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的龐中華字帖,現在銷聲匿跡了嗎?為什麼?

種業怪



龐中華的字帖近幾年還在書店見過,但熱度遠遠沒有其它書法家的熱度,如司馬彥,鄒慕白,盧中南,王正良,吳玉生等的書法教材熱。從電視上雖然仍然能夠搜索到其教學視頻,但和現代一些書法家的教學視頻比較,明顯距離非常大,不得不感嘆時代的發展之迅捷。書法的發展品質也越來越好,今非昔比,這個現實不得不面對。這是一個好事情,說明書法事業的發展,在當代中國,越來越興盛和不斷完善,質量的提升高而快,書法的普及度也越來越廣泛,我們應當為其鼓與呼。



從書法特別是硬筆書法的發展來說,自硬筆工具進入中國的大門,到文化界仁人志士對鋼筆字身體力行的實踐和倡導,雖然在不斷髮展進步,但這個時期仍然以完全借鑑毛筆書法為主亦或單純的鋼筆線條的書寫,畢竟是新生事物或硬筆書法發展之初的探索時期,之後才有了龐中華硬筆書法的出現以及幾次全國性的書法大賽,據說至少三次大賽,硬筆書法才開始真正意義上的起步,在當時,龐中華的書法的確影響非常大而廣泛。



但從現代的硬筆書法看,龐中華那個時代的硬筆書法的確不成熟,有其時代的具侷限性,從整體水平上看熱度普及非常廣泛,但整體質量不高,高水平的硬筆書法仍然處極少部分人群中。對於硬筆書法的風格和藝術性方面同樣,一方面屬於發展初期,一方面有其時代的侷限性,無可避免會成為曇花一現的風潮。這對於龐中華亦或當代人,無疑都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對於龐中華,能夠成為硬筆書法引領者,對於我們,能夠置身現代的打好時代和更加美好的書法臨摹學習環境,對於龐中華的現象,不應該採取批評的態度看到,而應該採取更加成熟的態度去思考這種現象,如把握我們現代的硬筆書法事業更好的發展壯大下去,而不是絕對的打壓,畢竟所處的時代不同,書法的發展階段不同。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象王羲之那樣的天才,畢竟只此一人一事。





翰墨書道


所謂時勢造英雄,龐中華擠掉了司馬彥,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火的一塌糊塗,因為龐中華很會營銷,首先佔領了報刊,電視,機場書店等等一切有利位置,來推銷他的字體。

確實,當時龐中華的字很漂亮也很火,但是後期的字趨向於隸書,這種字勢並不適合我們大家學習,只適合一小部分人學習。

後來直到田英章出來之後,因為當時田英章的地位很高,國務院的筆桿子,所以便於向下推行他的字,渠道比龐中華更廣。

更是由於田英章的字,比龐中華符合大眾審美觀,所以曾經的王者,如今不見了。

首先在結構上,大家都喜歡瘦高挑的女生,少有喜歡水桶腰的女生。

在結構上,龐中華比田英章,好比是賈玲比范冰冰。

而且在學習的難度上,龐中華行筆之中的動作非常多,且有輕重變化,極其不容易入手。

反倒是田英章的字,筆畫簡單,便捷,容易書寫,所以才贏得市場的歡迎。

其實之所以田英章能迅速取代龐中華和他本身的身份地位,背景是離不開的。當初,請寫規範字,請說普通話,這句口號,已經喊遍了大中小學, 田英章運用自己的背景,向教育部推薦歐楷(田楷)作為規範字向下推廣,而且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實施。

這可比龐中華費心費力的做廣告強多了。

人事一茬接一茬的,掌握了麥苗,還怕得不到面嗎?

當初學龐中華的人都已經年齡不小了,已經有很多人都不知道龐中華是誰了。

所以龐中華的銷聲匿跡,應該歸功於他自己和這個時代。

龐中華的字追求自我,不適合教學。

萬事輪迴更迭,司馬彥下臺之後,龐中華也下臺,接下來等的就是田英章下臺,都有這一天,早晚的問題而已。

俗話說,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

盧中南楷書

其實早在上世紀90年代,二人掐架的時候,有一位隱匿的大神級人物,一直沒涉及到,如果這位先生還在世的話,一直在笑呵呵的說“他們兩個寫的都比我好”



