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單一市場非主流 安翰科技登陸科創板的成色有點弱

《投資者網》張偉

科創板的吸引力無以復加,一經推出,讓許多原本打算登陸創業板的“獨角獸”企業立馬就改變了計劃,開始衝刺炙手可熱的科創板。

安翰科技(武漢)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安翰科技”)就是其中之一。3月22日,安翰科技申報科創板上市獲得受理,擬發行不超過4000萬股,募集資金12億元。

對於擬登陸科創板的原因,安翰科技對《投資者網》表示,“公司符合科創板定位,將以本次發行新股和上市為契機,提高生產能力,強化研發能力,加速在研產品的市場化,繼續保持在主動控制膠囊胃鏡領域的領先地位。”

不過,從招股書披露的信息來看,安翰科技似乎更像是一隻“獨腳獸”。單一的產品、單一的客戶,還高度依賴政府補貼,這對於公司的長期發展,似乎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單一的產品

據官網介紹,安翰科技主要研發“磁控膠囊胃鏡系統”機器人。“磁控膠囊胃鏡系統”機器人是一種“不插管做胃鏡”的全新檢查模式,讓胃鏡檢查再也不是令人望而生畏的醫學檢查手段,而將成為每個人的日常體檢項目和健康生活方式。

為什麼胃鏡檢查會讓人覺得望而生畏呢?浸淫內窺鏡行業多年的業內人士陳功(化名)告訴《投資者網》,傳統胃鏡檢查,把一根帶有內窺鏡的導管從受檢者口中直接插入胃內進行巡檢。這個過程中,受檢者會有疼痛、嗆咳、咽喉反射、呼吸困難等併發反應,有的受檢者甚至因為疼痛難忍直接放棄檢查。

後來,為了降低受檢者的“痛苦指數”,無痛胃鏡應運而生。無痛胃鏡檢查會給受檢者注射一種以丙泊酚為主,少量鎮痛藥為輔的麻醉劑,但丙泊酚會讓一些受檢者產生反流誤吸、呼吸抑制、嚴重過敏等併發症。

總而言之,對於胃病受檢者來說,接受麻醉與否,是一個兩難的選擇。這種情況下,打著“無痛、無麻醉”概念的膠囊胃鏡被一些民營體檢機構大力推崇,美年大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美年大健康”)就是其中之一。

那膠囊胃鏡又是如何檢查的呢?

“簡單點說,就是讓受檢者吞服一顆形似口服膠囊的膠囊內鏡,膠囊機器人在胃中進行螺旋式掃描,並將檢查圖像實時傳送給醫生,再由醫生診斷病情”,陳功表示。

安翰科技研發的“磁控膠囊胃鏡系統”機器人就屬於膠囊胃鏡產品的頭部玩家,而且膠囊胃鏡也是安翰科技的主打產品。據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磁控膠囊胃鏡系統”機器人的銷售收入佔安翰科技主營業務收入的100%。

單一的客戶

可以說,“磁控膠囊胃鏡系統”機器人讓安翰科技一招鮮吃遍天。安翰科技也藉此取得了良好的業績回報。

招股書顯示,安翰科技2016年、2017年、2018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15億元、1.72億元、3.22億元。不過,安翰科技的穩步增收,離不開其第一大客戶美年大健康的支持。

據招股書顯示,美年大健康旗下體檢品牌(“美年大健康”、“慈銘”、“奧亞”、“美兆”等)及加盟店最近三年為安翰科技分別貢獻了0.93億元、1.27億元和2.46億元的營業收入,在安翰科技報告期內營業總收入的佔比分別為81%、73%和76%。

不過,《投資者網》發現,美年大健康對安翰科技的“鼎力支持”可能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企查查數據顯示,美年大健康的實控人為俞熔。安翰科技第五次增資及第四次股權轉讓時,上海中衛安健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下稱“中衛安健”)入股其中。而俞熔正是中衛安健的普通合夥人(GP)上海中衛安健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實控人。截至目前,中衛安健持有安翰科技3.6%的股份。

對於“美年大健康之外,安翰科技在更廣泛和充分競爭的市場上是否具備足夠的競爭力”的疑問,安翰科技回覆《投資者網》表示,“公司將採取多種方式拓展銷售渠道,包括針對健康管理和篩查市場加強與各類體檢機構的合作,促進醫聯體的建設,與商業保險體系協同,加快海外市場的拓展步伐等。本次募集資金可進一步強化公司開拓新市場和新客戶群的能力,幫助公司提高核心競爭力。”

安翰科技的其他隱患

除了產品單一、客戶單一,安翰科技還面臨其他隱患。

一是“補貼依賴症”。客觀地說,對政策補貼的依賴是很多“獨角獸”企業都面臨的現象,不止安翰科技一家。通過招股書,我們大概也能瞭解到這類企業對政策補貼的依賴程度。

據財報數據,安翰科技2016年、2017年、2018年的淨利潤分別為2862萬元、-1034萬元和6594萬元,如果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為-3700萬元、-3600萬元和2500萬元。很顯然,非經常性損益對安翰科技影響非常大。

而在安翰科技的非經常性損益中,最大的一塊就是政府補助。最近三年,安翰科技獲得的政府補助分別為6478萬元、2119萬元和3990萬元。如果政府對安翰科技縮減補助規模甚至取消,安翰科技的盈利能力幾何?對於這個問題,安翰科技對《投資者網》表示,“隨著公司未來主營業務收入和毛利的進一步增長,政府補助對公司盈利的影響將愈加降低。”

此外,相比傳統胃鏡檢查,膠囊胃鏡的優勢在於能夠降低受檢者的“疼痛指數”。這也是此類產品長期採用的宣傳噱頭。

陳功認為,在實際操作中,膠囊胃鏡檢查也有缺憾。“膠囊胃鏡主要依靠腸胃蠕動,推動它在腸胃裡隨機拍攝採集圖像,一旦膠囊被胃液黏住,鏡頭就看不清楚了,會造成拍攝盲區;另外,膠囊胃鏡不能馬上就出結果,需要醫生對圖像進行解讀,而傳統胃鏡檢查,醫生可以一步到位,馬上確定病灶。”

也就是說,膠囊胃鏡相對於傳統胃鏡檢查手段的技術優勢,並沒有宣傳得那麼大。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膠囊胃鏡還面臨市場接受度的問題。這個市場,指的是B端企業用戶,除了受民營體檢機構推崇,目前在主流醫療市場難見膠囊胃鏡的蹤影。從最近三年安翰科技的大客戶名單也可以看出,除了美年大健康旗下體檢機構,很少大型醫院或公立醫院。這也從側面佐證,膠囊胃鏡要打入主流醫療市場還任重道遠。

對此,安翰科技對《投資者網》表示,“未來,公司希望能在胃癌檢查上建立社區醫院、中級醫院、三級醫院層級遞進的醫院分級檢查體系,並針對健康管理和篩查市場加強與各類體檢機構的合作。同時,公司將依託已建立的醫聯體,拓寬在公立醫院的產品通道,通過現有產品在消化內科滲透率的不斷提高,為公司在研產品進入醫院體系做鋪墊。”

還有一點,相對傳統胃鏡檢查幾百元的消費,膠囊胃鏡檢查動輒幾千元,可能也會讓不少公立醫院體檢科在推薦此類服務時心有餘而力不足。

截至4月4日,擬登陸科創板的企業已有44家,最終哪些企業能夠登陸科創板?安翰科技能否過會?《投資者網》也將持續關注。(思維財經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