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匈奴人建立王朝,為什麼認劉邦為祖?認大漢為宗?

匈奴在中國歷史上非常有名,民風剽悍,鐵騎兇猛,以一個強大的遊牧民族集團,與中原王朝南北對峙,旗鼓相當,一口氣大戰了三四百年,並催生了中華萬里長城的誕生。

然而。匈奴最後卻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匈奴從哪裡來?後來又去了哪兒呢?

據《史記》記載,匈奴原來是夏王朝苗裔,也就是夏王朝的後人。夏亡後,“夏后氏”的苗裔和中國北方各部族融合發展為一個遊牧民族。

秦漢以來,匈奴與中原民族“大戰了數百回合”,終於被秦始皇(主將為蒙恬)、漢武帝和漢光武帝(主將為衛青、霍去病等)等先後擊敗,後來一部分融入漢族、鮮卑、蒙古等族,一部分流入西域、中亞,還有一部分據說闖入東歐(此說存在爭議,可信度不高),一度主要在今匈牙利一帶殺伐四處,稱霸一時,展示出強大的戰力後,最後也融入了當地族群中。

簡單來說,匈奴四處遊牧,最後的結局是四處生根,融入到不同的民族之中。

一個匈奴人建立王朝,為什麼認劉邦為祖?認大漢為宗?

今天我們單說說逐步融入漢族的這一部分。漢武帝時,收服了數以萬計的匈奴人,這些匈奴人逐步內遷並漢化,有的還擔任了政府官員。東漢末年,曹操以雄圖大略,再次征服叛亂匈奴,統一中國北方,將匈奴分為五部,史稱五部匈奴,居住在河套一帶。

到了西晉末年“五胡亂華”,匈奴中率先造反的是匈奴五部中的左部大單于劉淵,起事時竟然尊稱漢高祖劉邦為“我太祖高皇帝”,並大事祭祀,建國號為漢。

似乎是滑天下之大稽——這是什麼劇本?又有什麼套路呢?

原來這並不是完全無中生有,而是有以下因緣:

一個匈奴人建立王朝,為什麼認劉邦為祖?認大漢為宗?

第一,由於漢王朝和親政策,部分匈奴王室已滲入了漢皇室的血緣。如漢高祖劉邦以和親公主嫁於冒頓單于,並與匈奴互稱兄弟之國。冒頓單于後代均姓劉,也多以漢家王嗣自居。

第二,五部匈奴內遷後,隨著漢化的深入,中國傳統文化在五部匈奴人中逐步紮根。其中大單于劉淵乃是冒頓單于之後,更是飽讀詩書,熟識諸子百家,具有過人的智慧和膽識。儘管因為相貌奇偉、文武兼備,屢屢遭受打壓,甚至有生命之虞,但他常常以中華傳統文化的智慧和方式周旋。劉淵建國後,以漢為國號,以收服人心,同時主張仁政,知人善任,就充分體現了其政治智慧和政治韜略(後來改國號為趙)。

一個匈奴人建立王朝,為什麼認劉邦為祖?認大漢為宗?

從匈奴和劉淵的故事裡,我們能得到什麼啟示呢?

首先,中華民族的融合發展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猶如大江大河雖然支流眾多,但百川匯流,終歸於海。

其次,總的來說,中華民族不僅同根同源,而且具有相近、相同甚至是相親的血緣。

第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大一統的文化,是走向大同、天下一家的文化,具有強大的向心力和同化力——是一種“同心圓”文化,是一種“引力波”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