啟功硬筆千字文


梁宇航


作為字寫的還算可以的人,說說自己看法。龐中華的字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屬於“寬扁”的字型。但我們小時候常被教育中國字要寫的方方正正標準好看。但他的字扁而寬,雖然能體現出自己獨特的風格,但對傳統的審美還是有些出入的。可能就因此慢慢不那麼被人想起了。本人更喜歡練張克江的字,方方正正,看著很舒服。







一般般yo


說到龐中華,他的名字可以說始終伴隨著中國硬筆書法。提到他,都會想起他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掀起的浩浩蕩蕩的硬筆書法大潮。

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平均人手一本龐中華字帖,他的字帖發行量數以億計。可是他的字帖為何近幾年銷聲匿跡了?我覺得有如下原因。

第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龐中華的字帖一枝獨秀,幾乎沒有人與之競爭,可是到了九十年代中後期,就湧現出了一大批軟硬筆皆能的書法家,他們的出現使龐中華的字帖銷量分流了。

第二,龐中華本身不是書法科班出身,毛筆底子不好,甚至有人說他的書法就是通俗書法,看他的字,或許他寫出來還可,但是你學得不好,那就不像樣了。

第三,現在的字帖市場,可以說田英章的字帖佔了半壁江山,此外還有盧中南,吳玉生,荊霄鵬等實力派書家,現在的人似乎都在學他們,龐中華的字帖似乎就不多見了。


以上是我個人觀點,歡迎留言談談你的看法,謝謝關注,我是鐵匠的頭髮!


鐵匠論書畫


我是一名老師,我覺得實用就好了,大部分人都是實用,又不用當書法家,這點的貢獻其他書法家誰能企及,現在的學生寫的的字實在是看不下去,狗爬的都不為過,現在的社會能像那個年代掀起一股學寫字的熱潮?!恐怕再也不會有了吧





X-men833


95後的滿滿的回憶。還記得讀小學初中的時候老師要求每天要練習一頁字,當時最火的就是龐中華的字帖,在各大書店,賣文具的精品店都能看到。一開始是老師強制要求的必須練字,每天上語文課前要檢查。當時就真的當作業完成任務一樣臨摹,巴不得一下子寫完。後來讀初中意識到自己的字太醜了,被班主任公開說是全部女生裡面最差的。那時候開始自己認真認真練字。練了一段時間,練完了三本字帖還是一樣從此再也沒買過字帖啦!我想龐中華字帖銷聲匿跡有2大原因:1、字帖真正改變一個人的字體字型的效果不明顯,不知道是不是我個人的原因2、現在網絡快速發展時代,生活節奏是快的,真正練字的是比較喜愛中國古遠文化,參加書法培訓類。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家長更加註重孩子的多元化發展。其次現在社會能夠手寫字的機會太少,除非是在學校。



Alina127201443


毫不誇張地說,龐中華先生絕對是中國推廣和普及硬筆書法教育的第一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凡是硬筆書法愛好者,很少有人沒接觸過龐中華硬筆書法字帖的。通過各種形式學習龐中華先生硬筆書法的人更是難以計數。

但是,隨著電腦和手機的普及,硬筆書法因為逐漸失去其實用性,影響力大不如前。再加上龐中華先生年老後,逐漸淡出了硬筆書壇,很多年輕的書法愛好者已經對他的名字變得陌生了。市場上也多為司馬彥、田英章和司馬武當等人的硬筆書法字帖。龐中華先生的字帖雖然還沒有完全退出市場,影響力的確是江河日下了。



必須承認,龐中華先生的成就主要體現在硬筆書法教育和普及方面,其書法水準一直存在很大爭議。我個人認為,龐中華先生的書法規範、美觀,初學者很容易上手,對於硬筆書法教學是有著相當積極意義的。但是,龐中華先生的書法缺乏傳統底蘊,過於模式化,藝術水準欠缺也是不爭的事實。在這方面,同為硬筆書法名家的劉惠浦、趙彥良和顧仲安等人顯然要高出一籌。

就當前的硬筆書法教育來看,已經進入到一種基本失控的狀態,找不到什麼主流書風了。一些缺少傳統功力,注重於表面效果的硬筆書法字帖充斥市場,各種水準低劣的字帖氾濫成災。讓廣大硬筆書法愛好者無所適從。



現在書法水準能夠得到大家認可,也有一定影響力的硬筆書法字帖也就是田英章以及他的入室弟子荊霄鵬等人書寫的。其他諸如吳玉生等人也水平不錯,但是影響力有限。但是以中性筆書法揚名書壇的趙賀新倒是異軍突起,贏得了很多硬筆書法愛好者的關注。

如果說龐中華先生的字帖退出歷史舞臺是大勢所趨,硬筆書法教育也更需要得到更規範、更科學的指導。以免誤人子弟,貽笑大方。


驚龍軒


這真是一個好問題。我想這也是廣大書法愛好者朋友思考過的問題。

曾經紅過大江南北的龐體為什麼現在失寵,為啥銷聲匿跡了呢?

