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每月工資350塊大洋,換成現在的人民幣值多少錢?

陳池邊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

1909年,28歲的魯迅從日本回到中國,擔任浙江兩級師範學堂(今杭州高級中學)生理學化學教員、紹興中學堂教員兼監學、紹興師範學校(今紹興文理學院)校長等職務。

1912年,31歲的魯迅受蔡元培之邀,到中華民國政府教育部工作,袁世凱做大總統後,隨政府搬到北京,歷任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第1科科長、教育部僉事。後受錢玄同影響,重新投身新文化運動,併兼任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教授和北京大學兼職講師。

魯迅共做了14年的中華民國政府公務員,級別是薦任,機關是教育部,單位是社會教育司(司長是夏曾佑),歷任第1科科長和僉事(輔助司長的高級幕僚)。

從魯迅的簡歷可以看出,魯迅的任職用現代人的視角基本上有:高中老師、二本學校的校長、教育部科員、科長、副處長、一本學校教授、985學校講師。

特點:1.教育系統矜矜業業的工作者;2.一直都在體制內。


那麼他的工資,每月工資350塊大洋,基本也就是處在這一時期。雖然民國時期和現代有一些差別,但總的來說,體制內的工資公務員和教師的工資都差不太多,屬於富不了也餓不死,有房住有保障的一列。


所以僅以社會地位,工資水平來看,跟現在的情況比應該是,社會的中上等水平。

以所在的一線城市北京來說,大約就是現在的10000-15000塊錢。

我們再以購買力平價驗證一下

1912年的北京,一塊大洋能買60斤普通大米(孟天培、甘博《二十五年來北京之物價、工資及生活程度》,北京大學出版部1926年版),也可以供6個人去東來順吃一頓羊肉火鍋(據《吳虞日記》下冊,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我們在大眾點評裡找到東來順,發現人均消費100元左右,團購人均70元。平均算下來,6個人去東來順大約花費480元。

那麼480*350=168000


魯迅先生一個月的工資相當於現在16萬8000元的購買力!!!!


結論:

由此感慨不是魯迅先生的工資開得高了,那個時期的公務員和教授基本都是這個標準。

而是現代的物價真的膨脹了,十倍有餘!


想去吃東來順的小夥伴,趕緊摸摸錢包,還是省著點吧。


家族財富密碼高級研究員:金鐮刀


家族財富密碼


魯迅每月工資350塊大洋,換成現在的人民幣值多少錢?

其實這個問題有人專門研究過,魯迅的確不窮,但是也沒有有些人說的那麼誇張,正好我看過相關的記載,在這裡也與大家分享一二!


當年的350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350塊大洋一個月是魯迅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時候的收入,我們要搞清楚必須與當年的物價進行對比,正好魯迅日記等文獻裡有一些蛛絲馬跡,我們就來看看吧:

如果比米價350塊大洋差不多八千元左右!

據《魯迅日記》記載,1931年魯迅買米每次都是買50磅(1磅=0.9072市斤),價在5元7角到6元之間,一般在5元9角,就是說每磅1角1分8釐,合每斤1角3分左右。2018年的米價多少錢呢?我看3塊錢一斤應該是要的,那麼就是23倍。當年的350塊大洋相當於8076元。

如果比書價350塊大洋最多七千元左右!

魯迅的《毀滅》1元一本,拿到今天,這樣的書也就20元左右。1927年,魯迅離開北京後,由許羨蘇記錄的魯迅家用賬目反映:《世界日報》四版每月1元2角,現在恐怕要每月15元左右。這就是14倍左右的倍率。

如果比下館子350塊大洋可能相當於3.5萬元!

魯迅和許廣平剛到上海時,通過“包飯作”包飯,每餐三菜(二葷一素)一湯4角,二葷一素2角5分。按照目前的物價算起來,二葷一素起碼25元,那就是100倍。

如果比工業用品350塊大洋可能還不到五千!

