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5 京城三才子:王小波、馮唐、王朔,誰的文學造詣更高?

北京作家語言比較生動、幽默,讀來讓人有閱讀快感,從老舍開始,北京作家的幽默似乎就是一脈相承的。

王小波、王朔、馮唐都是北京作家。這幾個人的作品風格有相似之處,因此常常被人相提並論,並試圖對他們的文學成就做出比較。其實大多數人都知道,文無第一,硬要說這三個作家裡誰優於誰,肯定都有很多異見。但是,我們可以通過王小波、王朔、馮唐各自的作品,對他們進行一些比較,再由個人的喜好來排出自己心中的一、二、三,這是可以的。我心中的排名留到最後來說。

01

王小波

王小波,1952年出生於北京一個幹部家庭,他的父親是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母親是國家教育部的幹部。1952年他的父親在“三反”運動中被錯劃為“階級異己分子”,1979年平反恢復黨籍。王小波就是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對他後來特立獨行的人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京城三才子:王小波、馮唐、王朔,誰的文學造詣更高?

1984年王小波赴美求學,2年後獲得碩士學位。1988年回國,先後在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任教。1992年9月辭去教職,做自由撰稿人。他先後寫了《沉默的大多數》、《一隻特立獨行的豬》、《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等作品。

在人世間有一種庸俗勢力的大合唱,

誰一旦對它屈服,就永遠沉淪了,真是可惜。

——王小波 《愛你就像愛生命》

在生前,王小波本人以及他的作品並不那麼知名。有人覺得,這是因為他筆下特有的黑色幽默與當時的文學圈有些格格不入:例如,他可以在《紅拂夜奔》中塑造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所有人物沒了歷史上的面貌:李靖考不上官,以發明東西為生,結果他發明出了開根號機;紅拂女私奔只是因為好玩……在他的文學世界裡,常常會有各種荒誕描寫,這也是其作品充滿爭議的原因之一。

1991年,王小波的中篇小說《黃金時代》獲得第十三屆臺灣《聯合報》中篇小說大獎,引起港臺文學界的關注。但卻並沒有進入到中國大陸批評家的視野,當年只有《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了《黃金時代》獲獎消息,稱王小波為“

文壇之外的高手”。

京城三才子:王小波、馮唐、王朔,誰的文學造詣更高?

直到1997年,王小波去世以後,他最重要的作品集《時代三部曲》才首次在中國大陸出版。即使是在現在大學中文系通用的教材洪子誠《中國當代文學史》(2007年第2版)和陳思和《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1999年版)都對於王小波隻字未提。

作家阿乙曾說,王小波厲害的是他的幽默和堅決的嘲諷態度,這兩塊是容易展現自己的。他的文本留下的都是三個字:王小波。也許他和魯迅一樣,在針砭時弊上有突出貢獻,但從求知層面說,他誤人不淺·····今天,王小波的接班人出版的那些書仍然受到熱捧,他們兜售的是常識和最基本的道理。而受眾大多數為大學生和青年人。這樣的書方便他們建立起自己對於社會的蔑視,容易將他們弄到一個精神上的高位····王小波展現的是一種很好的入世態度,但他製造的不是藝術。

02

王朔

1958年王朔出生於南京,他幼時所住的是一個軍區大院兒,孩子們每天所做的不過是分夥打仗一類的事情,但那個自由的時期給王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以後的中篇小說《動物兇猛》(曾改編為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寫的就是那時的感受。後來王朔就到北京讀小學、初中去了。

京城三才子:王小波、馮唐、王朔,誰的文學造詣更高?

1989年到1992年,王朔寫了《玩的就是心跳》、《千萬別把我當人》、《永失我愛》、《我是你爸爸》、《動物兇猛》、《許爺》、《過把癮就死》等中長篇小說。

1992年,華藝出版社出版四卷一套的《王朔文集》,開創在世作家出文集潮流之先河。甫一上市即造成全國熱銷。應王朔的要求,出版社對這套書實行版稅付酬制,這是中國大陸文革後第一次實行版稅付酬。王朔的要求客觀上為很多作家爭得了正當權益,蕭乾曾說:“王朔給中國作家鬆綁了。”

京城三才子:王小波、馮唐、王朔,誰的文學造詣更高?

關於王朔及其作品的爭議,自從其1990年代初其成名後至今就一直沒有間斷過,甚至被稱為“文壇惡評家”(他在公開場合批評過很多作家),在又有部分人稱其作品為“痞子文學”,另一方面也有人稱王朔是“新京派”的代表人物(相對的傳統京派指老舍等人)。

京城三才子:王小波、馮唐、王朔,誰的文學造詣更高?

“調侃”是成為王朔語言的最大特色。王朔的作品影響之大不用說的,他的語言風格影響了一代人的說話方式。王朔式語言深入大街小巷,電視電影,無處不在。如今娛樂喜劇都未脫離王朔的影響。電視劇《渴望》、情景喜劇《我愛我家》、《編輯部的故事》、《與青春有關的日子》,後來的電影《甲方乙方》、《陽光燦爛的日子》、《夢想照進現實》、《非誠勿擾2》等等,至今為人津津樂道。

03

馮唐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這是馮唐的筆名出處,他原名叫張海鵬,是70後作家,比王朔還小十多歲。

京城三才子:王小波、馮唐、王朔,誰的文學造詣更高?