上初中的時候,我曾經跟著周圍的同學一起學過龐體,作為過來人,簡單的談一下吧。個人觀點,如有異議,歡迎討論。

-1-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要談龐體的失寵,需要了解一下他當時為什麼那麼紅。

就像一個學生突然的學習退步了,我們是不是得翻翻歷史,把他以前的成績拿來比較一下呢!有比較才有說服力。

八十年代的書法,說是龐中華的天下一點也不過分。那時的龐中華如日中天,紅的發紫。

他,為什麼那麼紅呢?

001.刻苦鑽研,兼收幷蓄。

龐中華酷愛寫字是不容置疑的。為了寫字,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歐顏柳趙他研究了個透徹,最終於寫出了廣受歡迎的龐氏字體。花香蝶自來。花香這方面,龐是具備了。

002.不撞南牆不回頭。

龐中華有一股不撞南牆不回頭的精神。為了自己心中的書法之夢,放棄了喝酒、聊天、打牌的時間,一心撲在寫字上。

為了推銷自己的書法書稿,出版社那裡他跑斷了腿,磨破了嘴皮,吃了不少的閉門羹。他矢志不渝,始終堅持。天道酬勤,命運總會眷顧那些努力向上,拼搏進取的人。

他成功了,成功的背後承載了太多的艱辛和付出。

003.大師的引薦。

努力的人,幸運之神從不會和他擦肩而過。

龐中華的執著感動了改變他命運的大師。那個人就是文懷沙。文懷沙何人,國學、書畫大師,文化、藝術圈的翹楚。

文懷沙看到龐中華的書稿後,對其讚賞有加,親自為其書稿撰寫序言,並積極為其聯繫出版社。

在中國,沒用的人你認識再多都沒用。有用的人,認識一個足矣。

從某種意義上說,認識一個等於認識一片一大片。這就是人脈的力量。龐中華的成功,文懷沙老先生功不可沒。

004.電視、媒體、報紙的力量。

輿論的力量自古至今強大的讓人難以想象。龐中華的鼎盛時期,是三方力量推動的結果。

在文老先生的積極推動下,龐中華的書法字帖《談談學寫鋼筆字》於80年7月面世。一經推出,勢不可擋。僅兩個星期,就銷售了20萬冊。從此,龐中華成了名人,一位從山溝裡出來的書法暢銷書作者了。

那時的龐中華,電視上給大家講解硬筆書法,“中國是詩的國度,也是書法的國度。書法是凝固的旋律,音樂是流動的線條”這句話我想大家應該不會陌生,這是當時喜歡寫詩的龐中華的經典語錄。

那時的《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等中央新聞媒體對龐中華的書法進行了地毯式的宣傳;

那時的家庭人手一冊龐中華的硬筆字帖,大人在看,孩子在學。

1993年,龐中華不負眾望,出任中國硬筆書法協會主席。

那時的龐中華風頭無兩。

-2-

文化過熱,名人走下神壇。

文化的發展不可能一枝獨秀,文化的發展需要百家爭鳴,百花齊放。

80-90年代是龐的天下,90年代後期,中國硬筆書壇有了改變。

龐當時是硬筆書法協會的名譽主席,真正的主席是田英章先生。因為當時英章老師是國務院人事部工作人員,身份關係不得擔任外部協會,就退了,所以龐就成了硬筆書協主席。

另外跟硬筆書法協會並肩的還有一家是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協會主席是王正良先生,王羲之的第五十四代孫。王正良先生的書法家協會也全國舉辦展覽,廣納人才。與龐的書法協會無形中開始了分庭抗爭。

可以說,隨著兩家協會的並駕齊驅,90年開始,中國開始如雨後春筍般開始湧起一大批青年書法家。也就是從那時起,龐中華的書法影響力開始逐漸的分流了。

隨著人們審美觀的不斷提高,龐中華的字逐漸開始失去優勢。

龐的硬筆字主要取法顏柳,屬於館閣體的美,骨架堅實、瘦勁有力。缺點是橫太直、太陡,沒有抗肩,寫不好,容易中心不穩。結構既不險絕、也不俊美,他的字屬於個子矮,身材一般。