1927年1月10日魯迅在廈門買中山表一隻,價2元;買箱子一個,5元。像中山表這樣的低檔產品,現在恐怕50元都不到,那就最多隻有10倍。至於那個箱子,不知是哪一隻,現存魯迅與許廣平到上海時的小皮箱,拿到現在來,也未必值幾百元。

最後的結論:如果比生活日用品的物價那麼當年的350大洋差不多現在的5000到35000之間,我們就取箇中位數吧,差不多2萬,其實並不多,在北京和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他作為一個大學教授掙的同現在的一般老師也差不多!



第二:我們看看魯迅的收入水平及生活水平怎麼樣!

魯迅日記比較詳細的記錄了從1912年到1936年的25年中的實際收入狀況,其總體水平是逐漸提高的,但中間起伏極大:

收入情況:他的收入在當年那個年代屬於較高水平!

總平均在每月423元左右,在北京的14年,平均為250元左右。1926、1927年兩年在廈門、廣州平均為300到350元左右。只是到上海以後,尤其是把北新書局剋扣他的版稅收回後,收入水平才急劇上升到每月700元左右。如果這筆錢沒有追回,那麼月平均收入也就在四五百元。

1920年代上海市民的生活水平是:一個典型的五口之家(相當於四個成年人,稱為“等成人”),每月66元銀元為一般市民經濟狀況(每個“等成人”16元左右),每月100元以上到200元左右(每人每月50元)為中等生活水平,200元以上為上等生活水平,而30元以下為貧民生活水平。按此算法,單看魯迅的收入狀況是屬於較高水平的。


生活水平:他的生活水平在當年那個年代屬於中等與較高水平之間!

由於魯迅需要贍養的人比較多,所以也有捉襟見肘的時候:

第一時期:中等生活水平

1917年4月以前,魯迅月收入在230元左右,贍養對象除母親、朱安外,還有周建人、周作人及其家屬,並傭工兩人。雖然後來周作人一度在紹興任教,也有收入,但收入很微薄,對魯迅多有依賴。實際總贍養人口至少可算6人,平均每人每月40元左右,屬於中等生活水平。

第二時期:中等生活水平

1917年到1923年7月,周作人到北京大學任教,每月有240元收入,這對魯迅的壓力大為減輕。但周作人一家人口多,也很倚賴魯迅,兄弟合爨,大致可以這樣算:魯迅250元(名義工資300元,但1919年起欠薪日甚,實際收入約為此數)、周作人240元(實際到手200元左右),共450元,贍養人口12人(魯迅、母親、朱安,作人夫婦及倆孩子,羽太重久及福子等,建人夫婦及倆孩子,還有管家、女工),則每人每月38元左右,也屬於中等生活水平。

第三時期:中上等生活水平

1923年7月以後,與周作人決裂,不再承擔作人方面人口的贍養義務,僅贍養自己和母親、朱安及女工,並補貼周建人、朱安親屬,月收入230元左右,每人每月約合50元,已接近上等生活水平。

第四時期:上等生活水平

1926年8月到廈門、廣州後,收入增加到400元到500元,再加稿費,而這時候周建人也有了工作,可以減少補貼,他實際要承擔的贍養人口僅為三人,再加上北京寓所的女工。到1927年到上海之前,平均每人每月可達100多元,屬於上等生活水平(這時候許廣平還在工作,有收入,完全可以不計入贍養對象)。

第五時期:上等生活水平

1927年10月以後,到1929年9月海嬰出生之前,這段時間雖然許廣平不工作,但也只有四人(母親和朱安另有北京方面所得版稅,這裡的另兩人是魯迅的學生,所謂“義子”夫婦),而收入由於從北新收回大量被扣版稅,是他一生中收入最多的時候,所以收入達到每人每月150多元,是狀況最好的時候。這段時間中,與周建人夫婦及其孩子們合爨,生活費上,魯迅難免多負擔一點,至於究竟負擔多少比例,還不清楚,但是生活水平不低。

