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識字嗎?比如“人”“民” 陳丹青馮唐李健為何強力推薦這本認字書?

鍾二毛私人微信,長按二維碼可以添加,看更多分享。特別提醒:已經有鍾二毛任何一個私人微信的朋友,請不要重複添加。因為分享的內容是同步的、一樣的。

按:

中國漢字,博大精深。一字一智慧,字裡有乾坤。你真的識字嗎?未必。

今天推薦一本好書《赳赳說千字文》。作者是著名文化人胡赳赳。陳丹青、野夫、餘世存、馮唐、李健、黃磊等人推薦了這本書。

你真的识字吗?比如“人”“民” 陈丹青冯唐李健为何强力推荐这本认字书?

這本書到底厲害在哪裡?鍾二毛索取了兩個章節,看看胡赳赳怎麼解釋我們人人都認識的“人”和“民”。

——鍾二毛,20181103

赳赳說字之:人

你真的识字吗?比如“人”“民” 陈丹青冯唐李健为何强力推荐这本认字书?
你真的识字吗?比如“人”“民” 陈丹青冯唐李健为何强力推荐这本认字书?

本義:跪拜的人,躬身勞作的人

“人”在甲骨文的寫法中,有點像一個人半跪著的狀態,表示敬畏上天,敬畏鬼神,敬畏地位比自己高的人。

同時“人”的字形還有點像一個人在勞動的狀態,比如躬著腰插秧、採摘的樣子。所以“人”字的含義在古代既可以表示地位極低, 也可以表示地位極高。

“地位極低”是什麼意思呢?是因為人要躬身勞動,同時要通過跪拜來表示對天地鬼神和地位比自己高的人物的敬畏。

“地位極高”又是什麼意思呢?在古人的理解中,“人”是萬物靈長,人可以和天地並稱“三才”。《三字經》中說:“三光者,日月星。三才者,天地人。”天地人是人們所能觸及的世界裡認為最重要的三個部分,且由“人”來協調著天地萬物之間的關係。“天地人”也是中國最古老的自然觀,即人如何去主導自然,主導的同時也教人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後來這個思想逐漸發展為“天人合一”的思想。

實際上,“人”這個字的寫法是到隸書以後才規範下來的。在篆書和之前的金文、甲骨文中,這個字的字形其實是和我們現在理解的不太一樣。現在人們對“人”字的理解往往是一撇一捺,是一個互相支撐的結構,代表人和人之間要互相借力、互相支撐的關係。

你真的识字吗?比如“人”“民” 陈丹青冯唐李健为何强力推荐这本认字书?

“人”是和萬事萬物共生共榮的

因此,我們瞭解“人”,先要知道人在大自然當中的位置,明白人和萬事萬物是共生共榮的,人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比如人不應該破壞環境,應該儘量保持生態、物種的多樣性,儘量不要因為自己的貪婪和慾望而去破壞和透支大自然所蘊藏的豐富資源。

古人有很多智慧,比如古人知道哪裡有煤礦,但並不會去挖,有的時候因為地震等原因,有一些煤裸露出地表了,他們才會撿煤來燒,但不會主動去挖。因為古人有一種很樸素的神秘主義觀念,認為如果挖了礦藏,透支了自然的蘊藏,就會受到懲罰。而現在我們正是處在一個透支的時代,為了滿足社會工業、商業的發展,還有我們的慾望,而一再透支自然資源。

“人”既要有頂天立地的氣概,還要有保持敬畏之心的智慧

未來的發展可能會大大超越我們舊有的認識,但是我們要看到“人”當中哪些是變的部分,哪些是不變的部分。從文字學上來理解,“人”是否還應該保持一種謙卑的心態。從現在“人”字的結構來看, “人”已經直立起來了,走向平等了。而在隸書以前,“人”還是一個卑躬屈膝地勞作,或者是跪拜狀態的人。所以我們要警醒的是,既不 應該丟掉古人“天地人”三才這種頂天立地的氣概,同時還要具有保 持敬畏之心的智慧。古人有“無我精神”、“忘我精神”以及“犧牲小我的精神”,這都是值得我們尊敬的。

“二人為仁”

講到“人”,就不得不聯繫到“仁”。在甲骨文中,“仁”左邊是單人旁,右邊是“二”。“仁”有兩種說法。一是“二人為仁”,即處理好和他人的關係就是“仁”的精神。另一種說法是“二”意味著平等,這是中國最原始的人和人之間的民主觀念,所以“二”是等號,權利要對等。

總之,在造“仁”字的時候,已經確定了一種秩序,這種秩序就是自我和他人之間的關係。

“人”字告訴我們,一個人一輩子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自己人格的完整和道德的完善,這是一個人畢生要追求的東西。

赳赳說字之:民

你真的识字吗?比如“人”“民” 陈丹青冯唐李健为何强力推荐这本认字书?
你真的识字吗?比如“人”“民” 陈丹青冯唐李健为何强力推荐这本认字书?

