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報:一些新兵把參軍當“跳龍門”,帶兵人直呼看不懂

军报:一些新兵把参军当“跳龙门”,带兵人直呼看不懂

雖是如期而至,但仍備受關注。生在新世紀、長在新時代的00後新兵開始走進軍營,完成自己的“成人禮”,接過強軍的“接力棒”。

“二次元”“網生代”“獨二代”……儘管很多00後新兵反感被定義,但“青年是標誌時代的最靈敏的晴雨表”,時代烙印終究會在代際截面上留下或深或淺的痕跡,最終濃縮為各種青春標籤。

“自我”,就是其中之一。

一份問卷調查顯示,“保家衛國”雖是絕大多數新兵參軍入伍的主要動因,但幾乎每個人都有強烈的入黨考學、選取士官、學習技術、考試加分等個人目的。一名新訓班長說,班裡8人全是大學生,都是奔著考學提幹來的,剛到部隊就打聽相關政策。

“高中畢業後找了幾次工作,用人單位門檻高,自己又沒有什麼一技之長,所以就來當兵‘鍍鍍金’。”有的新兵直言,有機會能夠考學提幹,就在部隊好好幹,不行幹兩年就退伍。有的則坦言,即使期望難以實現,退伍也能拿到一筆不菲的補貼,既體面又實惠。

把參軍當成“跳龍門”,把部隊看作“打工地”,把訓練當作“體驗課”;“找飯碗”參軍,“圖實惠”入伍,“圓夢想”從戎;強烈的自我意識,精緻的自我設計,誇張的自我表現……面對這樣一個個“自我”,一些帶兵人直呼“看不懂”。

“部隊的確是一所大學校,但不是人才市場,不可能想來就來、事事如願。”一些帶兵人擔憂,這些新兵走過的多是舒適愉悅的“平安路”,憧憬的都是風調雨順的“直線路”,一旦理想與現實產生巨大落差,願望難以實現、期望難以落實,就可能出現思想波動,甚至打起“退堂鼓”。

憂慮屬於正常。軍隊是一個武裝集團、戰鬥集體,最講究服從命令、整齊劃一。如果過分地強調自我為中心,過度地設計成長“路線圖”,就容易陷入狹隘主義、個人主義、功利主義的窠臼,個人夢就難以融入中國夢強軍夢,最終影響部隊凝聚力戰鬥力。

過慮大可不必。有一句流行語叫:“與你有關的才叫未來。”我們要看到,並非新兵所有的夢想都一定要“高大上”,有一點個人的“小九九”,不僅合乎人之常情,而且也是客觀現實。心理學家帕特里夏·林維爾曾把人的多面性稱之為“自我複雜性”,且研究發現,適度的“自我”可以成為抵禦消極體驗的“緩衝器”。

也就是說,“自我”並非一無是處,而是大有可塑之處。00後新兵只要清晰地認識自我、正確地看清自我,就能更好地融入集體、成長成才。

军报:一些新兵把参军当“跳龙门”,带兵人直呼看不懂

個人夢連著強軍夢,個人路通向強軍路。軍人的前途命運歷來與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與軍隊的發展強大休慼與共。沒有人能夠準確預測00後新兵的成長軌跡,但我們必須要做的,就是聆聽他們的聲音,回應他們的關切,引導他們以“自我”為支點畫出一個更大的圓:這個“大”,是大胸懷、大視野;這個“圓”,是強國強軍同心圓。

聲樂界有句名言:“內心的琴絃是對心靈真正的回應。”對於一線帶兵人來講,面對入伍動機多樣、價值取向多元、思想觀念多變的00後新兵,不僅要多一些尊重和理解,拿出真心、付出實意,因為那是青春與時代碰撞的火花;更要多一點欣賞和鼓勵,捧出真情、帶著實感,因為鏗鏘前行需要充足的動力。

水滴入海,才能永不幹涸;泥土積山,方能成其巍峨。對於00後新兵來說,關注自我的同時,“畫一個更大的同心圓”,是以初心為原點的築夢,更是認知層面的思想蛻變。以陽光的心態擁抱軍營,以寬闊的視野認識軍隊,以長遠的眼光看待成長,掙脫“自我”桎梏,不斷突破“小我”,才能夠成就真正的“大我”。

有一句電影臺詞說:“你連世界都沒觀過,哪兒來的世界觀?”我們絲毫不用懷疑,這批自帶網絡基因、擁有個性追求、具備創新思維的“世紀驕子”,經過軍營的砥礪、洗禮和淬鍊,一定能夠不斷成長,不斷改變,不斷超越自我,在強國強軍的“公轉”中找到“自轉”的軌跡。這才是真正的成長,這才是真正的進步。

“身體結實了,渾身有勁了,想法改變了。”“一天一個樣,一月大變樣,漸漸有兵樣。”年僅18歲,短短兩個月,這批00後新兵已經展示出超強的適應、改變和再生能力。青春脈動,生生不息,我們還用擔心從社會青年到合格軍人的距離會遠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