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沪经济关联是三角形还是金字塔?(现代篇)

本文乃“江浙沪经济关联是三角形还是金字塔?(源头篇)”的续篇,时间段为1049年~1990年,是上海登上全国城市巅峰到“日落西山”的过程。直到1990年浦东大开发,上海才柳暗花明、峰回路转。

1949年之后的上海,作为全国工业的龙头,肩负着每年向国家上缴几个亿的重任,并源源不断向祖国各地输送大量的工业产品,特别是上海日用品在全国闻名遐迩。此时的江苏、浙江与上海相比,完全不在一个级别上;广东甚至香港的产品,都无法与上海货媲美。

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近30年的时间里,上海生产出一大批名牌产品,如凤凰自行车、永久自行车和蝴蝶缝纫机,是当时大部分女性择偶的重要标准之一。“英雄”钢笔、““三五”时钟、“414”毛巾、中华牙膏、白猫洗衣粉、“光明”食品等。连美国总统尼克松1972年访华时也品尝、赞美上海“大白兔”奶糖。所有这一切荣耀,都代表了上海一个时代的经典记忆。

五十年代开始,上海高校的毕业生被派到祖国各地支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此时,笔者的父母亲作为早期的上海籍大学生,被国家统一分配到黑龙江、北京工作至今都没有能够回到故乡定居。50~60年代的上海籍大学生,对于江苏、浙江乃至全国各地的经济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将青春献给了祖国。

20世纪50~60年代,上海大批中学毕业生先是支援新疆建设,后来上山下乡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上海知青下放劳动的区域有、吉林、黑龙江、云南、江西、安徽、江苏还有新疆。共计10余万人,有力地支援了当地的工农业生产。

就在70年代中期开始,江苏的“社办企业”异军突起。为上海的名牌企业配套加工,同时在周末时间将上海一大批能工巧匠请到江苏苏州、无锡等地。浙江也有类似情况,但是,数量上没有江苏的规模。显而易见,江苏、浙江的工业发展,与上海企业以及技术骨干的鼎力支持是分不开的。而上海自身,却因为计划经济过于强大,在改革开放第一阶段,不仅远远落后于广东,并且已经被江浙特别是江苏所超越。

在计划经济时代,上海的工资级别最高是八类地区。上海人以此为傲,以“有钱人”自居,看不起江苏、浙江人,称杭州、苏州人为“乡下人”。没有想到岁月轮回,不仅广东产品大举北上,将原来上海的品牌挤得无处生存;连江苏、浙江大富豪,都将上海人甩了几条街,使得上海人再也不敢看不起“乡下人”了。

1990年开始,随着上海浦东在黄浦江东岸开放开发、上海东方明珠塔的巍然耸立;标志着上海新的凤凰涅槃,于是大上海第三次崛起拉开序幕。这时江苏、浙江商人中先知先觉的人物,纷纷进军上海分享全国最大开发区的开放红利。

世界经济中心每五十年轮换一个城市;1900年是英国伦敦,1950年是美国纽约,2000年是日本东京,2050年是中国上海。这是世界级经济学家的著名预测!

江浙沪经济关联是三角形还是金字塔?(现代篇)

上海昔日名牌照相机“海鸥牌”

江浙沪经济关联是三角形还是金字塔?(现代篇)

上海永久、凤凰牌自行车曾经风靡全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