本義:把人的眼睛刺瞎,使他變為奴隸

公民的“民”在古代是一種不太好的稱呼,有下賤、低賤的意味,即賤民。什麼樣的人被稱為“民”呢?那些戰俘、奴隸等被打敗,變成可以被支配、沒有自身權利、像物品一樣被貴族所擁有的人,就是“民”。

在甲骨文的寫法中,“民”上面是“目”,表示眼睛;下面是個十字一樣的弋,所以“民”的字形有點像用手拿著利器去刺眼睛的樣子。

專家考證,這意味著“民”最初的含義就是把戰俘的眼睛刺瞎, 懲罰、標記、阻止他逃跑,把他變成奴隸,從而讓他喪失人身自由權利。

在古代,“民”是低人一等的人

中國古代有很多殘害人身體的刑罰,比較輕的是“刺配”—在犯人臉上刺字;還有把犯人的鼻子割掉、把眼睛挖掉等刑罰,總之其目的是要把這個人變得低人一等。可見“民”在古代是非常低賤的, 是一個下等人的稱呼。

古代的統治者為了爭奪地盤,搶奪資源,往往通過戰爭的手段來打敗敵人,從而獲得更多的生產資料和人力資源(戰俘)。

驅使戰俘去耕種、開墾,他們就變成了最早意義上的農民。所謂農民,就是耕種的奴隸。還有一些有特殊才能的戰俘會變成最早意義上的工匠。比如有的人會織布,有的人會打鐵,有的人會製造玉器, 有的人會製造青銅器,有的人會燒陶,有的人會建築……,把這些人集合起來,就成了中國最早的“百工”。

在不停的戰亂過程中,更多的人變成了俘虜和奴隸,小集團慢慢形成大一點的集團,進而形成更大的城邦社會。人們有了穩定的居住地以後,裡面的統治者是少數人,廣大的“民”即被統治者是多數人。

你真的识字吗?比如“人”“民” 陈丹青冯唐李健为何强力推荐这本认字书?

“平民”、“房奴”

後來“民”的稱呼演變為“平民”。“平民”就是沒有多少社會資源和社會地位,要靠自己的身體勞動養家餬口的人。他們要付出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且人身不自由。“平民”必須每天上班工作,因為他們如果不工作不幹活,就可能沒有收入,也就沒有了生活下去的資源。

現在,城市裡的很多白領被稱為“月光族”,因為他們每個月掙的錢剛剛夠花,除此之外沒有任何社會資源。要不停地用自己的身體勞動再去賺取更多的錢。另外,還有些人被稱為“房奴”,因為他們被房屋捆綁了,不敢失業,那麼實際上他們的地位也相當於古代的“民”。

當“民”變成“公民”

後來“民”字的寫法發生了變化,金文中把甲骨文“目”中間的瞳仁去掉了,變成了一個空空的形狀,更加形象地表現出古代的“民”,即由戰俘變成的奴隸是無瞳的瞎子。所以“民”在古代反映了人和人之間的壓迫和剝削。

再後來,從“民”這個概念發展出“人民”的概念,這是一個抽象概念。現在我們常說“為人民服務”或者“人民當家作主”,是因為我們意識到“民”的人數最多,團結起來力量也會變得最強大,就不再是可以隨意被控制和剝削的下等人。西方有“公民”的概念,即人和人之間的地位是平等的,且具有相同的權利、責任和義務。

最後“民”字的本義消失了,不再指代奴隸和戰俘,而指代廣大的老百姓的時候,其本義就用流氓的“氓”字來表示了。“氓”是在“民”的左邊加上“亡”,表示戰俘和奴隸;而“民”的意思變成了公民,變成了社會的一分子。所以從“民”字我們可以看出歷史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

長按下圖二維碼

購買《赳赳說千字文》

作者簽名限量版

你真的识字吗?比如“人”“民” 陈丹青冯唐李健为何强力推荐这本认字书?

胡赳赳,《赳赳說字》主講人。

歷任《新週刊》首席記者、主筆、副主編、總主筆,前後十二年;他出版有隨筆集、評論集、詩集等著作多種,現為多家機構文化顧問。2017年任紐約聖約翰大學亞洲研究所訪問學者,將漢字文化傳播到北美地區。

主持修復出版了“百年語文第一書”《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使之重現天日;《赳赳說字》即是在該書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傳統文化底蘊和訓詁學問,帶你走向漢字的源頭。

家學淵源,曾祖父為民國新儒家代表性人物熊十力學生、馬一浮隨侍弟子,伴傳奇式的“復性書院”始終達十年之久。

推薦語:

著名作家、學者 老師和家長更應該讀《赳赳說千字文》。 ——畫家陳丹青

平生不識千字文,縱是英雄也枉然。 ——作家野夫

作為才華優異的詩人、記者、作家,赳赳所著的《赳赳說千字文》給我們示範的是生活出入自如的德行。在本書中,他給我們講述一個個漢字的來龍去脈,讓我們回到根本的新生。感謝赳赳,他代我們重新打量、發現了漢字的考據、義理和辭章之美。 ——學者餘世存

要讓人們理解中國文化、要還原漢字的本來面目,是極不容易的,但《赳赳說千字文》做到了。 —— 作家馮唐

咬文嚼字,津津有味。古老的漢字充滿智慧。 —— 歌手李健

讓《赳赳說千字文》成為我們每天的早自習。 —— 演員黃磊

胡赳赳身上有一股仙氣。仙氣來源於他的靜和坐得住。僅僅這一點,他的“赳赳說字”就值得關注。何況他還才華橫溢。——導演、作家鍾二毛

你真的識字嗎?比如“人”“民” 陳丹青馮唐李健為何強力推薦這本認字書?↓ ↓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看鐘二毛小店【二毛文房】推薦的好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