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軍報:戰疫情要注意防控“信息病毒”

目前,新冠病毒的兇險已廣為人知,嚴格的防控措施正在全面落實,疫情蔓延勢頭得到初步遏制,但抗疫形勢依然嚴峻,正是萬眾一心戰毒魔的關鍵時刻。打贏這場全民動員的人民戰爭,既要嚴密防控新冠病毒的感染擴散,也要注意防控“信息病毒”的感染危害。


這次抗新冠肺炎與當年抗“非典”相比,除了病毒的感染性更強、傳播範圍更廣之外,一個重要新特點是,疫情信息傳播速度更快,對人們心理情緒的影響更大。比疫情擴散更快的是信息的傳播。十七年前,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主要還是廣播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現在幾乎人人都有智能手機,互聯網上充滿著對最新疫情的關注和討論。除了主流媒體的即時滾動新聞,公眾號、微信群、朋友圏、抖音等各種自媒體平臺,也都在跟蹤最新疫情,發表種種見解,人們隨時隨地都可以收發信息、點評時事。加上嚴格管控人員流動,大家居家閒宅的時間多多,整天拿著手機看微信、刷微博、發感慨,成為抗疫期間的生活常態。新冠肺炎的網絡信息爆發性增長,令人目不暇接。


迅捷傳播的海量信息,大部分是滿滿的正能量。黨和政府的決策舉措、疫情變化的情況原因、防止感染的知識方法、白衣天使的感人事蹟、為抗疫默默奉獻的凡人小事、感染病患的抗爭精神……這些真實而有溫度的即時信息,牽動人心、鼓舞人心,給人以勇氣和信心、智慧和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撲面而來的海量信息中,夾雜著大量花樣繁多的“信息病毒”:一是疫情謠言。諸如新冠病毒可以“通過眼神傳播,看一眼就能得病,感染上就會死”的傳言、“肺炎疫症患者倒地死亡”“未發燒直接死亡”的視頻等等。疫情發生以來,此類謠言不斷翻新,至今沒有消停。這些謠言的傳播,繃緊了人們本已脆弱的神經,加劇了焦慮恐懼心理,嚴重影響社會穩定。二是防治偽招。諸如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冠病毒、抽菸喝酒能降低感染幾率、金銀花綠茶魚腥草等可以預防新冠病毒等等。這些缺乏科學依據的虛招歪招,誤導社會公眾,造成藥材商品搶購脫銷,嚴重干擾正常抗疫秩序。三是解構崇高。對奮戰在抗疫一線的英雄人物,製造種種無中生有的假新聞,瓦解人們對高尚精神品格的尊崇和追求,嚴重危害社會道德風尚。四是政治煽動。抓住疫情防控中某些不如人意的人和事,借題發揮,無限引申放大,把個別人不作為亂作為的過錯,歸結為制度有問題,企圖抹黑詆譭我們黨和政府,煽動懷疑不滿情緒,動搖人們的信仰信念。需要指出的是,“信息病毒”並不會自己亮明身份、標明毒性,往往摻雜於海量信息之中,有的還打著專家學者的招牌,冠以“權威發佈”“內幕消息”等名義,使人們真假難辨、不知不覺中招。


怎樣有效防控“信息病毒”的感染?一是不輕信。主流媒體、政府部門發佈的疫情信息,應該放心聽、真心信。對來自微博、微信群、朋友圈、公眾號等自媒體的信息,則要多一點自己的判斷和思考。很多時候微信只能“微信”,不能全信。特別是對那些標題抓人眼球、內容聳人聽聞、有悖常理常情而又來源含糊不清的東西,要多打幾個問號,提高防止上當受騙的警覺性,不能一聽就信、信以為真。二是不亂傳。現在轉發微信視頻容易得很,觸屏輕點之間,信息量豐富的文字圖像就傳遍了大江南北成百上千的親朋好友,影響範圍之廣之深往往超乎自己想象。真實準確的正能量信息,多傳幾個是互相關心、交流信息、增進友情,倒也無妨。但虛假玄乎的病毒信息,不加思考證實,看過後隨手便轉,這就容易出問題惹麻煩,不僅汙染親朋好友、危害社會,也損害自己的形象信譽。三是不跟風起鬨。特別是當網絡上有人惡意炒作熱點敏感事件,用錯誤的立場、偏激的態度、明顯煽動不滿情緒時,更要保持清醒頭腦,明辨大是大非,絕不能被人一忽悠就情緒激動,跟著寫帖子、發議論、頻轉發。須知網絡空間並不是清靜之地,確有大量居心叵測的境內外敵對勢力“網絡白軍”的槍手隱身其中,隨時都在尋找機會興風作浪,我們不能誤中圈套、掉入陷阱。四是該發聲時敢於“亮劍”。防控信息病毒的鬥爭同樣是“狹路相逢勇者勝”,需要有“亮劍”精神。面對虛假不實的疫情信息,職能部門和專業人士應及時發佈權威信息,澄清迷霧。對那些造謠誣衊,醜化一線抗疫英模、惡意攻擊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錯誤言行,每個人都有責任“路見不平一聲吼”,鮮明亮出自己的態度,讓那些“黑槍手”縮手閉口!

(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