋友的吸管厂,进入吸管行业。一开始,楼仲平做的都是低端吸管,直到2001年,政府补贴他租了大厂房,他开始生产多元化产品,做了纸杯、塑料刀叉等。

第二年,一直负责厂里会计工作的父亲病倒,他不得不把在父亲病危前,接过父亲手里的账目。60天后,父亲去世,他也心脏病发作,住进了医院。

当时恰逢非典,亲人没法探望他,他有时间在医院里重新梳理自己的事业。出院后,他把除了吸管外的业务全部半价卖掉,全身心地投入到吸管这个不起眼产品的生产中来。

楼仲平说,他只看外国的企业管理书,按照外国的方法管理。他的厂子,凡事都做到极致的专注,连车间生产中产生的热水都被利用起来,用于员工洗澡。他采用最先进的设备,尽可能地节约成本。

他带领员工,凡事讲规则,不讲人情,培养员工的自律性。靠着这些,工厂生产吸管的技术不断进步,获得全球塑料吸管三分之一的专利,参与制定了塑料吸管的所有行业标准,成为行业绝对是领导者。虽然每个吸管售价只有8厘钱,但他还是能够纯获利10%,即0.0008元。

可到了2018年,全世界突然掀起禁止塑料吸管的运动,他的厂子差点一蹶不振。好在他们早就研制了“可降解吸管”,正好大卖,目前订单已经排到了年终。

楼仲平只赚0.0008元利润,却将吸管生产做到全球第一,靠的是执着,还有不断随着市场迅速调整策略。

中国最年轻富婆


汉鼎宇佑董事长吴艳是位80后,今年才36岁,却身价130亿。他赚到这130亿,只花了不到10年时间。她是如何做到的呢?

在浙江大学读书的时候,吴艳认识了后来的老公王麒诚,两人一起拉赞助搞活动,而且还成立了公司,专门卖电信设备,只是因为资历不够,很难找到订单。他们不放弃,不停地游说,终于接到一个订单,赚了上百万,但后来因为采购规则的改变,两人这才放弃了买卖电信设备的生意。

毕业后,王麒诚创立了汉鼎科技,进入建筑智能化这行,但吴艳害怕工作不稳定,跑去当了记者。直到浙大海纳发展得非常不错时,王艳这才加入进来,两人一起发名片拉业务,把公司逐渐做大了。

因为建筑智能化这行的小公司多,王艳就创立了一个平台,把这些小公司聚集起来,大家一起赚钱。这样一来,他们的公司一下子就发展壮大起来了。

经过这对夫妻的努力,他们的公司不到10年就上市了,两人身价暴涨。王艳因此一跃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女富婆。

一道菜赚26亿的女人



这些农村人成功啦,成为年轻富婆,靠的是什么?



严琦是重庆人,她小时候读书很好,考上了银行,却不愿意在银行久待,便于1996年辞职下海,开起了家5张餐桌的小饭店,取名陶然居。可开业几个月过去了,她的小饭店也没来几个客人。

严琦听人说,饭店要有特色菜才不会关门,就想方设法研制自家的特色菜。一次,他听说生态田螺非常受欢迎,就决定试一试炒田螺。为了炒出好的滋味来,她和厨师不断试验,最终于1996年试验出一道麻辣鲜香的特色菜——辣炒田螺。

她没钱打广告,就端着辣炒田螺让经过的大车司机试吃。因为这道菜好吃,她的饭店有了口碑,很多路过的司机慕名来吃饭,最多的时候门口停着100辆大车。仅仅辣炒田螺一道菜,一天就能赚100万。

到了1997年,严琦已经赚了人生的第一个100万。她的陶然居也扩展到500张桌子,而且成立了饮食集团,全四川开了9家加盟店。

2001年,严琦来走出四川,到全国15个城市开分店。但到了2003年,她在北京开店却面临亏损。是退出北京市场,还是坚持?她选择了坚持。果然,陶然居坚持到第二年,生意大为好转。

如今,严琦已经建起了覆盖全国的餐饮帝国,年销售额突破26亿元。谈及成功,严琦说,她每次都比别家餐饮企业看得远一点。别家比价格时,她主推特色菜;别家追求特色时,她打造优雅的就餐环境;别人跟风提高饭店装修档次时,她转型靠健康养生菜赚大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