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扁擔,60多里路,75歲老奶奶,用堅強“挑起”一個家


中國有句老話講得好:不挑擔子不知重,不走長路不知遠。人生中,總會有一些親人,在默默地為我們付出著,是他們的責任擔當和負重前行,挑起了一個家!今天,我們頭條號:地方之窗將要給你講述的這個故事,說的就是一位75歲老奶奶用堅強“挑起”一個家的故事。

照片中您看到的這位挑著擔子的老人,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她姓趙,我們暫且叫她趙奶奶。趙奶奶今年已經75歲了,是山東濟南歷城區仲宮張家村人。

話說從2009年開始,她每天凌晨4點鐘就起床,然後用一根扁擔,挑著自家種的蔬菜,從仲宮張家村到青年橋,再從青年橋轉車到制錦市小區附近,兜售自家種植的蔬菜。

一根扁擔,60多里路,從2009年到今年,已經整整9年了,趙奶奶每天都是如此。可能有讀者好奇,75歲的老奶奶不在家安度晚年,幹嘛這麼拼命賣菜呢?

原來,趙奶奶家遭遇過變故:幾年前,兒子在工地幹活,不小心從高處墜下,落下殘疾,單獨醫藥費就花了不少錢,後來,老伴又去世了,家裡的負擔,就全部落在媳婦一個人身上,為了給媳婦一家減輕負擔,趙奶奶毅然決然拿起了她的那根扁擔,去城裡賣菜!

上圖為趙奶奶正在給人家稱菜,趙奶奶說:這麼多年,在這一帶賣菜,周邊小區的人都很照顧我,城管也沒有難為我!謝謝大家!

有的時候,趕上中午,沒能及時回家,趙奶奶就坐在地上,吃一個饅頭,喝一杯白開水,這就是她的午飯。

有的老顧客,瞭解趙奶奶的事蹟後,每次都從她這裡買菜。上圖為一位市民拿起奶奶的扁擔看了又看,這根扁擔已經被磨得油光發亮。

上圖為趙奶奶正在數著這一天的賣菜收入,大約有一百來元,趙奶奶說:這些錢,要攢著,給媳婦償還家庭債務,因為兒子工傷欠下不少外債!能幫襯一點是一點!

故事寫到這裡,基本告一段落,作為頭條號:地方之窗的作者,我之所以想起寫這個故事,其實是想表達:我們的父母,真的不容易,趙奶奶,其實是千千萬萬個農村老人的縮影,在農村,還有很多像趙奶奶一樣的老人,她們雖然已經年屆七旬八旬,但是依然為子女忙碌著,這可能就是最樸實的中國農村老人吧!更多溫暖故事,敬請關注頭條號:地方之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