他畢業於北京協和醫科大學,之後又在麥肯錫做合夥人,在華潤做過CEO。馮唐自信,他認為自己寫得最好的是詩,其次才是小說隨筆。但大部分人都只知道馮唐的兩首詩,“可遇不可求的事/後海有樹的院子/夏代有工的玉/此時此刻的雲/二十來歲的你”“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風十里,不如你。”這兩首詩靠著小清新在網上火了一把。可說實話《馮唐詩百首》中的詩都太直白,少了現代詩可解不可解的魅力。

京城三才子:王小波、馮唐、王朔,誰的文學造詣更高?

馮唐因“北京三部曲”而成名——《十八歲給我一個姑娘》、《萬物生長》、《北京北京》,對於自己作品的定位,馮唐一直信心滿滿。關於“北京三部曲”,他說:“你見過結構這麼完整的、關於青春期的文學作品嗎?”關於《不二》和《素女經》,他說:“我希望它們有一天的地位,能夠跟《金瓶梅》相媲美。”馮唐自信,他認為自己寫得最好的是詩,其次才是小說隨筆。

馮唐在文藝論戰界意外地火,他的“金線理論”和“少讀董橋”都曾被熱議過一段時期。

“金線理論”首發於2012年4月,彼時正值韓寒“代筆門”熱議期間,“方韓大戰”方興未艾。馮唐發表名為《大是》的文章,指向韓寒,他在文中如是寫道:“文學的標準的確很難量化,但是文學的確有一條金線,一部作品達到了就是達到了,沒達到就是沒達到,對於門外人,若隱若現,對於明眼人,一清二楚,洞若觀火。‘文章千古事,得失寸之心’。雖然知道這條金線的人不多,但是還沒死絕。這條金線和銷量沒有直接正相關的關係,在某些時代,甚至負相關,這改變不了這條金線存在的事實……”文學有沒有金線?這個問題至今還在被人討論。

京城三才子:王小波、馮唐、王朔,誰的文學造詣更高?

很多人都覺得馮唐和王小波很像,李銀河在微博上盛讚說,”當代寫作者,王小波第一,馮唐第二。”

馮唐是這麼回答的:和逝去不久的作者比,非常吃虧。我不做評論了。我想起我心目中曾經的文字英雄:阿城、王小波、王朔,亨利米勒、勞倫斯、庫爾特馮尼格等等,我掂量了一下我出版了的八九本書,我沒覺得不可比。

但是早年馮唐還評論過王小波文字功底不如自己。馮唐的古文功底確實不錯,《二十四史》、《資治通鑑》、《詩經》達不到倒背如流的地步,也有信手拈來的本事。

上述作家之間相互評價

有人問他當年他銷聲匿跡於文壇時,王小波橫空出世,如果當時他還在創作,二者之間會是怎樣情況,王朔笑說:大概會平分秋色相得益彰吧。王朔還曾經幫王小波出版過書。

王小波對王朔評價也不低:與王朔有關的影視作品我看了一些,有的喜歡,有的不喜歡。有些作品裡帶點烏迪·艾 倫的風格,這是我喜歡的。有些作品裡也冒出些套話,這就沒法喜歡。總的來說,他是有藝 術成就的,而且還不小;當然,和烏迪·艾倫的成就相比,還有不小的距離。

有馮唐作為晚輩對上述三人也有評價。他過一篇文章叫《王小波到底有多麼偉大》,開頭先是說王小波小說有趣、說真話,後來又指責王小波文字寒磣、結構臃腫、流於趣味,“小波的出現是個奇蹟,他在文學史上完全可以備一品,但是還談不上偉大。這一點,不應該因為小波的早逝而改變。”

馮唐評價王朔的《動物兇猛》:“有時候一部幾萬字關於“文革”的論著不如幾萬字的一篇小說更說明問題,《動物兇猛》就是一個例子。寫得太急了,有些浪費了一個好題材。如果當初沉一沉,就這個題目寫個長篇,墊棺材底兒的資本就有了。”

我覺得,在文學成就方面來說:第一是王小波,第二是王朔,第三是馮唐。

王小波自身的閱讀品味太好了,很多人正是通過他才接觸到那些外國作家。他的《萬壽寺》裡就寫:莫迪亞諾在《暗店街》裡寫道:“我的過去一片朦朧……”這本書就放在窗臺上,是本小冊子,黑黃兩色的封面,紙很糙……

除了莫迪亞諾,王小波還在書裡提到過卡爾維諾、尤瑟娜爾、君特·格拉斯、杜拉斯、蕭伯納、羅素等人。所以王小波自身文學素質和學識是非常強的,他的小說中有對於權力、社會、性愛的深刻理解與思考。他的小說往往是故事套故事,或者幾個故事平行發展,在頻繁的時空切換中完成他的精密敘事,體現了他對小說高超的駕馭能力,更為難得是,他的小說具有豐富的想象力,空靈浪漫富有詩意,體現了他自身對智慧與美的的追求。

如果王小波活的時間再久點,一定能成為扛起當代文壇大旗的人物。

有人會覺得馮唐和王小波中間還隔著王朔,或是其他人;有人覺得,他已然超越了王小波。你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