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買賣忌諱多,倒鬥之物少碰為妙!

古董一詞,舊時也被寫作骨董,看著有一點點瘮人,

讓人聯想到骨頭之類的......

如果恰巧看過《盜墓筆記》,估計更是肝兒顫。

古董買賣忌諱多,倒鬥之物少碰為妙!

好事者總是把古董與盜墓拴對,博眼球而已,未必聯繫如此緊密。

尤其古董生意,主流應該還是傳世品的交易與收藏。

古董買賣忌諱多,倒鬥之物少碰為妙!

青瓷魂瓶

但是,的確有不少盜墓出來的東西。

不少古董商人對這方面的東西,還是很慎重的。

一方面感覺這類東西不吉利,有煞氣;

另一方面也有可能觸及相關法律,沒必要觸及。

古董買賣忌諱多,倒鬥之物少碰為妙!

隨著今天盜墓題材影視劇的普及,“倒鬥”這類黑話大家都知道了。

古董商與倒鬥手藝人之間,應該是有很多牽連的。

尤其老資格的古董商,自然會認識不止一位倒鬥手藝人,

他們之間的聯繫肯定很隱蔽,充滿各種想象空間。

據說,也許是某部小說裡的情節:

談生意的時候,都有一套完整的儀式化程序,

古董商人與倒鬥手藝人要面對面而坐,還要有一把空著的椅子,放在旁邊。

東西交接時,很忌諱手遞手,

倒不是怕摔著東西,

而是墓裡的東西,要放置一段時間後才能上手......

總之,越傳約離譜和匪夷所思,真實版本早已無處尋找了。

古董買賣忌諱多,倒鬥之物少碰為妙!

古玩店和一般的地攤兒,氣質完全不同。

今天的潘家園規劃,其實很不科學,也沒有老派規矩。

地攤和店鋪不能在一起混雜,成何體統。

就好像貧民窟和別墅區都放一起......

之所以有地攤貨這個稱號,那是因為人家賣的大多就是”新貨“、工藝品。

哪怕碰到真古董,有時候地攤老闆自己都不認識。

老古玩店就不同了,老闆都很注重自己的信譽和名聲。

也都有自己的”鎮店之寶“。

這些珍寶薈萃的場所,都叫坐店,門臉兒端莊大氣,

無論掌櫃或夥計,絕不是飯館小吃店那種吆喝吵嚷大聲喧譁的樣子。

古董買賣忌諱多,倒鬥之物少碰為妙!

但是,他們的服務意識很差,眼界賊高,

不看人只看貨,貨不對,全身名牌也直接送客。

貨好的話,一身破爛人家也給你奉若上賓。

商人逐利,這方面古玩店做的更加極致!

平時的時候,不管收貨賣貨,眼力說話。

古董買賣忌諱多,倒鬥之物少碰為妙!

但也會經常碰到一些”渾不吝“,以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居多。

這些人膽子賊大,什麼都敢弄。

人家村子裡剛埋的人,轉頭就給挖出來了。

缺德帶冒煙的。

古墓自己沒本事挖,專挖農村人的墓,可以說又沒本事又沒出息。

古董買賣忌諱多,倒鬥之物少碰為妙!

古玩商最厭惡這種人,

但是這些人脾氣都很倔,死皮賴臉的。

人家陪葬的東西本來就不多,腳下穿上精緻的繡花鞋,嘴裡含一塊雜玉就不得了了,這些人就指著這些賣錢。

古玩商哪敢收啊,不僅價值不高,煞氣還極重,

只能給些錢財打發走,東西不要,錢拿著喝酒,大爺您別再來了!

諸如一些”鎮魂瓶“、”血玉“、”玉肛塞“等等之類的,

墓主人隨身之物,一般都是直接拒絕收藏的。

當然,也會有些老闆會收下來,將之上交,和上面搞好關係也很重要,這個大家都懂。

古董買賣忌諱多,倒鬥之物少碰為妙!

現如今,古玩生意不是那麼好做了,倒斗的人多,

真貨卻越來越少,也不知道這些東西被弄出來去了哪裡?

剩下一些賣”祖傳之物“的人,基本上八成都是假貨。

老的古玩商,要麼轉型做”顧問“去了,要麼開始蟄伏,等待時機重新出山。

總之,古玩生意沒個幾十年的浸淫,還是以上當受騙的人居多。

新人進入,還是要謹慎的。

古董買賣忌諱多,倒鬥之物少碰為妙!

至於新人入行應該注意什麼,前面也有多篇文章提到,大家可以作為參考~

古董買賣忌諱多,倒鬥之物少碰為妙!

關注每日典藏,每晚跟大家一起分享瓷器相關知識,歡迎評論留言,小編看到會及時回覆!根據圖片引導可以獲取更多驚喜,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關注小編,或在朋友圈分享此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