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功:對民營企業而言 錢並不是最大的問題

編者按:安邦智庫首席研究員陳功先生在最近的政策分析中認為,直接把政策著力點放在銀行這個源頭,這可能本身就是錯誤的。這估計是學院派的思路,以為踩剎車時好用的招數,對踩油門也能用。實際上兩種情況下的政策有效性是不一樣的,踩剎車的時候,政策著力點放在銀行,直接卡出了資金龍頭,這時候政策真地好用。

政策著力點不能只放在向民企提供資金,而應該強調撐大國內市場,用市場空間的擴大來引導民營企業去強化造血機能,去賺錢發展,而不是等待救助。

陳功:對民營企業而言 錢並不是最大的問題

在中央的大力推動下,改善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緩解民營企業融資困難,成為當前政策的一個重點。在11月初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上,國家領導人非常具體地指出了改善民營企業發要抓好六個方面政策舉措的落實,包括:(1)減輕企業稅費負擔;(2)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3)營造公平競爭環境,打破各種各樣的“捲簾門”、“玻璃門”、“旋轉門”;(4)完善政策執行方式,不能不問青紅皂白對民營企業斷貸抽貸;(5)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6)保護企業家人身和財產安全。

中央做了如此詳細的要求,各個部門自然要落實。從金融到財政再到地方政府,都開始把改善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作為當前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出臺了不同的政策來落實。由於各個部門的政策行動很集中,估計在短期內會形成改善民營企業環境的一場小“運動”。

民營企業到底希望政府解決什麼問題?從民企角度看,最希望政府做的事包括:降費減稅;協調解決融資難融資貴,提供融資擔保;降低環保環節的經營成本;解決政府欠款的三角債;改善營商環境,構建公平競爭平臺;提供土地支持;提供投資便利;提升審批效率;保持政策穩定性;國有企業退出部分競爭行業等等。還有企業表示,好的營商環境就是地方政府別胡亂干涉民營企業,不要迫於招商引資壓力,行政干預民營企業以商招商;也不要因為發展壓力,強迫好好的企業貸款擴張,拔苗助長。

從很多民營企業關心的問題來看,還是過去常見的那些事情。這也反映了民營企業當前的心態,如果能把過去的事情了結了、問題解決了,這就算不錯了。但對於今後應該如何發展,民營企業普遍想的不多。需要指出的是,現有政策的著眼點,可不是隻解決過去那些事情,而是今後要做好。如果政策初衷與結果相違背,那麼現在的支持政策再收回去,或是以後根本沒人搭理,這都是有可能的。

我在最近的分析中認為,直接把政策著力點放在銀行這個源頭,這可能本身就是錯誤的。這估計是學院派的思路,以為踩剎車時好用的招數,對踩油門也能用。實際上兩種情況下的政策有效性是不一樣的,踩剎車的時候,政策著力點放在銀行,直接卡出了資金龍頭,這時候政策真地好用。如日本控制房地產熱潮的時候,就是這樣。但如果要踩油門,銀行這個源頭就不好使了,因為龍頭一打開,資金的流向無法控制,根本不知道錢去哪兒了。這也是我屢次分析央行無法進行“精準滴灌”的原因。

那麼,當前政策著力點應該放到哪裡呢?

我的答案是:擴張市場。幾年前,我預測中國會走到“大放水”(即大規模刺激政策)的地步,當時理解者和認同者都極少,大家都覺得在“三去”政策之下,這是不可能的事情。現在雖然宏觀形勢和政策都有很大變化,政策上也在不斷放鬆,但大家對放鬆政策也未必就理解了,只是覺的現在能夠“放水”就成了。我們必須知道一點,對於中國的民營企業而言,錢是一個問題,但更大的問題則是市場問題。有錢沒有市場,肯定是不行的,而市場問題也不是有錢就能解決的。因此,我與很多看法不同,認為減稅政策對解決民營企業問題的作用有限,其效果相當於單邊止損,抑制了政府消費,但對於市場的幫助不大。

政策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對中國經濟來說,更重要的另外一個方面就是利用政策來撐大市場,挖掘市場潛力,擴張國內市場空間。即便是完全市場經濟國家,經濟也有緊縮和擴張的不同週期。從今後的政策制訂來看,應該盯住的是擴大市場。對於企業來說,有錢賺比發錢給企業更加重要。還要強調的是,在缺乏市場擴張的支撐條件下,如果一味強調向企業提供資金,資金只會流向房地產和外部市場,這將會造成人民幣進一步貶值,加劇資金外流。一旦只要出現這種情況,很可能就會立即踩剎車。

改善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的政策環境已經形成,各部門和各地方都開始採取行動向民營企業傾斜資源。但政策著力點不能只放在向民企提供資金,而應該強調撐大國內市場,用市場空間的擴大來引導民營企業去強化造血機能,去賺錢發展,而不是等待救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