第六時期:上等生活水平

1929年9月以後,海嬰出生,又在上海寓所增加了女工,一度曾達到兩個女工,但每人每月也達100元以上,也是很寬裕的。雖然也經常接濟周建人,但已不住在一起,畢竟不像早年那樣照顧了。但看魯迅的日記,1929年11月25日有“以商務印書館存款九百五十元贈克士”,一次就贈送這麼多,實在不算少了。

有人稱魯迅每千字“八九十大洋”,主編每次簽發稿費時手都要發抖,但是屬於傳聞


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魯迅生平疑案》這本書,王錫榮編的,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裡面有比較詳細的解讀,當然這也是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心安理得君


魯迅先生每個月工資350塊,相當於多少錢?


這個問題可以從這樣幾個維度來觀察。

1,糧食價格。

1927年在上海,二號梗米1石14元,麵粉1包3.30元,切面1斤0.07元,豬肉1斤0.28元,棉花1斤0.48元,煤炭1擔0.14元,煤油1斤0.06元,肥皂1塊0.05元,香菸1盒0.036元,茶葉1斤0.23元,活雞1斤0.37元,鮮蛋1個0.027元,豆油1斤0.19元,食鹽1斤0.043元,白糖1斤0.096元,細布1尺0.107元。原文中的“石”,應為兩百斤;1包麵粉,應為44斤。

麵粉一斤0.1元,大米一斤0.07元,而我們現在大米白麵大概一斤3-5元,算下來一塊大洋有30到50元人民幣。

那麼,魯迅的收入大概是10000塊人民幣以上。

魯迅的工資好低啊!

2,房租價格。

四合院,房租每月僅20圓左右;一間20平米的單身宿舍,月租金4-5圓……魯迅所購買的西三條衚衕21號四合院有好幾間房屋和一個小花園,售價國幣1,000圓。

單身宿舍,在今日北京每月要用4000塊,民國只要4元人民幣。

1塊大洋=1000元人民幣。

這種算法,看到魯迅工資相當於月薪人民幣35萬。名副其實的高工資!

3,工資水平。

看購買力雖然實際,但遠不如看我們的工資相對水平有意義。

20年代初期,開灤煤礦工人罷工,要求增加工資,日工資由原來的0.90元增至1.26元,即月薪從27元漲到37元以上。

如今的煤礦工人,月薪大約5k到20k。

一塊大洋相當於300元人民幣。魯迅如果是他的十倍工資,就是5萬到20萬工資。

4,黃金價格。

1920年,每兩21元,1927年37元。民國一兩相當於31.25克。一塊大洋能買一克黃金。

現在一克黃金300元,一塊大洋300元。那魯迅的收入也是10萬出頭。

以上四個維度,民國一塊大洋分別相當於30元,1000元,300元,300元。

民國的糧食是真貴啊!民國的房子是真便宜啊!

但是,這遠不是魯迅的實際收入!魯迅當時是著名作家,青年偶像,相當於現在的網紅,大v,暢銷書作家,流量明星。

郭敬明,年收入1000萬。咪蒙,年收入8000萬。吳曉波,年收入600萬。

你覺得魯迅大師能達到以上幾個作家誰的收入水平?


歷史知事


魯迅先生每個月工資350塊,相當於多少錢?

好的,我們用房價來算一算。呵呵,那可多了去了。

想當年魯迅先生在北京買一套三進的四合院花了3500大洋,加上中介費什麼的一共大概4000大洋吧,那魯迅先生就是相當於花了一年的工資買了一座四合院。


2014年在北京成交了一座四合院是花了11億8000千萬。平均價19萬。這算比較大的四合院,魯迅的是三進的四合院,那麼三進的四合院是什麼樣子的呢?有多少平?


