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報:以非常之役決戰非常之“疫”—寫在全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之際

“朗朗乾坤,烏雲摧,病魔撒野。”


庚子新春,本應歡歌笑語、年味濃郁,孰料病毒肆虐、陰雲密佈,“硝煙起,鏖戰烈”。


“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從中央到地方,從城市到農村,從單位到個人,黨政軍民共擔風雨,舉國上下齊心協力,一場不見硝煙的戰“疫”全面打響。


這場戰“疫”關係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關係經濟社會大局穩定,也事關我國對外開放,無路可退,必須打贏!


(一)


這是一場遭遇戰。


歡樂祥和的春節與突如其來的疫情狹路相逢,讓這個春天蒙上了層層陰霾,讓整個中國進入了“戰時狀態”。


疫情就是戰情,疫區就是戰場,時間就是生命。打贏遭遇戰,最重要的是爭取主動、先機制敵,考驗的是血性膽氣,尤其是反應速度。


“兵貴拙速,不尚巧遲。速則乘機,遲則生變。”


除夕之夜,我軍3支支援湖北醫療隊聞令而動、雷厲風行,分別從上海、重慶、西安三地乘坐軍機,星夜馳援、直抵一線,再現“最美逆行”。


1月25日,習主席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對疫情防控特別是患者治療工作進行再研究、再部署、再動員,堅定全民敢打必勝的信心,凝聚全國共克時艱的力量。


2月2日,僅用10天時間建成的火神山醫院交付使用,1400名軍隊醫護人員2月3日起開始承擔醫療救治任務。


2月3日,習主席再次主持召開會議,聽取疫情防控工作情況彙報,研究下一步防控工作安排,強調要按照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要求,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


一次次緊急會議,一道道重要指示……這是在用中國速度同時間賽跑,這是在用中國力量與病魔較量。


“快點!快點!”戰鬥部署在第一時間作出,應急機制在第一時間響應,支援隊伍在第一時間集結,防疫物資在第一時間輸送……時間爭分奪秒,出征義無反顧,拼的是速度,爭的是時間,搶的是希望。


對此,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這樣評價:“中方行動速度之快、規模之大,世所罕見,展現出中國速度、中國規模、中國效率。”


戰“疫”中,贏得時間就是贏得生命;戰場上,贏得時間就是贏得勝利。飛奪瀘定橋,一晝夜奔襲240華里;飛兵清風店,用同一時間走將近敵人三倍的行程,創造我軍徒步行軍的兩個罕見紀錄。


“兵貴勝,不貴久。”未來戰爭進入“秒殺”時代,必須用速度挑戰極限,用機動奪取主動,永遠記取那句至理名言——“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二)


這是一場阻擊戰。


這場疫情來勢兇猛,10多天時間裡,確診病例成倍增長。如何控制傳染源頭、切斷傳播途徑,“至善之策”就是每一個人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跑好自己這一棒、站好自己這一崗。


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馬凌接受採訪時說:“我想請全國人民放心,在疫情面前,我們中國人民解放軍誓死不退!一定護佑大家的平安和健康。”


“誓死不退”,這是中國軍人的鏗鏘誓言,也是中國軍隊的戰鬥作風。松骨峰高地上,我志願軍一個連的官兵,面對兵力20多倍於我的敵人,死戰不退、堅守到底,經過8個小時的血戰,最終以僅存7人的代價,成功阻擊敵軍南逃。


“只要一息尚存,就絕不放棄陣地。”我軍之所以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與每個軍、師、團到每個連、排、班甚至每一名戰士,都堅守“人在陣地在”的決心意志密切相關。


現在,病毒仍在肆虐,形勢依然嚴峻。無論你是最美逆行者,還是居家隔離者,每個人都是一道長城垛口,身邊都有一道防線,腳下都有一塊陣地。守住陣地就是守住希望,守住未來,守住勝利。


此時,此地,此身,只有每一個人都嚴防死守、敢於擔當,才能切斷病毒傳播途徑,織密安全防護網絡。


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萬一。如果一個陣地失守,病毒就會乘隙而入、肆意擴散,後果不堪設想。


還記得那幾位“硬核”大爺嗎?省委書記進村檢查,即便亮明身份,他們依然態度堅決:“如果沒有什麼事,你們早點離開吧。”網友表示:雖然被擋在外面,但書記肯定開心。


開心是因為放心。如果每一人都如此盡職盡責,如此寸步不讓,何愁防線不牢,何患病魔不除?


