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2 馮唐:這輩子寫本黃書,功德無量

馮唐:這輩子寫本黃書,功德無量

馮唐:這輩子寫本黃書,功德無量

人過了三十,世事漸明,發現企業家基本是騙子,科學家基本是傻子,過去的理想都漸漸泯滅了,唯一不切實際的想法是,這輩子,我要寫十本小說,其中一本是黃書,我想,這個功德,無量。

——馮唐隨筆《活著活著就老了》


馮唐,原名張海鵬,1971年生於北京,詩人、作家、醫生、商人,代表作:萬物生長三部曲《十八歲給我一個姑娘》《萬物生長》《北京北京》;思想隨筆錄《活著活著就老了》。

馮唐的小說語言清新圓熟,受到一批文學青年和知識分子的喜愛,也有不少人評價他是當代文壇的異類,在他的作品中經常是以一種充滿著物質性的口語方式在敘述。

而他的隨筆,往往給讀者的感覺:思想自由、時尚、前衛,文筆犀利幽默,既調侃老道,又極富哲理,常有驚人之語。尤其是他有關傳統文化和“情色”的幾篇隨筆。

看到馮唐這幾篇隨筆,正反君只想說,我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太讓人有想象力了......下面就摘選其中一些,大家來讀一讀,評一評~


01、因為色情業,中國GDP被嚴重低估

中國人的性愛觀,是比較矛盾的。宋明以前,樂生,人活天地間,順應自然,尊重人慾。

沒有電視,沒有互聯網,沒有影院,天黑了後,農民們喝幾杯自釀的米酒,院子裡和自己身體裡的蟲子都在鳴叫著,於是彼此娛樂各自的身體,緩解一天的疲勞,製造新的勞動力量。

城市裡的文人和官員到青樓和寺院,做詩飲酒,商議國家治理。歌妓和女道士比花還香豔,穿戴著當時最先進生產力製造的綾羅綢緞和金銀珠鑽,吟唱著“浮沉千古事,誰與問東流”,代表著當時最先進的文化水平。

在自然規律面前,孔丘自己也無可奈何,說,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即使孔丘本身也是這種性愛倫理的產物,《史記》中一針見血地指出,孔丘野合而生。

到了宋明,理學盛行,講究滅人慾,存天理。不是你老婆,看一眼都是不道德的,想一下都是罪過。有個笑話講,一個理學信徒一輩子不上街,因為人上街則淫具上街,帶著淫具在街上溜達,天理何在?

“文革”時候,情況類似,衣服只有綠色和藍色兩種,偶像只有毛主席一個,男女手拉手,就是耍流氓。

改革開放之後的性愛觀,介於宋明之前和宋明之後的中間。白天在街上手拉手的還是很少,CEO們也基本都有老婆,但是中國二線城市以上,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色情業,這些服務產值由於沒有包含在官方統計數字中,中國的GDP被嚴重低估呢。

一天中最有效率的時間是在這些地方度過的,最重要的業務也是在這些地方談成的,一個CEO教導我說:“在中國做生意也複雜也簡單,複雜到拜佛不知道廟門,簡單到ABC、烈酒(Alcohol)、美女(Beauty)和回扣(Commission)。”

CEO們最近的潮流是每年去寺廟裡上上香,吃幾頓齋飯,住幾天齋房,忘掉ABC,養肝固腎,想想公司未來三五年的戰略和組織結構。

有個老總上完香之後,問過我一個哲學問題:“一個人應該用一生去明白慾望就是虛幻呢,還是用一生來追求一個又一個慾望的滿足?”

馮唐:這輩子寫本黃書,功德無量

02、最豐富的情色教育來自於圖書

在那簡單、乾淨、美好的過去歲月裡,最豐富的情色教育來自於圖書。

首先是語文課本。老師講賈誼的《過秦論》,“振長策而御宇內”,說,策就是鞭,長策就是長鞭。我們班上的壞孩子接下茬,說,我鞭長莫及。

學夏衍的《包皮身工》,“在離開別人頭部不到一尺的馬桶上很響地小便”,“半裸體地起來開門,拎著褲子爭奪馬桶”,我們班上的壞孩子告訴我,他沒體會到包皮身工們的苦難生活,他閉著眼想象,覺得很婬蕩。

五四一代老翻譯們老去之後,漢譯西方文學名著基本不能看了,我被逼著讀英文。王府井利生體育用品商店以南一點,有家外文書店,二樓賣盜版影印原文小說。

小說印得很爛,但是便宜,不刪節。站著看英譯《十日談》中,把魔鬼放進地獄的故事,二樓外面是初夏的午後,時間糨糊一樣粘稠而緩慢......

