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社科論壇——改革開放40週年與山東發展研討會在濟南召開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回顧改革開放40年波瀾壯闊的偉大歷史進程,深入總結改革開放以來的山東實踐、山東成就、山東經驗,10月20日,由光明日報社、山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中共山東省委黨校、山東社會科學院、大眾報業集團、山東廣播電視臺、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聯合主辦,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承辦的山東社科論壇--改革開放40週年與山東發展研討會在齊魯工業大學召開。光明日報社總編輯張政出席會議並講話;中共山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長關志鷗出席會議;山東省政協副主席、山東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唐洲雁出席並作大會主題報告;山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書記、副主席劉致福,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黨委書記王英龍出席會議並講話;山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副書記、副主席周忠高出席會議並主持開幕式;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院長)陳嘉川,副校長(副院長)周有波、崔雷等出席論壇。

張政在講話中指出,改革開放這場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國內生產力,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尤其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作出一系列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凝聚起改革的合力,引領著改革的航程。40年來,山東省立足自身優勢,把握時代契機,開拓的具有齊魯特色的強省之路正是我國改革開放歷史進程的縮影,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夯基壘臺、積厚成勢。

張政介紹,光明日報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征程中,既是忠誠的記錄者,又是積極的推動者。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刊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引發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恢復了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基礎上,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決定。正是由於有了這個轉變,才迎來了整個國家的發展進步。

張政認為,站在改革開放40週年的歷史節點上,梳理歷史演進的脈絡,展望時代發展洪潮,為本次研討會標註了特殊的時代價值。光明日報也將基於自有的思想性、學術性、文化性特色,充分發揮主流媒體在新聞輿論方面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將山東省改革開放不斷創新的典型經驗進行充分宣傳,為全國其他省區市區域發展提供借鑑,共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

劉致福在講話中指出,社會大變革的時代,一定是哲學社會科學大發展的時代。改革開放40年廣泛深刻的社會變革和宏大獨特的實踐創新,為哲學社會科學的理論創造提供了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也為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發展提供了豐富素材和深厚滋養。從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到計劃與市場關係認識的不斷深化,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提出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日益繁榮發展的哲學社會科學,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偉大歷史進程中發揮了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作用。

劉致福介紹,在改革開放這一蓬勃發展的大潮中,經過40年的發展,山東哲學社會科學已基本建立起學科門類齊全、人才隊伍宏大、研究水平和創新能力較為突出的研究體系,形成了上下聯動、多方協作、覆蓋廣泛的普及格局,學術研究能力和公眾人文社科素養居於全國前列,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發揮了重要思想庫和智囊團作用。

劉致福強調,全省廣大社科工作者要以本次會議為契機,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宣傳研究闡釋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用鮮活豐富的當代中國實踐來推動馬克思主義發展,不斷開闢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新境界;深入總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方面建設的成功經驗,詮釋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齊魯大地的生動探索;聚焦重大理論現實問題,不斷深化新舊動能轉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經略海洋等重大問題的研究,不斷提升社科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立足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哲學社會科學,深入實施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著力打造“原創”“新版”的具有中國特色、山東風格的哲學社會科學。

王英龍在致辭中介紹,科教融合後的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匯聚山東省優質科教資源,打造科教融合優勢特色,成為山東省新型工業科技創新及人才培養領域的重要力量,學校高度重視人文社會科學發展,在高水平智庫建設、高質量決策諮詢方面取得了較大成績。

王英龍指出,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性成就。山東人民在改革開放偉大進程中,闖出了體現時代特徵、彰顯齊魯特色的發展之路。全面回顧40年波瀾壯闊的偉大曆程,深入總結山東實踐、山東經驗,推動取得更大的發展成績,是對改革開放40週年最好的紀念。他表示,今年恰逢齊魯工業大學建校70週年,學校將一如既往地高度重視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提高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為推進文化傳承創新作出積極貢獻。

山東省政協副主席、山東社科院黨委書記唐洲雁,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國務院研究室綜合司原司長陳文玲,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劉清,山東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塗可國,濟南大學綠色發展研究院院長、教授張偉等6位專家,圍繞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領域,回顧了改革開放40年來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探討了山東經濟社會發展的成就和經驗,就奮力書寫新時代山東答卷提出了很多有益建議。在下午分組研討中,山東社科院院長、研究員張述存,同濟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周敏凱,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書記劉順厚,山東工商學院金融學院教授辛波等30多位專家,結合主題圍繞各自研究領域展開研討。

與會專家指出,本次會議旨在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回顧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歷程, 總結改革開放以來的理論創新與實踐經驗,凝練改革發展中的山東經驗,對於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開創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局面,具有重要意義。

專家認為,1978年12月,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標誌著我們黨和國家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改革開放極大地調動了億萬人民的積極性,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大解放大發展,經濟規模躍升至世界第二位,綜合國力、國際影響力和人民獲得感得到跨越式提升,推動社會主義中國取得了輝煌成就,開闢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踐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與會專家指出,山東改革開放40年成就巨大,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綜合實力大幅躍升,農村改革率先突破,城市改革穩步推進,對外開放異軍突起,文化改革亮點紛呈。40年山東改革開放的實踐證明,加強黨的建設是推進改革開放的根本保證,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是推進改革開放的方法論,堅持全國一盤棋、科學制定發展戰略是推進改革開放的關鍵一招,堅持解放思想是推動改革開放的不竭動力。進入新時代,山東要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著力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努力打造科技為支撐的“創新山東”,傳承紅色基因、打好齊魯文化牌,更加側重經略海洋,奮力譜寫山東改革開放新篇章。

本次論壇是山東社科論壇今年三場全省性大型論壇之一,會議共收到全國22個省市區的80多所高校、黨校、科研院所和實際工作部門的專家學者投稿243篇,來自中共中央黨校、中國科學院、復旦大學、同濟大學、山東大學、中共山東省委黨校等省內外100餘名專家與會研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