然而,疫情當前,有一些人不夠重視,丟掉了陣地。“一問三不知”的唐主任,不作為、亂作為的湖北省紅十字會個別幹部……不添柴,反添亂,害人害己,貽誤大局。


要打勝這場防控疫情阻擊戰,必須堅決克服各種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工作作風在這場大考中不能輸,也輸不起。


(三)


這是一場攻堅戰。


這次疫情有多嚴重?有著1000多萬人口、素有“九省通衢”之稱的武漢,史無前例地宣佈“封城”;全國多個省市區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這場戰“疫”有多艱鉅?看不見的敵人在哪裡?


“疫情是魔鬼,我們不能讓魔鬼藏匿。”病魔肆虐,形勢刻不容緩。無路可退,再堅固的堡壘也必須攻克;破釜沉舟,再兇險的敵人也必須殲滅。


“中國人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人民子弟兵永遠是保衛祖國的鋼鐵長城,永遠是守護家園的忠誠衛士,永遠是攻堅克難的開路先鋒。


“解放軍到了,人心就定了!”“解放軍來了,我們就有救了!”這是人民群眾對子弟兵的深切呼喚,也是對人民軍隊勇挑重擔、敢打硬仗的充分信任。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人民軍隊一路走來,飛奪瀘定橋、激戰婁山關、強渡大渡河,抗洪搶險、抗擊非典、抗震救災,每一戰都是血戰,每一仗都是硬仗。


這次戰“疫”,人民軍隊依然是先鋒隊、突擊隊。一定要衝在前面、幹在一線,無畏生死、敢打硬仗,為抗擊疫情在所不惜。


“黨員、軍人、醫生,任何一個身份都決定了我必須堅持住、往前衝!”軍隊黨員是尖刀上的刀尖,理所應當要首先站出來、敢於衝上去,迎著困難上、勇挑最重擔,讓黨旗軍旗在抗疫陣地上矗立起來、飄揚起來、鮮活起來。


“衝過去,前面是片天。”攻堅過後,我們必將迎來勝利、高奏凱歌。


(四)


這是一場全民戰。


“這是我們的戰爭,誰都無法置身事外。”救治區分一線二線,防控沒有前方後方,每個崗位都是戰位,每名群眾都是戰士,每次防控都是戰鬥。


這場疫情的陰影籠罩荊楚大地,蔓延波及全國。疫情面前,沒有誰是一座孤島,每個人都是責任人。只有如魯迅所言:“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每個人挺過去了,中國也就挺去了。


“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人心齊,泰山移。人民是真正的銅牆鐵壁。防控疫情最深厚的根基存在於人民群眾之中。打贏這場戰“疫”的強大力量,最根本的是來自人民的力量。


“今年看似冷冷清清,其實大家的心都在一起。”這個春天,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武漢城。習主席親自指揮部署,醫護人員執著堅守,人民軍隊無畏逆行,建築工人晝夜施工,科研人員勠力攻關……14億中華兒女再次詮釋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民族精神。


“這個勁頭上來了,很多東西都能解決。大家、全國幫忙,武漢是能夠過關的。”當武漢全城響起國歌聲時,84歲的鐘南山院士眼含熱淚、聲音哽咽,這是對人民的大愛,對中國的信心。


十四億人齊蹈厲,不信東風喚不回。


“武漢本就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當“眾志成城”成為一個民族的鮮明標籤,勝利的結局就早已註定。


因為,毛主席早就斷定:“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


(五)


“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疫情防控法律體系”“個人的生活方式、行為習慣與病毒流行息息相關”……從網上到網下,從國家到個人,戰“疫”爭分奪秒,思考靜水流深。


這次戰“疫”終將結束,但思索不能停滯,從現在就要開始。


從某種意義上講,切中要害、影響深遠的總結與反思,不僅將為疫情“拐點”的儘早出現埋下契機,也將為一個民族的復興夯實精神地基。


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這就是思索的價值。


從瘟疫、瘧疾、流感,到非典、禽流感、埃博拉,病毒升級變異,人類與之較量從未停止。試想,如果有一天病毒再次變本加厲來襲,我們能否沉著冷靜、科學應對?


這次疫情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我們一定要總結經驗、吸取教訓。要針對這次疫情應對中暴露出來的短板和不足,提高處理急難險重任務能力。


馬克思說過:“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經過這場戰“疫”,倘若每個人對社會責任與生活習慣都有新的感悟,病情防控鏈條與應急機制都有新的完善,中國製度優勢與全民素質都有新的提升,就能真正實現“以進步為補償”。


2月4日,立春。一年之計在於春,立春就是立希望。網友紛紛邀約:“喂!武漢,我們都在等你好起來!請我們嚐嚐櫻花的味道吧!”


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


沒有一個冬天不能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我們堅信:中國的明天,依然春暖花開。

(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