反之,田英章先生的字因取法歐趙,既險絕還有趙體的飄逸、俊秀,耐看,屬於個子高,大長腿。

王正良先生的字取法二王,結構舒展,字體靈動秀氣,不俗,屬於個子不高不矮,身材好看。

最重要的一點,龐的毛筆字一般,這一點是短板。沒有毛筆書法營養的輸入,他的鋼筆字在其他會毛筆字的書家面前就顯得有點相形見絀了。

所以綜合之下,龐的字從審美角度上失去了優勢,再加上大眾選擇的空間加大,龐的粉絲分流越來越多。

90年代後,以田英章為代表的眾多書法家們的毛筆和其配套硬筆字帖的出現,多少也帶走了龐不少的跟隨者。


-3-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市場就是那麼冷酷無情,它會讓你火的一塌糊塗,也會讓你曇花一現,慢慢消失。

物競天擇,這是不變的法則。從藝術的發展來說,這是好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這才是藝術應該有的健康環境。

好了,就說這麼多吧,大家如果有不同的觀點,歡迎留言。

品味歷史,解讀書法,我是堯堯1978.感謝關注!

-END-


堯堯1978


《龐中華硬筆楷書也許是個平常的開拓者,但是龐中華的硬筆行楷、硬筆行書可稱當世馬首》

龐中華硬筆楷書開闢了中國簡化字的先河,發展至今,也許有了新的接班人。但是誠中華硬筆行楷至今當世硬筆行楷領袖!

一、龐中華,一個不扣不扣的新時代實用硬筆書法家與教育家;

龐中華算得上是那種開啟一個硬筆書法(實用書法)時代的人。他對於中國簡體字鋼筆實用書法的作用與現代楷書書法田英章和作用可謂一樣!

龐中華不光楷書很有個性,其硬筆行書與今天的後起之秀比一比也一點不輸!

在藝術書法領域,龐中華先也許算不上多麼聲名顯赫,但是在實用書法領域,尤其是硬筆書法領域,他是中國第一個將簡體字書寫搬到了社會大眾面前的人。

二、龐中華並未消聲匿跡,只是將硬筆書法的接力棒傳給了新人後輩;

上網熱搜索,龐中華相關的故事,相關的講座,相關的字帖依然多如亂花。龐中華先生的鋼筆字也許多算不上奇偉險趣,但是他的書法藝術,幾乎全部來源於書法最實在的書法規範。

感覺上,龐中華先生的書法全部由他自己創造發明。很少看到其它古代應用書法的影子。也許這是他最偉大之處。至少他帶給後來的書法研究者一種獨立的研究膽識!

三、書法特色總是隨著時代變化而變化,新舊更替實在很正常,只是人們不能忘記他為一時代所做的貢獻!

田英章先生2018年4月依然活躍於書法文化市場,他為規範字樹立了楷書書法豐碑。龐中化先生當年則挑起了中國硬筆簡體書法的甦醒!

四、龐中華的硬筆行楷才是龐先生的書法的最高水準;

行書,尤其是硬筆行楷行書是明顯趨向於日常書法的實用書法技術。今天加回頭進行比較,龐中華的行楷與現在的後起學者們比起來,一點也不必謙虛。

而後他那種成長於楷書熟寫的行楷與行書至今不比任何後來者差!

用一聳平常心看待文化的變化,我們也許多就不太在意所謂的失落了!

總結:也許因為中國漢字書法有著其特殊性,越是為大眾所愛戴的書法形式就越不為“專業人士”所肯定!龐中華先生的硬筆楷書曾經點燃了人們學習硬筆書法的熱浪,他自己職業發生了天翻地覆地變化,而中國大眾的漢字是用楷書也同步得到大步幅地提高。


創新炎黃


龐中華的字帖,並沒消失。只是現在的選擇更多了,所以龐中華字帖只是其中之一,甚至被淹沒了。

以前,龐中華字帖,還伴隨著學校的推廣,所以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那時候也沒有網絡電腦,沒有如今搜索這麼方便。關於一些書法家的書法教材,也就只有龐中華字帖,被學校等推廣了。所以那個名氣大啊,人人也都學習他的。

現在來說,選擇性大了,百花齊放,只要你字夠漂亮,你自己都可以推廣出來。所以,龐中華就變成其中之一,沒有唯一了。加上,關於龐中華字帖,現在也少了推廣了,沒有之前那麼鋪天蓋地了。所以,您懂得。

或許可以這麼說,龐中華字帖,是跟不上時代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