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不靠蹚出脫貧致富路——寶興縣永富鄉若筆村村民李建平的脫貧故事


不等不靠蹚出脫貧致富路——寶興縣永富鄉若筆村村民李建平的脫貧故事

李建平正在給黑豬餵食。

11月6日清晨,天邊剛泛起魚肚白,寶興縣永富鄉若筆村2組村民李建平就前往豬舍給豬圈裡的豬兒們準備“口糧”。

“這就是黑豬,肉質比一般的豬好。”李建平向記者介紹。如今,李建平的養殖場裡不僅養殖了黑豬,還養殖了生態土雞,肉牛等,養殖規模越來越大,致富路也越走越寬。

然而,曾幾何時,因為貧窮,李建平是村裡為數不多的大齡單身漢。

因為貧窮,他好不容易憑著打工掙的錢和貼息貸款,重建起新家成了親,可最終還是因為貧窮,妻子選擇了離開……

自全市上下打響脫貧攻堅戰後,好政策讓李建平看到了希望,通過發展養殖業,2016年,李建平不僅順利脫貧,還成為村裡的脫貧示範戶。

試養蜜蜂

幾乎無收成

其實,為了脫貧,早在2015年,李建平就有過實實在在的嘗試。

那年,李建平從重建新家後所剩不多的錢中,拿出了一部分買回6箱蜜蜂,寄希望通過養殖蜜蜂過上“甜蜜的生活”,甚至還計劃著繼續擴大蜂群。

不料,事與願違。李建平養殖的蜜蜂受氣候因素的影響,幾乎無收成。同他一樣,絕大多數蜂農也是鎩羽而返。

“養殖蜜蜂這件事讓我感到,我的選擇太不慎重了!”談起蜜蜂養殖項目的話題,李建平坦言,並不是不能養殖蜜蜂,也不是這個項目不好,而是自己在選擇時,沒有對養殖蜜蜂的知識,以及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很好分析,太不慎重了!

不言放棄

養殖黑豬一年脫貧

就在李建平養殖蜜蜂失敗、失意之時,脫貧攻堅戰打響:上級派來了駐村第一書記,一項項好政策擺在面前,村黨支部和村委會也幫助找增收的辦法和路子。

2015年,寶興縣殘聯免費發放了50只雞苗給李建平,對此,他格外珍惜,像對自己孩子一樣呵護。從瞭解雞的生活特性,到觀察雞的生長狀態,李建平一點都不敢疏忽。在養殖中遇到不懂的問題,他便虛心、主動地向駐村農技員請教。

幾個月過後,50只小雞茁壯成長,而李建平也從養雞的門外漢成了“土專家”。將50只雞銷售後,李建平有了第一筆資金,同年,他又領養了脫貧項目補貼的兩頭黑豬,開始了新的增收項目。

2016年6月,在黨建扶貧政策的支持下,已經擁有了2頭黑豬的李建平,醞釀了一個“大計劃”。

“當時我借了15000元又買回重10公斤至15公斤的28頭黑豬崽。”李建平說,當時自己的這個行動,嚇壞了聯繫幫扶村幹部,也嚇著不少鄉親,大家都怕他會一無所獲。

然而,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每天天還沒亮,李建平就外出割草,給豬兒餵食,定時清理豬舍,給豬打疫苗等等,全部認真細緻。空閒時候,他還通過諮詢農技員和網絡學習養豬知識。

天道酬勤,靠著辛勤付出,他飼養的黑豬長勢良好,到9月初便長到了頭均100公斤左右。當年底,李建平交出滿意的答卷:除1頭作為年豬,其餘黑豬均以每頭2400元價格出售,總計收益近7萬元,純利潤2萬餘元。

就在那年,李建平不僅順利脫貧,還成為村裡的脫貧示範戶。

致富奔康

增收路子越走越寬

懷揣“脫貧示範戶”榮譽,李建平有了新的想法:將存欄黑豬全部出售,著手肉牛養殖,盯著做大增收“蛋糕”的目標奔小康!

去年,李建平與家中兩位兄弟合計,通過自行籌資和貸款買回了60頭小肉牛。養殖地就選在了若筆村,一處叫紅杉溝(小地名)的山坡上。

與該縣大多數肉牛養殖戶選擇圈養不同,在李建平極力推薦下,這批肉牛全部採用放養模式,並在此後得到同村村民模仿。

“這種方式同樣有利有弊。”李建平說,好處在散養肉牛主要靠山上植被作為食物,管理成本較低,肉質較好。弊端是肉牛生長週期較長,即便經過1年餵養,肉牛體重也只能長到約300公斤,還需約2年才能出欄。資金壓力相對大些。

對於肉牛養殖,李建平還有更多的想法——就是在現有基礎上,繼續擴大養殖規模。為此,他和兩位兄弟商定,擴大選購優質種牛,將“重任”交到牛群中的40頭母牛身上,將初期發展規模,控制在100頭左右。

為支持李建平事業發展,駐村農技員和縣農業局專家表示,將為他提供更多的技術保障。這讓李健平更加堅定了致富奔康的信心。

如今,李建平的養殖規模越來越大,增收路子也越走越寬,他說,等到肉牛出欄後,他想在村裡成立合作社,讓鄉親們都加入進來,抱團發展,一同增收致富。

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蔣陽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