上圖是網上搜索的房價,平均價格也是18萬多。

三進的四合院大概有800多平。那麼就是19乘於800就是1億8000萬。那你自己算算魯迅先生換成今天的人民幣是多少錢。

當然了我們不能以房價來換算,因為四合院的房價是根據時代的變遷,經濟的發展來增值的,只當是娛樂吧。


泰巖車世界


作為一個財經工作者,我覺得雖然魯迅先生每月拿350塊大洋,不太好與現在的工資相比,但肯定是當時中國少數高收入人群之一。

據史料記載, 當時的政府曾經進行過收入調查,那個時期在北京人均月工資普遍為十五塊銀元,折算下來,普通人一年的工作下來才可以掙到一百八十塊。如果現在北京市居民北京月收入7000元標準算折算,魯迅先生的350塊大洋相當現在人民幣【(350大洋/15大洋)乘以7000元=163333.33元;如果折算成年薪可過196萬元,這在當時中國應該是不多的高收入人群。

同時,當時一百八十塊在當年的北京可以買兩間瓦房帶個院子。而魯迅自己用薪水第一次買房就買了一套兩進兩出的大宅子,面積相當於半個籃球場。而且是在西城的內環。當時這套房子的成交價為三千五百塊銀元。就是說魯迅先生用不了一年的收入就可在北京買一套房子。按現在北京這個地區的房價每平米10萬元,這麼大的面積可能得花5000萬元人民幣。這樣折算下來,普通人可能需要一輩子都買不起,年薪過百萬元的高收入人群可能也得花上二十幾年時代才能買得起。如此折算下來,魯迅先生的350大洋也要相對現在年薪20萬元以上人民幣購買力。

這只是一個大概數據,真實的情況也難以準確測算。


財經深思


我們都知道,毛主席在北大當過圖書管理員,月薪是八個大洋。拿到手後,毛主席很高興,後來還念念不忘,可見是有些超期望了。當時是單身漢,在北京還得租房子,還說要每月省兩元寄給母親。這麼算一月六個大洋,在北京這個大城市應該夠用了,應該不會太拮据。現在北漂在北京,達到這種水平,月薪得4000左右吧,合每個大洋約現在的600一700元左右。


還有個上海的例子,上海一個工人,每月工作28一29天,每天工作12小時,月薪大約15個大洋,養活一個5口之家,日子是過得比較好的了,而且還可以承受的了孩子的基礎教育支出。現在上海一個五口之家,兩個老人加一家三口,每月支出9000元估計還是要的吧?這樣一個大洋也大約在600元左右。

我們按低線算,350大洋×600,21萬左右月薪,年薪250萬多。

當然,魯迅先生一年收入絕不止於此,稿費,出席一些講作活動等,也是有收入的,大約還能拿到相當於工資的收入。一年500萬左右吧!也有被欠薪的時候,也有支付的不是現洋,而是易貶值的紙鈔,這些在他文字中也有記載。

時代不同,不好硬比。現在全國性的知名教授,應該不止拿這麼多。有些金融類的,更多。

作家更不好比,年入千萬的網絡作家不少吧?呵呵


淨月暖陽


想要弄清這個問題,首先你要知道當時的一塊大洋是什麼概念。

按照老百姓的正常開支情況,一家三口一個月只需要一塊大洋就足以。



而魯迅先生的收入是350塊,也就是能夠養活350個家庭,1050個人,整整一個月。

換算到現在,正常的普通三口之家開銷一個月怎麼也得1000塊吧。

而魯迅先生的月收入是1000×350=35萬……


恐怖如斯。

然而這還不是最恐怖的。

我們再看看用時下最熱門的計量單位來換算,350塊大洋是多少錢。


1919年,魯迅和其弟共同買下一套面積超過400平方米的四合院,房產總額為3500元。

鏈家統計的2018年10月份平均房價為61870元/平,所以……一套400平的房產總額為2400萬左右。也就是說,現在的房價是當時的6800倍。


也就是說……

魯迅當時的收入,350塊大洋,是今天的……350×6800=238萬!