我忽然想起《詩經》曾經達到的好色而不婬的境界,街上人來人往,人人懷揣著一個善良的心和困惑的婬具,他們會因此發生各種事情,我感覺人生豐富而美好。

馮唐:這輩子寫本黃書,功德無量

03、真性情真本色的東西早已被騸掉了

《國風》寫得真好,“有女懷春,吉士誘之”。和馮夢龍編的《掛枝兒》一樣好,“怎如得俺行兒裡坐兒裡茶兒裡飯兒裡眠兒裡夢兒裡醒兒裡醉兒裡想得你好慌”。和中學操場邊上的廁所牆壁一樣好,“校花奶脹,我想幫忙”。

之後看關於《國風》的書評,說《國風》“好色而不淫,悱怨而不傷”,心中充滿疑問。

如果“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不是“好色而淫”,“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不是“悱怨而傷”,我真的不知道什麼是“好色而淫,悱怨而傷”了。

或許書評人是白痴,不知道長期“好色而不淫”是要憋出前列腺癌的,不知道長期“悱怨而不傷”是要促成精神分裂症的。或許書評人只是心好,珍愛文字,擔心被封殺,給這些鮮活的文字續上一個光明的尾巴,不至於太明目張膽。

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國風》之後,這樣“好色而淫,悱怨而傷”的文字在主渠道再也看不到了。《紅樓夢》只是“好色”,《金瓶梅》、《肉蒲團》只是“淫”。杜牧、李商隱只是“悱怨”,屈原只是“傷”。

現在的蘇童、餘華、賈平凹什麼也不是,他們的文字掃過去,感覺好像在聽高力士和楊玉環商量用什麼姿勢,真性情真本色的東西不知道什麼時候早已被騸掉了。

曾國藩的才氣精力耗在了治世,文章實在一般。但是他大山大河走過,大軍大事治過,見識一流。他說文字有四象,“所謂四象者,識度即太陰之屬,氣勢即太陽之屬,情韻少陰之屬,趣味少陽之屬”。

其實,太陽、太陰的文字是治世的文字,與傳世無關,與狹義的文學無關。如果純看傳世的文字,“好色”是少陰,“淫”是少陽,“悱怨”是少陰,“傷”是少陽。

趨勢是,上古以來,陰氣漸重,陽氣漸少,一言不合拔刀相向、兩情相悅解開褲襠的精神越來越淡了。《國風》之後,這樣直指人心的文字繼續隱忍恬退地生長在酒肆歌寮,床頭巷陌,廁所牆壁,互聯網絡。

日本的文字是個特例,芥川龍之介,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彷彿日本的庭院山水,相比中國本土,更好地繼承了戰漢盛唐的筋脈氣血

。喜歡川端康成的沉靜、收斂、準確、簡要。“好色而淫,悱怨而傷”集中體現在他的《千隻鶴》:

茶道大師的兒子睡了父親臨終前鍾愛的女人以及他同父異母的妹妹。後來那個女人相思太苦,死了。那個妹妹相思太苦,走了。那個陰魂不散的志野陶茶碗,碎了。

一百頁出頭的文章,一上午讀完,天忽然陰下來,雲飛雨落,文字在紙面上跳動,雙手按上去,還是按不住。那句惡俗的宋詞湧上心頭:“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馮唐:這輩子寫本黃書,功德無量

04、飲食男女,不骯髒,不可恥

兩千五百年前,告子講:食,色,性也。中國人倫理觀念的基調就定了。

第一,作為探討人和人之間以及天和人之間關係的倫理學,主要兩個內容:食和色。食,講工作,如何看待食,如何協調同事以及上下級的關係。色,講生活,如何看待上床,如何保證生殖成功,子嗣繁衍。

第二,倫理學的基調是,食色性也。不骯髒,不可恥,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老百姓需要的,皇上不禁。兩千五百年前孔子的理論和今天的生物學理論一致。

對於生物體,生存是最大道理,吃飯,是為了個體生存,上床,是為了種群的基因生存。

百年後,老張的血肉筋骨歸於塵土,基因還在市面上流轉,基因編碼蛋白,蛋白聚合成眼珠子,小張眼珠子裡的瞳孔看到大奶和大鈔而放大,和上輩子老流氓的瞳孔並無不同,這就是常人實現不朽的形式和佛經說的轉世。

老天爺編寫人性操作系統的時候,認定人性的最終驅動力是讓個體基因存在下去的概率最大化。

為了生存,可以六親不認,無法無天,有奶就是娘,大奶是大娘。

中國人的工作觀,比較簡單。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就是說,做事要講規矩,年輕人要學會等待。但是對於到底規矩是什麼,兩千五百年來,中國人從來就沒有直接總結過一二三四。

只是明確了做事的態度:敬,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只是明確了做事需要達到的效果:和,在邦無怨,在家無怨。只是明確了做事過程中要把握的兩個原則: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兩千五百年了,中國人一直在用這一套工作倫理,不清晰,但是實用。理論太清楚了,流氓的種類太多,混賬事情的種類太多,不能套用,不實用。

馮唐:這輩子寫本黃書,功德無量

文摘自《活著活著就老了》

出版年: 2008-3

出版社: 萬卷出版公司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