各種換算方式不同,得出的具體金額不同。

但不可否定的是,魯迅先生絕對是當時的有錢人!


最後,小方想說,

魯迅雖擁有金錢,卻從未被金錢迷住眼睛。

相反,金錢是他最強大的後盾,讓他的腰桿子和筆桿子更加的挺拔。


小方論古


魯迅的工資是非常的高的。據統計1912年到1926年,魯迅在北京的收入是41024元1角,月平均為245元;1926年到1927年,魯迅收入5000元,月平均為417元;1927年到1936年,共計70142元4角5分,月平均為674元。有人統計分析,按照實際購買力,魯迅24年的收入相當於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人民幣392萬。

以當時的物價來計算

大米大概是每斤3分錢,豬肉1角,一個四到五人的家庭,每個月伙食費大概12元。如果以大米單價為標準計算的話,現在如果是3塊錢一斤的話,350塊大洋的收入應該是35000元。不過這種計算方法未必準確,因為當時北大的圖書管理員是8塊錢一個月,工資並不低。如果按照這種方式,工資只有800塊,其實是很低的。

以當時房價來算

魯迅曾經和二弟周作人一起買過一套典型的三進四合院,共計4000元。魯迅每月工資350塊大洋,一年工資是4200元,能夠一年之內在北京買房。如果以現在北京房價來800萬計算,魯迅一個月工資至少是每月70萬。此時,北大圖書管理員工資則是16000元,工資的確很高。

以北京普通居民的最低收入為標準計算

1918年,北京最低收入是1.66元/月,即每個月才1.66塊錢。作為對比,現在北京市普通市民的最低工資是每個月2000元。用這種方式來計算的話,魯迅每個月的收入是大概42萬。北大圖書管理員的工資9638元,工資並不低。


歷史是什麼



夏普洱


民國,也算得上是一段亂世歷史,先有袁世凱,後有北洋各軍閥,再到蔣介石,中原大地幾經沉浮。但在這亂世之中,卻湧現出了一大批大師,比如胡適、劉文典、吳宓、錢穆、金嶽霖、馮友蘭、傅斯年、馬寅初、李叔同、馬一浮、熊十力、梁漱溟、辜鴻銘、梁實秋、張恨水、林語堂、沈從文、魯迅、周作人、翁文灝、李四光、丁燮林、朱家驊……,這也被看做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師時代,也許這就是“國家不幸詩家幸”的另一番解釋。


民國之所以大師如此眾多,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民國政府對知識分子的一種看重。據記載當時民國教授一個月的工資可達400-600大洋,副教授也有260-400元現大洋,而當時北大圖書館管理員的月工資才8塊大洋。魯迅先生350塊大洋的工資在當時的教授階級中其實也並不太高。

不要覺得只有區區350塊大洋,在那個年代這350塊大洋的購買力可不是現在能夠比擬的。當時北京普通人均月工資才15塊銀元,魯迅一個人的工資比得上23個普通人的工資,而現在北京人均月工資是7700月,以此換算,魯迅的350塊銀元可抵177100元,當然這麼算可能有點虛高。


我們以另一種不變的購買力計算,民國時期一塊銀元購買的大米抵得上如今100塊錢購買的大米,所以魯迅150塊銀元摺合成現在的價值大約有35000元。

另外一件事情也可以反映出當時魯迅350塊銀元的購買力如何—房價。魯迅當時花不到 1000 銀元買下阜成門內三條 21 號一家小四合院,不過數月的工資。而數十年後同是北大教授,在北京買一套商品房得花上畢生,如此看來魯迅一個月的工資換算如今可能就是幾十萬起步了。

在那個兵荒馬亂的時代,大師們能夠得到如此高之薪酬,,如此重之禮遇,不能不說是幸運,亦不能不說民國尚是“大師之民國”,民國之後再無民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